学术投稿

扩张型心肌病72例心电图分析

梁丽;陈为

关键词:心肌病, 扩张性, 心电图, 心律失常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心脏扩大和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然而早期病例的症状可不明显.本文对7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T型钢板治疗,B组采用传统手法保守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位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及复位效果满意度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更好地提高骨折块的稳定性,对正中神经的损伤小,功能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边绍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羊水栓塞8例临床分析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突然死亡的分娩并发症,少见但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也是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迅速出现,发展极快,可因心肺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以及急性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产妇病死率可高达86%[1].本文对我院12年中发生的8例羊水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发病可能的诱发因素,探讨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措施及提高早期识别能力、抢救的关键环节,以期减少羊水栓塞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余文丽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HPLC法测定大印象减肥茶中山柰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大印象减肥茶中山柰素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Hypersil ODS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4:46),检测波长367nm,流速1.0ml/min.结果 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峰形好,分离度好,杂质无干扰,山柰素在0.014~0.280μg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1%(RSD=1.2%),回归方程为Y=3887.4X-0.6384,r=0.9999.结论 该方法分离度高、专属性强、重现好,可有效用于大印象减肥茶中山柰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梁钰华;何正;梁丽嫦;袁江旭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女性艾滋病患者接受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方案致肝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女性艾滋病患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奈韦拉平(NVP)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肝毒性.方法 选取女性艾滋患者158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86例设为高CD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72例设为低CD4+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等,分析2组患者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2组肝损害程度.结果 低CD4+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CD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损害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奈韦拉平发生肝毒性较常见,女性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的治疗方案未增加肝毒性.

    作者:杨成彬;梁成;岑一虎;伍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铵辅治DPN,对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良好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佟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肝加欣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加欣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肝加欣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保肝药物.治疗后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肝加欣能够显著降低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可有效避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作者:李文洪;周渊;唐晓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髋骨骨折49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因外力作用发生髋部骨折.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大多并存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室儿童遗传代谢病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开展遗传代谢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高危儿童中的筛查,了解危重患儿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病种类及发病率.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MS/MS)技术对在我院PICU住院不明原因的18例可疑代谢病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MS/MS筛查.结果 18例患儿均为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丙酸血症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Ⅰ型1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枫糖尿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2例,异戊酸血症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2例,肉碱缺乏症1例,酪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琥珀酸尿症1例,瓜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血症1例.涉及遗传代谢病15种.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结论 MS/MS技术可用于检测遗传性代谢病,对病因不明危重或死亡患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凤琴;娄燕;王振荣;徐丽瑾;杨艳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及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且在诸多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使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2].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忠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解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我国对ADR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视,ADR事件的信息也越来越公开.尽管如此,许多人对ADR任然存在许多误解.有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钟传书;刘学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陈龙营;张庆安;张广庆;武凤玉;辛德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8例围生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2例给予多糖铁胶囊治疗,对照组106例给予硫酸亚铁治疗.4周后复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应作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绍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如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积液量越大,症状越明显,患者越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常规穿刺抽液法虽较普及,但每次抽液量受一定限制,若抽液量过多可能发生肺水肿,而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较快,多次穿刺易致肺损伤及感染[1].我科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建国;苏华;耿开建;何世强;代翠莲;程翠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体会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处方59例股骨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9例,男19例,女40例;年龄32~87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48例,双关节强直性脊柱炎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2例;住院时间16~26d.

    作者:吴巧玲;顾小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

    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可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正确对待自己,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保证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地完成[1].

    作者:王伟;杨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近年来运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3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50岁,中位年龄29岁.均为口服中毒,其中乐果15例、敌敌畏12例、敌百虫3例.服药量20~300ml,从服药至血液净化时间为2~10h.所有患者都符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1].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烟碱样、毒蕈碱样等症状,还合并有脑水肿、呼吸衰竭、肺水肿、昏迷等表现.

    作者:姚欣;王振国;张林红;陈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6~12月婴儿与3~4岁儿童眼屈光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6~12月婴儿与自然群体3~4岁儿童眼屈光分布,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收集3~4岁儿童317例(儿童组)与6~12岁婴儿237例(婴儿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组患儿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远视性屈光占83.12%,近视性屈光占6.12%,混合散光占10.76%;儿童组远视性屈光占96.05%,近视性屈光占1.58%,混合散光占2.37%.2组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婴儿的屈光状态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为次.

    作者:张春丽;张宁;陶晗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008~2010年我院抗癫痫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作者:陆茜;任义胜;吴丹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辅治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辅治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6例在吸氧、解痉、平喘以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喘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韦茂汉;凌卫滨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临床静脉输液配药污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根据现阶段医药学发展状况,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外用等.静脉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我国使用输液治疗占住院患者的70%左右.由于静脉滴注药物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因此静脉滴注药物要求指标非常严格,一旦有质量问题将会给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静脉注射药物种类非常多,单制剂质量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单制剂应用于人体的较少,一般是以大容量注射剂(大输液)作为药物的溶媒或载体,在临用前将药物在注射室或病区治疗室内配伍在一起使用,配药过程便是造成输液剂二次污染的主要环节.

    作者:李鹏娟;王守慧;钟淑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