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静脉输液配药污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李鹏娟;王守慧;钟淑萍

关键词:静脉输液, 配药污染, 对策, 安全用药
摘要:根据现阶段医药学发展状况,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外用等.静脉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我国使用输液治疗占住院患者的70%左右.由于静脉滴注药物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因此静脉滴注药物要求指标非常严格,一旦有质量问题将会给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静脉注射药物种类非常多,单制剂质量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单制剂应用于人体的较少,一般是以大容量注射剂(大输液)作为药物的溶媒或载体,在临用前将药物在注射室或病区治疗室内配伍在一起使用,配药过程便是造成输液剂二次污染的主要环节.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与常用抗生素针剂配伍安全性分析

    目的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奥美拉唑配伍信息.方法 将奥美拉唑与常用抗生素针剂进行理化变化配伍.结果 与21种抗生素药物配伍有6种发生变化.结论 配伍试验受药物浓度、酸碱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临床配伍时应严格掌握.

    作者:吴兴和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刘平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我院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3种清洁手术(颅脑、骨科、眼内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调查该院2010年1-12月期间的111例(129例次)3种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29例次清洁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00%.其中术前未应用13例次,术前应用≤2h者95例次,>2h者21例次;术中追加8例次;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其中应用时间≤24h者6例次,24h~48h者18例次,超过2d者105例次.结论 该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梁汉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预防护理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对人体危害极大,可有剧烈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意识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常可危及生命.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有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3例(256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照Ⅰ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对照Ⅱ组采用手法按摩并结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Ⅰ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Ⅱ组,且治疗组高于对照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法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崔和平;张增军;王宝明;陈峰;冀振亮;常富军;张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阴道内放置安达芬栓.对照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术后阴道分泌物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1).观察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阴道分泌物排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苏胜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意识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意识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催醒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耳鸣习服治疗耳鸣8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TRT)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长期严重主观耳鸣患者采用习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后2周、1个月和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周时总有效率为71.43%,1个月为78.57%,2个月为82.14%.结论 TRT是临床治疗耳鸣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金红;许教远;陈伟南;李碧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室儿童遗传代谢病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开展遗传代谢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高危儿童中的筛查,了解危重患儿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病种类及发病率.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MS/MS)技术对在我院PICU住院不明原因的18例可疑代谢病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MS/MS筛查.结果 18例患儿均为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丙酸血症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Ⅰ型1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枫糖尿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2例,异戊酸血症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2例,肉碱缺乏症1例,酪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琥珀酸尿症1例,瓜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血症1例.涉及遗传代谢病15种.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结论 MS/MS技术可用于检测遗传性代谢病,对病因不明危重或死亡患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凤琴;娄燕;王振荣;徐丽瑾;杨艳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改良静脉采血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的方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血管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8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3例采用传统法采血,试验组423例采用改良法采血.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和按压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改良后的静脉采血法能有效增加舒适度,减轻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

    作者:仝开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8例围生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2例给予多糖铁胶囊治疗,对照组106例给予硫酸亚铁治疗.4周后复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应作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绍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

    重症监护室(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ICU是危重症患者密集的场所,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工作劳动强度大,专业性更强,面临的问题更为重要和谨慎,ICU护士要承受很强的压力.压力过大会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终会导致护士患上身心疾病.本文旨在对ICU护士压力来源和缓解压力方式进行探讨,以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大限度地进行减压,以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王桂银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鼻骨斜位螺旋CT高分辨薄层扫描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骨斜位螺旋CT高分辨薄层扫描(HRCT)在鼻区骨折诊断治疗和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鼻区骨折患者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鼻骨斜位HR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SSD重建;159例加做横断位HRCT扫描.结果 205例鼻区骨折中单侧鼻骨骨折17例,双侧鼻骨骨折2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29例,单纯鼻中隔骨折3例,鼻中隔脱位4例,鼻颌缝分离14例,鼻骨间缝分离11例,鼻泪缝分离5例,鼻泪管骨折1例,泪骨骨折1例,单纯性眶内壁骨折27例,复合性骨折69例.结论 鼻骨斜位HRCT扫描是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检查方法,能提高鼻区细微骨折的检出率,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家忠;王培昌;金炳智;刘明丽;杨瑞凡;陈孝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物理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确诊为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外,加用脑反射治疗、穴位按摩、光疗、音乐疗法等物理治疗,每天1~2次,每月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其内容和进度,连续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NE)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预治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及ADL评分均低于预治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治后患者的听理解力、复述、阅读、计算、朗读、命名方面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预治前(P<0.05或P<0.01).结论 物理疗法、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并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魏淑芬;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临床静脉输液配药污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根据现阶段医药学发展状况,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外用等.静脉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我国使用输液治疗占住院患者的70%左右.由于静脉滴注药物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因此静脉滴注药物要求指标非常严格,一旦有质量问题将会给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静脉注射药物种类非常多,单制剂质量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单制剂应用于人体的较少,一般是以大容量注射剂(大输液)作为药物的溶媒或载体,在临用前将药物在注射室或病区治疗室内配伍在一起使用,配药过程便是造成输液剂二次污染的主要环节.

    作者:李鹏娟;王守慧;钟淑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008~2010年我院抗癫痫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作者:陆茜;任义胜;吴丹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泡腾片;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比较2组疗效及症状、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具有退热快、肺部啰音消失早、疗程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星虹;唐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农牧区藏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为了解我县农牧区藏族妇女生殖道感染(RTI)情况,对在本院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妇女的RTI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3月来我院行中位输卵管结扎术83例,均为藏族,生活在牧区、农区,已婚已育;年龄25~37岁,中位年龄26.5岁;初婚年龄20.5岁,妊娠1次2例,2次30例,≥3次51例.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应用银杏达莫3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5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同时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2g,每天3次.对照组25例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2g,每天3次.2组脑复康均连用2个月.2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MMSE及H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萍;王海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将300例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芬太尼组(F组)及丙泊酚组(B组),各100例.比较3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观察注药前、注药后3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镇痛效果、术后宫缩镇痛效果,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结果 L组和F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3min,3组患者血压、HR及SpO2水平均下降(P<0.05),B组患者SBP、DB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L组和F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宫缩痛效果均优于B组(P<0.05),F组术中舌后坠、呼吸暂停、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B组(P<0.05),L组、F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红春;任永伦;杨丽佳;黄超;杨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