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苏胜红

关键词:宫颈炎, 慢性, LEEP刀,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摘要:目的 观察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阴道内放置安达芬栓.对照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术后阴道分泌物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1).观察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阴道分泌物排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陈龙营;张庆安;张广庆;武凤玉;辛德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高于对照组的62.5%,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能有效缓解反流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冯志琼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27例分析

    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双胎产妇进行观察,发现1胎胎死宫内者27例,现对其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双胎产妇312例,其中因一胎死亡后入院或在院内发生一胎死亡者27例,发生率为8.65%,中位年龄25.48岁,一胎儿发生死亡的孕周为10~40(33±3)周.双胎类型中因性别不同肯定为双卵双胎者9例,单绒毛膜单卵双胎1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8例.

    作者:崔玉萍;杨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会阴侧切的护理体会

    为了避免自然分娩引起的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常需行会阴侧切术.然而,术后极易感染致使切口全层或部分裂开,不但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1].因此,加强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和降低感染率,是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重点.现对我院2010年1-6月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120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心肌桥患者1例

    患者,女,67岁.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10min急诊入院.胸痛于散步中突然发作,为胸骨后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不向颈肩部放射,伴有大汗.既往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体检:T 36.4℃,P 94次/min,R 22次/min,BP 148/86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醒,精神烦躁,呼吸平稳,能够平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94次/min,心音正常,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周围血管呈阴性.腹部检查正常.

    作者:王志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95%乙醇组织破碎提取得到野菊花总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乙酸乙酯、乙酸乙酯:95%乙醇(80:20,v/v)梯度萃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色谱层析方法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单体,并通过NMR、MS、IR、UV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小麦黄素);5,7,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青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探讨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只偏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防护,而对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重视不够,导致医院护士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在医院和院感科领导的重视和直接监督下,我院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并落实到行动上,已基本杜绝了上述情况.现将自我防护的重点报道如下.

    作者:夏丽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

    通常情况下病房储存一定数量的药品,药品的管理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患者用药是否安全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护理部通过对病房进行药品专项检查,发现病房药品管理存在很多漏洞,现将病房备用药品的贮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尚慧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男,85岁,因外伤后右髋关节活动障碍1d入院.查体:右下肢外旋畸形,大转子部叩击痛明显,髋关节活动障碍.骨盆正位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折头下型.临床诊断: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后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查血小板:150×109/L,术前1d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次日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650ml.术后6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500U,此后每天1次皮下注射5000U.术后6d查血小板40×109/L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并应用激素治疗,术后7d查血小板20×109/L继续应用激素及1个单位血小板治疗,术后8d查血小板10×109/L,患者出现喘憋、皮肤淤斑,肺部CT广泛肺栓塞,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智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辅治UPA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克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种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可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本招;曹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严格药物制剂配伍保障用药安全——以抗病毒颗粒和强力枇杷露联合用药为例

    为满足复方制剂和临床联合用药的需要,药物配伍应用在药物制剂生产和临床用药中是经常发生的,也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进行药物配伍,其目的主要有复方配伍或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发生及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需要等.因此,药物制剂之间的配伍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兵;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流产手术中的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意外怀孕的人工流产,因其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少,越来越受到广大育龄妇女及医师的重视和欢迎.但也有流产不全、大出血、流血时间过长而引起盆腔感染等不利因素存在.自2007年以来来我站行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通过护理人员配合医师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无1例发生大出血和感染,受到育龄妇女和医师的肯定和好评.现将观察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郑惠;王燕平;朱雪荣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急性胰腺炎73例综合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急症,多数病情较重,合并症多,预后较差[1].为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月对73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了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护理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华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刘平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我院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3种清洁手术(颅脑、骨科、眼内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调查该院2010年1-12月期间的111例(129例次)3种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29例次清洁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00%.其中术前未应用13例次,术前应用≤2h者95例次,>2h者21例次;术中追加8例次;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其中应用时间≤24h者6例次,24h~48h者18例次,超过2d者105例次.结论 该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梁汉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重点从早期心理护理、良姿位摆放位置、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干预,获取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及协助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1.24±34.00)分高于对照组的(60.30±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功能训练能降低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胆道镜在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高达30.36%[1],不少患者被迫多次手术.由于胆道镜的应用,这一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我院1995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胆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428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胆管结石患者428例,男135例,女293例;年龄19~93岁,中位年龄54.2岁.本组行1次胆道镜374例,2次41例,3次8例,4次5例,共计500例次.术中行胆道镜161例,术后经T管瘘道行胆道镜267例.

    作者:李升;李卫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它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防止和减缓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简述如下.

    作者:卢建军;邓东华;李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创伤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38例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于围术期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不采用抗栓溶栓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高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7.26±10.55)d短于对照组的(32.66±1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起病比较隐蔽,在骨科围术期应加强警惕.使用血塞通注射液防治深静脉血栓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在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