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卢建军;邓东华;李维

关键词:老年人, 高血压, 合理用药
摘要: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它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防止和减缓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简述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

    例1.患者,男,18岁.主因:心慌、乏力、嗜睡6h,呕吐、便血2h,于2010年12月16日2∶ 15入院.患者于6h前因参加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心慌、周身乏力、嗜睡,未治疗,于2h前出现恶心,先后呕吐3次,均为红色血性胃内容物,每次约200ml,大便1次,呈柏油样便,约200ml,伴上腹部不适、口渴、大汗.既往有肝硬化病史10年,于1年前曾有过呕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其母有肝炎病、溃疡病病史,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作者:侯建国;孙光兴;乔瑞平;杨燕芬;尹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流产手术中的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意外怀孕的人工流产,因其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少,越来越受到广大育龄妇女及医师的重视和欢迎.但也有流产不全、大出血、流血时间过长而引起盆腔感染等不利因素存在.自2007年以来来我站行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通过护理人员配合医师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无1例发生大出血和感染,受到育龄妇女和医师的肯定和好评.现将观察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郑惠;王燕平;朱雪荣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室儿童遗传代谢病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开展遗传代谢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高危儿童中的筛查,了解危重患儿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病种类及发病率.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MS/MS)技术对在我院PICU住院不明原因的18例可疑代谢病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MS/MS筛查.结果 18例患儿均为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丙酸血症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Ⅰ型1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枫糖尿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2例,异戊酸血症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2例,肉碱缺乏症1例,酪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琥珀酸尿症1例,瓜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血症1例.涉及遗传代谢病15种.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结论 MS/MS技术可用于检测遗传性代谢病,对病因不明危重或死亡患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凤琴;娄燕;王振荣;徐丽瑾;杨艳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来曲唑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来曲唑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0例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根椐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来曲唑组(给予来曲唑2.5mg口服,每天1次)和三苯氧胺组(给予三苯氧胺20mg口服),每组15例.完成3个周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评定2组疗效.结果 来曲唑组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三苯氧胺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来曲唑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迁延性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均作细菌学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组加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联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癌症患者疼痛的评价与评估

    疼痛评估是控制癌痛的关键的一步,治疗开始前必须对疼痛做好详尽又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医师可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是持续还是间歇性及减轻或加重因素,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当药物,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在了解病史的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反应,这有助于发现那些需要特别精神心理支持的患者,以便做出相应的支持治疗.疼痛评估不足,是有效治疗癌症疼痛的大障碍.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它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防止和减缓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简述如下.

    作者:卢建军;邓东华;李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男,85岁,因外伤后右髋关节活动障碍1d入院.查体:右下肢外旋畸形,大转子部叩击痛明显,髋关节活动障碍.骨盆正位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折头下型.临床诊断: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后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查血小板:150×109/L,术前1d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次日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650ml.术后6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500U,此后每天1次皮下注射5000U.术后6d查血小板40×109/L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并应用激素治疗,术后7d查血小板20×109/L继续应用激素及1个单位血小板治疗,术后8d查血小板10×109/L,患者出现喘憋、皮肤淤斑,肺部CT广泛肺栓塞,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智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性肝炎的心理护理

    老年性肝炎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由不同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患病后,常因病情迁延致生活质量低下,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反应.对此笔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致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惠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

    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可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正确对待自己,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保证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地完成[1].

    作者:王伟;杨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急性胰腺炎73例综合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急症,多数病情较重,合并症多,预后较差[1].为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月对73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了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护理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华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我院小剂量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现状.方法 对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350例进行病史询问,了解其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结果 194例门诊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2例(52.58%),156例住院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9例(57.05%);191例患者中因服药期间随意停药19例(9.95%),服药剂量不正确10例(5.24%).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认可,但使用时仍然存在对其认知的不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基本用药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雷练仪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白冰连滴耳液与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慢性中耳炎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白冰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337例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9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给予白冰连滴耳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冰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白荣蕾;韩秀华;于彦录;郭之银;郭保祥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005-2008年布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布拖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为84.8‰,呈逐渐下降趋势;死因前5位为肺炎、腹泻、原因不明、新生儿窒息、营养不良.结论 应当根据该县5岁以下儿童死因特点,加强围生期保健、婴幼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

    作者:苏光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处方分析

    目的 探讨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医院2010年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处方101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生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中,用药时间不合理所占比例大,其次是选择溶媒不当.结论 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执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及时查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合用应用抗生素.

    作者:麻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丁咯地尔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嗪10mg口服,每天2次;地芬尼多25mg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组均用药5d.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安俊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预防护理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对人体危害极大,可有剧烈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意识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常可危及生命.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有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光学显微技术与应用

    光学显微技术的应用源自显微镜的发明.自1590年Janssen发明显微镜以后,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的改良促进了显微镜性能的提高[1].而光学显微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显微镜有了进一步发展.受可见光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一般不超过0.2μm.电子显微技术和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技术的出现使得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而荧光显微技术的提出使得通过显微镜观察无色透明的生物标本成为现实.本文将结合显微镜的实现原理介绍基本的光学显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高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将300例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芬太尼组(F组)及丙泊酚组(B组),各100例.比较3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观察注药前、注药后3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镇痛效果、术后宫缩镇痛效果,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结果 L组和F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3min,3组患者血压、HR及SpO2水平均下降(P<0.05),B组患者SBP、DB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L组和F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宫缩痛效果均优于B组(P<0.05),F组术中舌后坠、呼吸暂停、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B组(P<0.05),L组、F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红春;任永伦;杨丽佳;黄超;杨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儿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病侧局部均无明显瘢痕.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入路损伤小,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翟秋建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