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李卫东
老年性肝炎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由不同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患病后,常因病情迁延致生活质量低下,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反应.对此笔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致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惠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为满足复方制剂和临床联合用药的需要,药物配伍应用在药物制剂生产和临床用药中是经常发生的,也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进行药物配伍,其目的主要有复方配伍或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发生及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需要等.因此,药物制剂之间的配伍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兵;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如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积液量越大,症状越明显,患者越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常规穿刺抽液法虽较普及,但每次抽液量受一定限制,若抽液量过多可能发生肺水肿,而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较快,多次穿刺易致肺损伤及感染[1].我科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建国;苏华;耿开建;何世强;代翠莲;程翠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处方59例股骨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9例,男19例,女40例;年龄32~87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48例,双关节强直性脊柱炎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2例;住院时间16~26d.
作者:吴巧玲;顾小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予以常规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率、脉搏、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率、脉搏及血压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率、脉搏及血压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慧敏;顾菁;李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泛昔洛韦是嘌呤类核苷类似物,是喷昔洛韦的一种口服前体药物.泛昔洛韦被吸收后迅速脱乙酰基氧化生成喷昔洛韦.喷昔洛韦进入人体受病毒感染的细菌内转化成三磷酸喷昔洛韦.后者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泛昔洛韦具有抗Ⅰ型、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活性.泛昔洛韦可用于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的治疗,具有减轻、减少疱疹后神经疼痛症状、缓解皮肤疱疹的胃肠道并发症、缩短病程的特点.新近研究证实,该药还可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现就泛昔洛韦的临床研究情况概要综述如下.
作者:唐建涛;张志刚;马国静;柴振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可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正确对待自己,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保证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地完成[1].
作者:王伟;杨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高于对照组的62.5%,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能有效缓解反流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冯志琼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它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防止和减缓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简述如下.
作者:卢建军;邓东华;李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儿科病房护士108名和普通病房护士11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儿科病房护士的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分中除恐怖与精神病性2个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得分儿科病房护士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病房护士比较,儿科病房护士显示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障碍为焦虑、抑郁及强迫.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自身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促进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胡晓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关节、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致残率高,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为0.32%~0.36%,目前对其尚无治愈的有效方法.给患者带来的大威胁是生理、心理、家庭生活、工作、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负面影响[1].早期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自主效应,减少复发率,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英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为了解我县农牧区藏族妇女生殖道感染(RTI)情况,对在本院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妇女的RTI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3月来我院行中位输卵管结扎术83例,均为藏族,生活在牧区、农区,已婚已育;年龄25~37岁,中位年龄26.5岁;初婚年龄20.5岁,妊娠1次2例,2次30例,≥3次51例.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8例围生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2例给予多糖铁胶囊治疗,对照组106例给予硫酸亚铁治疗.4周后复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应作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绍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 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5mg、布地奈德1mg(普米克令舒1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3ml,由欧姆龙(NE-C28)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0~15min;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总疗程均为3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安正红;郑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近年来,眼科中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多.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眼科手术的要求,我院开展了术前访视,注重访视技巧,根据访视结果制订护理计划,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52例,入选条件:(1)年龄60岁以上,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开眶手术的患者;(2)全身合并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61~85岁,中位年龄73岁;右眼30例,左眼22例;单眼视力>0.1者43例,0.1至数指/30cm者7例,光感2例.麻醉方法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睫状神经节阻滞.
作者:谢俊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光学显微技术的应用源自显微镜的发明.自1590年Janssen发明显微镜以后,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的改良促进了显微镜性能的提高[1].而光学显微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显微镜有了进一步发展.受可见光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一般不超过0.2μm.电子显微技术和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技术的出现使得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而荧光显微技术的提出使得通过显微镜观察无色透明的生物标本成为现实.本文将结合显微镜的实现原理介绍基本的光学显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高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突然死亡的分娩并发症,少见但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也是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迅速出现,发展极快,可因心肺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以及急性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产妇病死率可高达86%[1].本文对我院12年中发生的8例羊水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发病可能的诱发因素,探讨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措施及提高早期识别能力、抢救的关键环节,以期减少羊水栓塞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余文丽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双胎产妇进行观察,发现1胎胎死宫内者27例,现对其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双胎产妇312例,其中因一胎死亡后入院或在院内发生一胎死亡者27例,发生率为8.65%,中位年龄25.48岁,一胎儿发生死亡的孕周为10~40(33±3)周.双胎类型中因性别不同肯定为双卵双胎者9例,单绒毛膜单卵双胎1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8例.
作者:崔玉萍;杨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的方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血管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8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3例采用传统法采血,试验组423例采用改良法采血.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和按压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改良后的静脉采血法能有效增加舒适度,减轻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
作者:仝开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刘文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第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类常见及疑难内科杂病有独特见解,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刘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杜瑞斌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