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封志岚;王宏

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肌酶谱, 血清肌钙蛋白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已成为我国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疾病,早期准诊断AMI,及时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减少疾病致残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TnI)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5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AMI诊断标准[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并发症68例(并发症亚组),未合并并发症52例(无并发症亚组)]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HbA1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HbA1c、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亚组HbA1c、FB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亚组(P<0.05).结论 HbA1c测定有助于监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霄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和对照组32例(单用依沙吖啶).观察2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引产失败2例,引产成功率为93.8%.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能软化宫颈、缩短产程、减少引产后出血量及软产道裂伤,提高引产成功率.

    作者:张明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2008-2010年普外科手术病例120例,依据<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多的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术前用药时间≤2h者占73.33%,>2h者占21.67%,术前未用药者占5.00%.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用药时机不当(27例)、术后用药疗程长(13例)、用药不合理(7例)、无用药指征(3例).结论 该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较严重,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红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将172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单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83.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胸腔积液患者腺苷脱氢酶、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腺苷脱氢酶(ADA)、结核抗体(TB-Ab)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胸腔积液患者213例[结核性胸膜炎97例(结核性胸膜炎组),恶性胸膜炎65例(恶性胸膜炎组),炎性胸膜炎组51例(炎性胸膜炎组)]进行ADA及TB-Ab检测.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组ADA测定值为(81.15±21.07)U/L,恶性胸膜炎组为(23.52±8.70)U/L,炎性胸膜炎组为(11.56±3.66)U/L,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B-Ab检测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组阳性率均高于恶性胸膜炎组和炎性胸膜炎组(P<0.01);恶性胸膜炎线和炎性胸膜炎组间TB-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及TB-Ab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率准确性有很大提高,试验简单、快速,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对糖尿病足患者84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创面清创、局部用药及中药足浴等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4例(76.2%),好转16例(19.0%),无效4例(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国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关联密切,管理内容和方法处于动态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化学药品管理等.该文就如何加强高校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如下探讨.1 建立大型仪器的日常管理机制制定<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操作办法>等制度,要求大型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经过专门培训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负责其日常的管理和操作,认真填写使用记录,详细记录使用的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及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仪器设备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工作,定期校验调试,认真做好维护保养和修理的情况记录.

    作者:周强;李敏;张付林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0例.试验组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镇痛后第一产程为(2.5±0.1)h短于对照组的(3.5±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佐治大脑基底节出血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佐治大脑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外加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予以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2.1%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佐治大脑基底节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明;文玉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作者:陈浩;肖剑波;刘传辉;付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每组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压力蒸汽灭菌器应用PCD批量监测的体会

    如何控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每锅物品的质量,保障灭菌不合格物品不从消毒供应中心发出,用于灭菌器的装载及灭菌过程的批量放行监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过程中,许多医院消毒供应室自制一个标准测试包,在包裹中心放置一片化学指示卡,将自制测试包随其他灭菌物品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标准测试包,观察包内化学指示卡颜色变化,以颜色合格作为每锅灭菌物品放行的依据.

    作者:赵文颖;刘文芳;丁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与头孢匹罗存在配伍禁忌

    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1].1 临床资料与实验我科于2011年4月19日收治了一位男性右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用药时发现头孢匹罗与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茂菲滴管中出现了乳白色浑浊物,立即更换了输液管,未发生严重后果.对此现象,笔者特意做了如下实验.

    作者:魏玲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的预后.方法 对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37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合并前置引产者84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非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子宫切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比例为45.9%高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史是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有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时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明显增高.

    作者:李嘉;潘海英;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明确低血糖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5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用量过多.经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积极的低血糖治疗,有效率为91.4%.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学会和掌握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措施,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80~160mg治疗,每天1次.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尿白蛋白量,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姜慧敏;李海云;顾菁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不但影响医护人员、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干扰医院的工作秩序.因此,笔者对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1 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1)现在医疗体制深入改革,要求医院有更好的服务,有的护士未意识到这一点,工作不积极,对待患者不够热心,专业知识不牢固,遇到危险分不清缓重,对于疾病的先兆发现不够及时,法律意识淡薄等,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作者:谢少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诊疗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医患沟通是经过传递后患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医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在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沟通的说明和剖析,进而阐明如何保证有效的医患沟通.1 医患沟通的内涵医患沟通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的不断深化的信息交流.医患沟通所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诊治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包括医患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表达[1].

    作者:顾康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选择性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治疗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要求行非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俊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且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椐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予布托啡诺6mg+罗哌卡因75mg;Ⅱ组予罗哌卡因225mg+芬太尼0.4mg,每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200ml,背景剂量3ml/h,自控镇痛(PCA)2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观察4、12、24和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患者平静时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MAP、HR及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低于Ⅱ组的16.7%(P<0.05);Ⅰ组镇痛治疗总体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选择.

    作者:陈勇;罗燕;董理;杨帅;邓磊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