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德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作者:龙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和对照组32例(单用依沙吖啶).观察2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引产失败2例,引产成功率为93.8%.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能软化宫颈、缩短产程、减少引产后出血量及软产道裂伤,提高引产成功率.
作者:张明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作者:陈浩;肖剑波;刘传辉;付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明确低血糖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5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用量过多.经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积极的低血糖治疗,有效率为91.4%.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学会和掌握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措施,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该地区孕产妇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400例孕产妇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及血清学血检测.结果 文盲阳性构成比为12.5%,小学阳性构成比为0,初中的阳性构成比为0.66%,高中以上阳性构成比为1.42%.汉族阳性构成比为0.89%,少数民族阳性构成比为4.69%.血清血检查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2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例,梅毒感染3例.结论 还需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预防知识.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综合干预管理工作,大限度地遏制艾滋病传播,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探索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比较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后的急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需做根管治疗的156例156颗牙,随机分为2组,每组78例78颗牙,常规根管预备后,2组分别采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治疗一次法根管充填.比较2组术后急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1~7d 内,Cortisomol糊剂组术后发生急症7例占8.97%,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术后发生急症19例占2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ortisomol糊剂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术后反应轻,且疗效可靠.
作者:彭林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已成为我国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疾病,早期准诊断AMI,及时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减少疾病致残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TnI)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5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AMI诊断标准[1].
作者:封志岚;王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和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测定血浆PAI-1浓度,并观察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I-1水平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辅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并能降低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0例.试验组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镇痛后第一产程为(2.5±0.1)h短于对照组的(3.5±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体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以人工的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从而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但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尤为重要[1].现将我院骨科收治并成功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的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总结如下.1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1.1 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术后因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恐惧疼痛拒绝频繁改变体位,呼吸系统功能减弱,且急性创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是术后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15d.2周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予肝素辅治既能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又可改善其心脏功能,有益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唐井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丙卡特罗辅治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镇静、抗病毒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治疗组另加用丙卡特罗0.25ml/kg口服,每天2次,共用7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喘息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喘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卡特罗辅治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为探讨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色谱柱:Thermo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0nm.经验证该法可用于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吴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方法 分析GIGT患者161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81例(GDM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血糖正常产妇30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各项指标中,两血糖异常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及GDM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GT对孕妇及围生儿可造成与GDM相同的不良结局.
作者:王咏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s)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导致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为避免相同事故发生,我院对近年来发生的用药差错建立差错报告和分析,以期减少或预防用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1 医师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缺乏防患意识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及新药层出不穷,医师侧重于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往往容易疏忽.又由于患者的具体差异也不尽相同,对同一药物的反应都有所不同.
作者:傅唐德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临床特点,探讨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79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100例正常足月妊娠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妊娠结局、产后并发症及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引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影响较大,应早期诊断并予相应治疗.
作者:陈素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产科子宫切除手术指的是孕妇在生产手术中的一种子宫切除手术[1].产科子宫切除术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在剖宫产子宫切除手术的同时对子宫进行切除.子宫切除术除了能够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之外,还能够有效地去除子宫肿瘤.笔者将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惠满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提高人工流产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门诊2010年3月和2011年3月人工流产手术患者300例进行用药调查,比较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011年3月较2010年3月术前预防用药率、术中预防用药率明显升高,但术后预防用药率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种类逐渐减少,单-用药逐渐增加;基本趋向于口服给药;但预防性用药种类趋向广谱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比例增高.结论 应更进一步严格掌握各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指征;加强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管理;选择适当抗菌药物行围术期预防;定期对手术患者用药进行监测.
作者:高海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哮喘患者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探讨其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 对84例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首次发作及病程<2年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较差,病程≥2年者对疾病认识程度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对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强.随着患者文化程度的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成熟,更易接受预防保健知识.结论 不断加强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及自我管理,是改善和加强患者生存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作者:郝灵红;杨青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常见的病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并发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和急诊内镜的开展,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尤其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2岁;均有肝硬化的病史,时间3~18年;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乙醇性肝硬化2例;平均出血1~4次.
作者:杨富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