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平
目的 观察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每组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医院内常见感染之一.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外科住院SSI患者10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30例切口感染病例,其中男66例,年龄6~81岁,中位年龄43.2岁;女64例,年龄4~86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65岁以上40例(30.8%);急诊手术54例(41.5%);手术平均时间1.8h;患各类恶性肿瘤患者78例(60.0%);伴有糖尿病者12例(9.2%).
作者:司翠权;李翠乔;刘红丽;米军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迅速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脂肪中储存.有机磷农药主要通过与胆碱酰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产生一系列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除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毒蕈碱样症状,尚有昏迷、抽搐、肺水肿、呼吸麻痹等发生.近3年来,我科经常规洗胃、胆碱酯能复能剂、阿托品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等方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2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琴;朱金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该院2010年门诊患者基本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全年各科室处方6000张,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和类型.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276张,占总处方数的4.60%.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原因为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及溶媒选择不当、激素应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配伍或重复用药.结论 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陈翠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确诊时80%以上为中晚期.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应用于不同病期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先进的三维立体适型强调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在肿瘤专科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1].但放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有其不良反应.放疗不良反应与放疗持续时间、放疗面积、剂量有关.增加有效剂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如实质器官损伤等.
作者:全淅强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上大多数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轻度颈项强直和Kerning征阳性.部分病例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惟一症状而就诊于精神科,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及其他以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病.本文通过对我院内科确诊的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帮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压疮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患者因创伤、疼痛等原因,80%的患者需长期卧床,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软组织坏死,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不利于骨折的治疗与恢复[1].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发生压疮19例,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总结对压疮患者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褚晓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疼痛治疗新概念,即规范化疼痛治疗(GPM).强调惟有GPM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GPM的主要目标是:(1)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2)避免或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3)大限度减轻疼痛及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及精神负担;(4)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1 癌痛的治疗由于癌痛的复杂性,因此对癌痛的处理需要综合治疗.治疗的原则:从无创性和低危险性方法开始,然后再考虑有创性和高危险性方法.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该地区孕产妇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400例孕产妇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及血清学血检测.结果 文盲阳性构成比为12.5%,小学阳性构成比为0,初中的阳性构成比为0.66%,高中以上阳性构成比为1.42%.汉族阳性构成比为0.89%,少数民族阳性构成比为4.69%.血清血检查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2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例,梅毒感染3例.结论 还需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预防知识.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综合干预管理工作,大限度地遏制艾滋病传播,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探索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为探讨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色谱柱:Thermo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0nm.经验证该法可用于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吴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方法 分析GIGT患者161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81例(GDM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血糖正常产妇30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各项指标中,两血糖异常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及GDM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GT对孕妇及围生儿可造成与GDM相同的不良结局.
作者:王咏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作者:龙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压力长袜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2例普外科大手术时间≥2h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2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术中和术后加用渐进式压力长袜.比较术后2d、7d和10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和术后应用渐进式压力长袜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陈明霞;杭菲;王君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外科急危重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急危重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有60例成功撤机,1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8例、脑疝4例.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外科危重疾病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外科危重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郭宇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中有关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中药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些参考.方法 对医院上报的2010年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共涉及中药制剂23种,以静脉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85.9%.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 重视中药制剂风险管理,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相关研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杨秀萍;吴军;宋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雷公藤多苷与维生素E口服治疗.观察2组血尿疗效、治疗前后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多形状畸形率低于对照组,单一形畸形率、正形红细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尿红细胞形态.
作者:林丽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已成为我国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疾病,早期准诊断AMI,及时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减少疾病致残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TnI)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5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AMI诊断标准[1].
作者:封志岚;王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发展及社会物质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老龄化已形成趋势.在医疗模式转变的今天,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理想的护理目的[1].
作者:郑琼;李慧琴;和翠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和对照组32例(单用依沙吖啶).观察2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引产失败2例,引产成功率为93.8%.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能软化宫颈、缩短产程、减少引产后出血量及软产道裂伤,提高引产成功率.
作者:张明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采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5例(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经1~20个月随访,视力>0.5者42眼占75.0%,视力0.2~0.5者9眼占16.1%,视力<0.2者5眼(C/D>0.9,视神经萎缩)占8.9%.术后眼压(14.56±3.21)mm Hg.术后均未见术后浅前房、角膜内皮失代偿、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期围绕复明、维持正常眼压及防止术后并发症来确定护理程序是保证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冯美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