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莲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2.2%高于对照组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CK-MB及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继标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受试者12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3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45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的hsCRP水平.结果 A、B组颈动脉IMT较C组均明显增厚(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斑块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hsCRP均高于C组(P<0.05);A组不同狭窄率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B组相应狭窄者(P<0.05);且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越高(P<0.05).结论 软斑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sCRP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
作者:王红;邓远琼;李宏翔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要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常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在特护婴儿室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现报道如下.1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才能为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作者:赵冬秀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缓释片在肺癌晚期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肺癌晚期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缓释片组和普通片组各50例.缓释片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100mg口服,普通片组予曲马多普通片50mg口服,6h后再服50mg.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指标.结果 用药后12h内2组疼痛强度(PI)逐渐下降,疼痛强度差(PID)逐渐增加,各组中度以上缓解率均能达到66%以上.2组用药后12h内各时间PID及用药1d的SP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片组中度以上缓解率为68%高于普通片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缓释片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双胎妊娠异常发生率为单胎的2倍,一些异常如脑积水、无脑心、内脏外翻、脐膨出等在常胎中也有所见,但有些异常为双胎所特有,如联体双胎、无心畸形、寄生胎等[1].本文采用超声诊断多胎妊娠,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重者由于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肌麻痹,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是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及时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改善缺氧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女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每天2次;三金片3片,每天3次.对照1组单纯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三金片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尿路感染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分别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79.0%和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路感染复发率为5.1%分别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33.3%和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复发率为17.9%低于对照1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或三金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银桂;郑宝寿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帕金森综合征(PD)是一种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又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1].主要治疗药物有2类,拟多巴胺类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司来吉兰、金刚烷胺;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有苯海索、丙环定.近年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该类药物有2种类型,麦角类包括溴隐亭、培高利特、卡麦角林和麦角乙脲;非麦角类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等.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学者推测长效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可持续而非波动性刺激多巴胺受体,能起到预防或延迟运动并发症发生和神经保护的作用.
作者:陈青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胃阴,又称胃汁、胃津、胃液.五脏六腑皆有阴液,但必须赖于脾胃化生补充,故脾胃实属阴液之源泉.胃之津液,上能滋养心肺,下可濡润肝肾.胃液的盛衰,是决定邪正斗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吉凶,故临床以胃津盛者为病轻病顺,胃津亏者为病重病逆.若胃阴枯竭,津液之源断绝,则生命难于生存,因而在临床上养胃阴至关重要.
作者:赵军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对心理和躯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4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观察2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后血压、脉搏变化程度和恶心、呕吐情况及患者接受能力.结果 试验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受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春英;王春青;马立新;邵雪斋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率、院前急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病症患者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等情况,尤其是如该病突然在院外发生,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死亡的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此时如早期使用电除颤尤其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则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宇琼;欧荔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患者,男,89岁.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史.近1年余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每天2次;硝酸异山梨酯片5mg,每天3次.2010年9月2日开始频繁出现心绞痛,有时每天发作3~4次.嘱患者9月8日开始每天早餐后加服硝酸异山梨酯片5mg.9月8日早晨7∶ 00血压126/64mm Hg(1mm Hg=0.133kPa),早餐食用较晚,9∶ 30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9∶ 55患者在走路时突坐于地上,患者身边工作人员赶快将患者扶到沙发上坐下,立即叫出诊.10∶ 05家中查体:血压80/40mm Hg,脉搏68次/min,不愿说话,半卧于沙发上,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1∶ 10血压90/56mm Hg,意识清晰,对答正确,11∶ 13患者在搀扶下卧床休息,11∶ 50血压116/64mm Hg,16∶ 30血压130/66mm Hg,脉搏64次/min,精神可,无不适.患者近半年每天9∶ 00~10∶ 00血压116~134/60~68mm Hg.
作者:张素花;张英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建立健脾益气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细菌计数法为培养基稀释法;霉菌、酵母菌计数法为培养稀释法.结果 在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中,5株实验菌回收率>70%.结论 本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检查.
作者:李笑芬;黄少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汤剂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2010年中药汤剂处方9000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审核分析.结果 发现不规范处方3590份(39.9%),其中不规范原因为超大剂量用药(45.3%)、诊断无中医特色(32.6%)、饮片名称书写不规范(16.5%)、未标注生品或炮制品(15.8%)、使用方法省略或不规范(8.7%)、脚注省略或不规范(11.6%)、计量单位不正规(11.6%)及其他不规范(8.2%).结论 应建立由质控办、医务科、相关临床科室主任会同药师参与的处方质量督察小组,定期抽查汤剂处方,规范汤剂处方书写,减少调配差错,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陈褆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单纯抗感染治疗难于见效,而整体调整患儿体质与抗御疾病的能力,才能获效[1].笔者2008年2月-2011年2月用自拟屏风泻白汤治疗RRTI患儿非发作期107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伊珊;蒲文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文;范勇;刘刚;李仁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血凝酶(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尼莫地平4~6mg静脉滴注,同时以立止血1kU分别进行静脉推注和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烯醇化醇(NSE)、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8周血肿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血清CRP、NSE、NO、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多项血清因子及日后生活能力.
作者:邓介华;温艳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梁伟健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积极采取教育、制度、监督等行风建设多措并举,内涵质量得到提高,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医患关系更趋和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血气分析是指血液中所存在的进行气体交换的氧和二氧化碳及测定有关酸碱平衡指标的参数,并通过分析判定了解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及各种酸碱失衡状况.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血气分析已成为危重患者的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对医师的诊断、治疗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而要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就必须做好血气分析前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检验等环节[1].为此,笔者对易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几个环节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改娟;蒋乃;任芳媛 刊期: 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