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陈青莲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摘要:帕金森综合征(PD)是一种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又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1].主要治疗药物有2类,拟多巴胺类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司来吉兰、金刚烷胺;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有苯海索、丙环定.近年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该类药物有2种类型,麦角类包括溴隐亭、培高利特、卡麦角林和麦角乙脲;非麦角类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等.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学者推测长效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可持续而非波动性刺激多巴胺受体,能起到预防或延迟运动并发症发生和神经保护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炎标志物阴性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114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肝炎标志物阴性的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患者164例作为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114例(老年肝炎阴性亚组);另选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者152例作为非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90例(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比较2组肝功能异常率及2亚组肝功能异常原因.结果 老年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51%(114/164),非老年组为59.21%(90/15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药物性肝损害、胆源性肝损害、肿瘤为病因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病毒感染为病因的发病率低于非老年肝炎阳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肝功能异常由非病毒性肝炎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在病因构成上老年组与中青年无明显差异,但在构成比上有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作者:李晨;刘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占军;李颖勤;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卵巢激素依赖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发生率为20%~50%,多发性子宫肌瘤在临床上也很常见[1].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对32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琳琳;孙莺歌;吕文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新生儿室的护理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要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常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在特护婴儿室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现报道如下.1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才能为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作者:赵冬秀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胶囊0.3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5~7d为1个疗程,均同时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计良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更昔洛韦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更昔洛韦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C18色谱柱(250.0mm×4.6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95,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结果 药物峰和各血液杂质峰均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回归方程为:C=-0.0959+1.57×10-5 A(r=0.9992).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更昔洛韦的含量测定.

    作者:谢彦丽;闫浩胜;刘建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小切口冲吸疗法在体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外伤所致的体表皮下血肿,在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无论是外用药物促使其吸收,还是加之理疗等方法,对于大血肿均难以彻底奏效,长时间存在还有造成局部皮肤缺血和血肿继发感染的可能.长期以来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采取手术切开血肿腔、清除淤血块冲洗后缝合关闭伤口的方法.该法手术创伤大,患者冒着伤口再次出血和感染等风险,尤其是对于皮肤条件欠佳或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因此我院对于体表大血肿、局部皮肤条件欠佳、中心液化、有合并症、有明确的外伤后血肿病史、经超声显示中低回声、排除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在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小切口冲吸疗法.此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方法简便、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冰;薛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紫癜1例

    患者,女,70岁.2011年2月25日因阵发性心慌加剧1周入院,以晨起时明显.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子宫全切、输血、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反复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使用护肝片、维生素C、肌苷片等药物.同时服用尼群地平10mg,每天3次;美托洛尔12.5mg,每天2次,未用其他药物.无药物过敏史,无出血病史.体检:BP 160/80mm Hg,T 36.5℃,P 85次/min,R 20次/min.神志清楚,面部及颈部多发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扩大,无杂音,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肝脏右肋下1cm,脾左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无皮肤紫癜.辅助检查: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下降.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稍增多.入院诊断:(1)冠心病,房性早搏,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2级,极高危症;(3)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作者:聂明攀;龙邦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胃腺鳞癌1例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性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3h急诊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壁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脾区及肾区叩击痛阴性,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腹部B型超声示腹腔积液(下腹部约29mm),肠腔增宽(宽约29mm).腹腔穿刺抽出1ml淡黄色液体.行剖腹探查术,于胃窦前壁偏小弯侧近幽门处见一约1.0cm的穿孔,穿孔周围隆起,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根据探查所见,考虑胃癌伴穿孔,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章栽良;黄爱琴;张永玺;刘友富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给予依那普利5mg/次,每天2次,血压平稳后可增至10mg/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B组仅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8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B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雪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腔内超声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探查输尿管下段结石40例,并作临床追踪.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54岁,中位年龄37岁.临床症状均有一侧腰部胀痛及下腹疼痛、阵发性剧烈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部分伴有血尿.经腹超声显示肾脏积水,排除输尿管上段结石,下段因各种原因显示不清.

    作者:张乃平;郑瑶;陈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左氧氟沙星辅治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辅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强化期用异烟肼0.4g,每天1次;利福喷丁胶囊0.45g,每周2次;乙胺丁醇0.75g,每天1次;吡嗪酰胺0.5g,每天3次.3个月后停用吡嗪酰胺,其余药物继续服用,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0.4~0.6g静脉滴注,每天1次;3个月后将左氧氟沙星改为0.4~0.6g顿服,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1.8%,病灶吸收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井刚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保健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肿瘤生物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由于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转移,面对这些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作者:王雅丽;李雅玲;王文霞;李富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近年来患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随着我院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对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本文就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0月治疗的5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文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2种导尿术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比较2种导尿术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109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使用阴茎套式接尿术,对照组使用留置导尿术.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满意度为96.30%(52/54)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15d感染率为12.96%(7/54)低于对照组的72.73%(40/55)(P<0.05).结论 对于男性尿失禁患者,阴茎套式接尿术优于留置导尿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卫红;续秀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给予铝碳酸镁20mg口服,每天3次;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1次;C组给予铝碳酸镁20m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1次.2个月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A、B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3.3%和96.7%,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2个月后无效患者经治疗1年后均痊愈或有效.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铝碳酸镁或奥美拉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局部渗漏肿胀的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4].我科自2002年开始应用BD公司生产的第3代直型Intima和近几年使用第4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卢义琼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干法制粒在扶正败毒胶囊制备中的应用

    干法制粒是继第2代制粒方法沸腾制粒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粒方法[1,2],其优点是环保式的制粒工艺,无需黏合剂、无污染.干法制粒工艺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同沸腾制粒工艺相比,干法制粒工艺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肤正败毒胶囊成分复杂、喷雾粉黏性大,在沸腾制粒过程中,喷雾温度不易控制,极易塌锅,水分不易控制,且极易吸潮,生产困难,难以保证质量等.干法制粒比沸腾制粒少了干燥和整粒的步骤,可省去一步制粒机、提升整粒一体机等设备,工序少、污染少、成品率高,省去了加热烘干,降低了能耗.且保证了热不稳定品种的稳定性.

    作者:白亚灵;柴振平;马国静;苏聪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率、院前急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病症患者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等情况,尤其是如该病突然在院外发生,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死亡的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此时如早期使用电除颤尤其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则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宇琼;欧荔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手术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且行电切术治疗患者32例,比较术前及术后8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随访,IPSS、QOL及PRV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行电切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可减轻前列腺症状、增大尿流率、减少残尿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盛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