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多发伤在ICU的诊治体会

刘向东

关键词:多发伤, 重症监护, 治疗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创伤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多发性损伤简称多发伤,是指由一个机械因素作用下引起人体≥2个部位的创伤.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其中ISS评分>16的为严重多发伤.多发性创伤通常伤情复杂,损伤头、胸、腹部等脏器,由于急性血容量减少引起组织低灌注状态及缺氧,伴随全身应激反应,常迅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生命,ICU监护及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桔梗清咽合剂的薄层鉴别研究

    桔梗清咽合剂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开发的医院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咽干涩痛,咽痒咳嗽,咽后壁有增生等症.桔梗清咽合剂由桔梗、木蝴蝶、僵蚕、旋覆花等八味药材组方而成,具有清利咽喉,化痰止咳之功效[1].为了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建立该制剂完善的质量标准,本实验对方中的桔梗、木蝴蝶2味中药进行薄层鉴别研究.

    作者:李兵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的模式及作用探讨

    医疗质量体现着医院的服务宗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代表着医院满足社会医疗需要的程度,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1].控制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监控和评价临床药物治疗.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较普遍,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已经发展到滥用的程度,不但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高宏强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应激反应.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在临床上较常见,多发生在发病后2~3d,短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病死率甚高[1].现就近年有关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陆仁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措施前后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可行性,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8月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后的2009年8月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用药情况.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显著下降;平均药费略有上升,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喹诺酮类使用率显著下降;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关键的是干预措施的完全实施.

    作者:李如标;高山;鲍华;金立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中频脉冲药物导入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合脉冲治疗仪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治小儿腹泻效果满意,能缩短病程,可推广运用于临床.

    作者:潘晓;崔占杰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 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会卿;王冬玉;张建芳;赵会颖;梁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Ⅰ类切口手术250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和评价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5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例(89.6%),联合用药25例(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25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作者:郭永谊;冷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 产后出血的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1)宫缩乏力,包括: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3)软产道损伤;(4)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叶晶;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糜烂和血栓形成,从而冠状动脉管腔内部分或完全闭塞所致.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STEMI再灌注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斑块破裂和远端栓塞导致的无复流现象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1].

    作者:彭锦妹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器械清洗质量探讨

    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是消毒和灭菌前重要的一环[1],是影响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彻底清洗污染器械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2],若手术器械清洗后仍残留血迹、污垢等,形成细菌或芽孢的保护膜,即使进行了正确的消毒灭菌程序,仍有致病微生物存在的可能.

    作者:戴小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分析

    笔者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自拟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2.6岁.病程3个月~23年,其中<1年31例,1~5年10例,6~10年6例,>11年5例.

    作者:钱芳;叶开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冠状动脉夹层诊治进展

    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病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极其少见,往往在尸检时偶然发现;后者远较原发性常见,并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其发病率逐渐增多.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少见但重要的原因,能引起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作者:闫文静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加强护士长自身修养是做好护理管理的关键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医治患者、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宣教和预防疾病等任务中护士长起着主导作用.目前,我国的护理专业正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对护理管理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科学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而繁琐.为了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护士长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又有从事全面管理的技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带好护理队伍.作为护士长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作者:王艳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合理输液及应用抗生素

    我院2010年12月25日实行医改后门诊量及门诊输液增加,输液危害和隐患也随之增加,现将其分析如下.1 我院门诊输液量增加2010年12月25日实行医改后,药物实行零利润,近几年,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我院7月份门诊量平均每天约250人次,门诊输液量在160人次,看病费用相对降低,患者自己要求输液的也相对增多,因此输液反应也逐渐增多.

    作者:吴凤萍;程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手术中诱发压疮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而形成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伤残、急危重症及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人群.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69.75mm Hg(1mm Hg=0.13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1],有些复杂外科手术需要时间长,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种体位,致使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有些如脊髓损伤的手术、神经血管外科手术及较长时间俯卧位、侧卧位手术患者是压疮好发的高危人群,麻醉状态下的患者,身体全部或部分知觉已消失,肌肉失去自主调节能力,摆置手术体位后负重点和支点发生变化,导致皮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损伤[2],患者一旦术中发生压疮,将给患者已受到手术创伤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延长术后康复的时间,引起术后并发症,因此术中预防压疮是很重要的.

    作者:胡小琴;张金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原因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耳聋[1].分泌性中耳炎早发现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如果诊治延误,将会导致中耳粘连或形成胆脂瘤,对患者的听力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探讨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琴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治体会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病原菌是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也称痢疾杆菌,该病为小儿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点.凡急性菌痢,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呼吸循环衰竭者,称之为急性菌痢中毒型或称中毒型菌痢.

    作者:蔺党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单用乌司他丁.结果 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及胰腺水肿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9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重症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P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尤其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更好的疗效,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乌司他丁.

    作者:阮明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胫腓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类,其特点是下肢开放性外伤所占比例较高,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发生的同时,常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挫裂伤,肌肉、血管、神经断裂或缺损,并有严重感染[1].特别是由于胫腓骨解剖、血供特殊,其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并发感染等十分常见.近年来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骨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胫腓骨骨折、开放性骨折、创口条件不好、不能I期手术的以及多段骨折伴有骨缺损、内固定困难的骨折,都可以考虑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

    作者:穆海林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高频超声应用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儿科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常由感染后并发或继发.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或腹痛间歇性发作.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是一种方便、无痛、廉价,而又敏感的检查手段.笔者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45例声像图作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志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