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谊;冷薇
目的 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海拔地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氯呲格雷联合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出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方便,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且出血的发生率低.
作者:姜南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 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会卿;王冬玉;张建芳;赵会颖;梁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妊娠期对优生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段关键时期不容忽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号检拾和放大、自动分析及仪器的自动控制等更加理想,胎心监护迅速普及,成为胎儿常用的监护方法.
作者:常菊英;于俊岭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创伤性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其中半数以上伴有并发症,其中严重的是失血性休克,如救治不当有很高的病死率[1].因此如何急救护理相当重要.我院2007-2010年共救治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抢救成功4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春芬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酸性环境适合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发病率较高,国外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45%的妇女经历过2次或者以上的发作,有些患者反复发作,身心受到严重影响.
作者:安玉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预防FOLFOX4方案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效果.方法 使用FOLFOX4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观察2组腹泻程度及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出现腹泻症状5例(7.8%),均为轻度腹泻;对照组出现腹泻症状13例(21.0%),其中轻度腹泻7例,中度腹泻3例,重度腹泻2例,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能有效预防FOLFOX4方案CID的发生.
作者:何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宫颈糜烂是女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多数由宫颈炎引起,如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滴虫等感染,由于藏区农牧妇女的生活习惯差,个人卫生差,卫生宣教不到位,宫颈糜烂患者较多.由于炎症未及时控制而入侵子宫颈部,引起鳞柱状上皮区的组织黏膜糜烂、溃破、出血、化脓等一系列的病变,严重的宫颈糜烂如不予治疗,可演变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作者:周桂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产程图就是将分娩过程中的一些指标信息记录在一张图纸上,它是产程监护人员对产妇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依据和手段[1].下面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50例产妇产程图分析,将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产妇350例,排除不能正常分娩和极力要求剖宫产的初产妇,孕周37~41周,年龄<33岁,对其产程图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靳李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现阶段医院药学工作仍以供应保障为主体,停留在简单的劳作中,提供给患者服务的附加值很低.医院药学发展的滞后已经影响到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医院药学工作必须尽快解放思想,迅速转变观念与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工作上来,即开展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使医院药学工作服务前移,提高医院整体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新服务,创造新价值,创造新效益[1].
作者:秦广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省去了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成药中添加西药成分的现象不断增多.笔者现将其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了解我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160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1160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94例,感染率5.12%.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33例,感染发生率2.01%.检出病原菌665株.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等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且存在相当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慎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及时公布细菌耐药情况,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合理性.
作者:耿琳;袁英泽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百草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且明确有效的救治措施较少.早期积极反复洗胃,血液灌流,促进毒物排泄,大剂量使用抗氧化剂,减少毒物吸收和对肌体的损害,同时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有效可行.我们对收治的百草枯中毒1例患者行血液灌流,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马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常见重症急腹症之一,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护理对其预后有重要作用.寻求有效、合理的治疗护理手段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笔者就近几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侯铭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手术室是一个无菌观念要求严格的科室[1],刚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士,常有神秘、陌生、忐忑不安、望而生畏和无所适从等多种感受,从书本上学到有关手术室工作的常识是十分有限的,为了使护生能尽快掌握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我们采用模拟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带教,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樊桂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18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结核组75例和非结核组111例,分别进行血浆和胸腔积液LDH和ADA检测.结果 结核组血浆和胸腔积液LDH及ADA水平均高于非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和胸腔积液LDH、ADA联合检测,对临床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蒋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创伤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多发性损伤简称多发伤,是指由一个机械因素作用下引起人体≥2个部位的创伤.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其中ISS评分>16的为严重多发伤.多发性创伤通常伤情复杂,损伤头、胸、腹部等脏器,由于急性血容量减少引起组织低灌注状态及缺氧,伴随全身应激反应,常迅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生命,ICU监护及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利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评价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杂志,选择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肾炎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9篇随机/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西药治疗组相比,益气养阴法在治疗慢性肾炎总体疗效,降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方面优于纯西医治疗组.结论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优于纯西医治疗,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海生;周立蓉;王荣;刘凯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2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陈日亮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乳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用12只白兔做皮肤刺激性试验,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6只,连续给药14d后取给药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用40只豚鼠做皮肤主动过敏性试验,分为咪喹莫特乳膏组20只、空白乳膏对照10只及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10只,于第0、7、14天用封闭片局部给药以诱导,第27天在未给药的肋腹部贴6h以局部激发,观察咪喹莫特乳膏是否引起豚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结果 在给药过程中引起新西兰白兔皮肤产生红斑刺激性症状,但在给药9d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右侧对照未见异常.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咪喹莫特乳膏对新西兰白兔皮肤的敏感个体有轻度局部刺激作用;皮肤主动过敏试验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结论 咪喹莫特乳膏引起动物皮肤的轻微刺激性,但未引起动物的过敏性反应.
作者:候艳;白文霞;龚英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西医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复方氢氧化铝治疗;中西医组服用上述西药基础上,并按中医证型联用中药方剂.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耐信量表评分(RDQ)及胃镜积分的变化,评价GERD治疗效果及停药后4周随访症状复发情况.结果 2组症状总有效率及胃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中西医组胃部不适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症状积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中西医组复发率为16.7%低于西医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停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麦冠梁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