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香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心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将26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 26例患者中,14例在24h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0例在心功能衰竭控制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另有2例未得到有效控制紧急行剖宫产(死1例).新生儿情况:共娩出新生儿25例,其中早产儿7例(死1例),其余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心功能衰竭应早期诊断、治疗,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作者:鲍永梅;王雅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应用简便、无创性的心电图探讨Q波型心机梗死(MI)后T波动态变化对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住院80例有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CK)和超声学定量(AQ)技术检测心室壁和左心室功能.结果 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即T正常化组的血浆CK峰值和心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明显低于T波持续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排空率(PFR)和射血分数(EF)显著高于T波持续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功能趋向于恢复越好.结论 心电图AMI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评价左心功能和心肌损害程度的指标,对判定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基础上给予真武汤、五苓散为主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68例,显效34例(50.0%),有效30例 (44.1%),无效 4 例 (5.9%);对照组62例,显效17例 (27.4%),有效37例 (59.7%),无效8例(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王钦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隐患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笔者所在医院的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室的护理相比病房护理,呈现很大的不同,有着更高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强度,更多的安全隐患等,因而,维持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维持医院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结论 制定并健全针对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举措的相应制度条款,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室的安全风险,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水平,更好地保证手术安全进行,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作者:何继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病毒大蛋白(HBV-LHBS)和前S1(PreS1)抗原,探讨HBV-LHBS和PreS1在反映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120份HBeAg阴性HBV病毒感染者血清,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3组(≥106copies/ml、103~105 copies/ml、≤103 copies/ml),每组各4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LHBS和PreS1抗原.结果 ≥106 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95.0%和(92.12±29.38)ng/ml,103~105 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72.5%和(33.26±19.44)ng/ml,≤103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37.5%和(15.02±11.10)ng/ml,3组标本PreS1抗原阳性率依次为80.0%、42.5%、20.0%;LHBS总阳性率为61.6%,PreS1抗原阳性率为38.1%.结论 与PreS1抗原比较,LHBS的测定结果与HBV DNA载量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更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程度,因此LHBS定量可能成为判断HBV活动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杨晋荣;杨栋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偏头痛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单侧,有报道6~12岁儿童偏头痛发病率约2%~5%[1],主要表现为严重或频繁的头痛发作,本病多发生于学龄期,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目前诊断标准的局限性、儿童偏头痛本身的特点、患者及家属的忽视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导致治疗不当及疗效欠佳,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科2007年5月-2010年5月门诊治疗偏头痛患儿3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十分难治的一种疾病,且在临床十分常见,据临床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约5千万人患有哮喘疾病,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正呈逐渐上升趋势.此疾病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对急性症状进行短期治疗,使用抗炎药物药物预防且逆转慢性炎症.以往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吸入皮质甾体.其不但能够降低支气管的超敏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使用此药物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并且不能治愈哮喘.因此,使用新药物给予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好的治疗是临床的关键.本研究综述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药物,包括阿福特罗、糠酸莫米松、罗氟司特、西洛司特、环索奈德几种新药.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初治排菌肺结核患者全程督导下短程化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结防所治疗的初治排菌肺结核患者1716例,采用国家标准短程化疗方案H3R3Z3E3/H3R3方案治疗对治疗后痰涂片检查痰菌阴转情况和治愈后1、3、5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强化期的2个月末、3个月末,5个月末和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5.08%、85.72%、86.01%和86.25%;治愈后第1、3、5年后的痰涂片检查痰菌复发率分别为1.11%、1.75%、1.93%.结论 对初治排菌肺结核患者施行全程督导下短程化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林鹏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重症胆源性胰腺炎47例,根据有无胆道梗阻分为两类:重症非梗阻型;重症梗阻型,对其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重症非梗阻型22例,重症梗阻型25例.重症梗阻型和重症非梗阻型早期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平均住院日长,与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机对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早期宜行保守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易金培;邱志强;陈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性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35例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病情轻重、病情预后等过程.结果 3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7例,占77.1%,死亡8例,占22.9%.结论 老年人获得性肺炎起病隐匿、病程进展快,症状多变,病情重,容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缩短治疗时间与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有显著帮助.
作者:邹美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决定了病人生存质量、决定了病人社会活动场所的转变、决定了病人生活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说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1].脑梗死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 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抢救成功后,恢复期比较长.根据临床资料统计100 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6 例,占96%;除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外,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心理和情感障碍等.经过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3 例,占偏瘫人数86%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艳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单的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方法.方法 先将药物用热盐水(37~38℃)稀释,戴手套,用剪刀剪去头皮针头成斜面,保留导管部分,润滑头皮针前端导管,用注射器(去针)抽吸药液、排气,将头皮针导管轻轻插入18~22cm固定,缓缓注入药物,注药完毕,注入3~5ml温盐水冲管,拔出导管,协助家属给患儿取舒适体位.结果 一次性头皮针(去针头部分)用于婴幼儿(0~3岁)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痢疾300余例,一般灌肠4~6次即可治愈,婴幼儿发热260余例,灌肠后30~60min即可达到降温效果.结论 一次性头皮针用于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操作方便、刺激小、痛苦小,药物保留时间延长,在肠道充分吸收,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裴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按照这个要求,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实落实好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让老干部晚年安康幸福,是我们老干部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党和社会共同所承担的责任.下面结合实际浅谈做好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
作者:石燕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方法 对我科2010年5-7月10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常规要求进行输液,观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改进的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完成输液,但部分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患者或技术问题等血管一次穿刺不成功;穿刺部疼痛、肿胀,拔针后皮下淤血;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微量空气进入静脉.通过输液方法的改进,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 临床输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仍有许多细节值得不断探索和改进.
作者:刘冬秀;熊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AO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采用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谭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随着生活的快速发展,临床化学检验数据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影响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保证各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保证[1-3].
作者:张治文;肖丽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温胆汤原为治疗失眠专方,现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如心绞痛、老年性耳聋、腔隙性脑梗死、心境障碍、自闭症等,并初步总结了温胆汤使用症状较多等使用特点.
作者:李永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各自单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将2008年8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尿蛋白下降程度予以对比研究.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结论 贝拉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不但减少蛋白尿、并且控制血压较理想,疗效比单一用药显著.
作者:夏庆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卫生部2006年颁布实施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各级人民政府对血液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加大了血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广大人民群众对血液安全日益关注,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应当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的要素和条款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日常质量监控、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等各种方式的监督机制,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保障各级质量目标的实现,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作者:李天官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分析各类抗菌药物对机体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作者:赵明德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