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术后护理

李树香

关键词:手术后医护, 护理
摘要:术后的护理可以分为3个阶段:(1)术后3d以内;(2)术后2~3d至拆线(术后7~10d);(3)恢复期:拆线后至出院.1 术后3d内的护理,此期护理重点是观察病情,预防合并症.具体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1 卧位 患者的术后卧位应按医嘱执行.一般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术后平卧6h.在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颈、胸手术术后的患者用高坡半卧位,腹部手术术后的患者采用低坡半卧位,脑部手术术后的患者抬头高度15°~30°,肥胖患者侧卧位更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回流.总之,任何卧位都应使患者感到舒适,并经常纠正患者的卧位,做好皮肤护理.术后还要注意保暖,但不要贴身放热水袋,且热水袋温度不超过50℃.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可以分为3个阶段:(1)术后3d以内;(2)术后2~3d至拆线(术后7~10d);(3)恢复期:拆线后至出院.1 术后3d内的护理,此期护理重点是观察病情,预防合并症.具体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1 卧位 患者的术后卧位应按医嘱执行.一般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术后平卧6h.在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颈、胸手术术后的患者用高坡半卧位,腹部手术术后的患者采用低坡半卧位,脑部手术术后的患者抬头高度15°~30°,肥胖患者侧卧位更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回流.总之,任何卧位都应使患者感到舒适,并经常纠正患者的卧位,做好皮肤护理.术后还要注意保暖,但不要贴身放热水袋,且热水袋温度不超过50℃.

    作者:李树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药噻托溴铵治疗,治疗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田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分析各类抗菌药物对机体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作者:赵明德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2010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分析其治疗过程.结果 治愈96例,死亡4例.术中1例死于休克,2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内科治疗的同时,应当积极进行手术准备明确手术指证,尽早选择正确有效的术方进行治疗.

    作者:张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 应用简便、无创性的心电图探讨Q波型心机梗死(MI)后T波动态变化对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住院80例有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CK)和超声学定量(AQ)技术检测心室壁和左心室功能.结果 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即T正常化组的血浆CK峰值和心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明显低于T波持续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排空率(PFR)和射血分数(EF)显著高于T波持续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功能趋向于恢复越好.结论 心电图AMI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评价左心功能和心肌损害程度的指标,对判定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护理体会

    高血压为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终身患病而不能治愈,需坚持服药,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随着发病的年轻化及我国的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人民健康意识及教育的不足,老年患者多进展为高危、顽固性高血压,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上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可使患者终身受益.

    作者:曹冬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急性荨麻疹在急诊科的治疗策略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荨麻疹急诊处理策略.方法 分析10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结果.结果 急性荨麻疹约9.5%引起过敏性休克,留观过程约5%出现血压下降,均给予积极抢救病情平稳.结论 急性荨麻疹以Ⅰ型变态反应多见,发病迅速,除引起患者极度不适的瘙痒、皮疹外,其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休克,有生命危险,需留院观察,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李然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6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各种妇科常见病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继发不孕、黄体破裂等共66例,对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6例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适应证广等优点,是目前好的妇科微创术式之一.腹腔镜手术遇到困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开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依拉·阿布都热衣木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升级换代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虽已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文件的通知>38号文等相关要求准则,但对抗菌药物滥用之危害的重视远远不够.本研究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

    作者:罗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只用广谱抗生素静滴抗炎治疗.结果 实验组中显效33例,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中显效26例,有效率为76.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素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外伤性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目的 分析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2010年10月35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结果 1例腹膜炎合并颅内感染死亡,7例并发症,分别为分流管阻塞3例,肠梗阻1例,感染1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多样,术者应当视患者相应情况制订手术方案,改善治疗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欧阳淦权;黄小夫;伍锐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80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体会.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全程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源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雷尼替丁与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出现喉头水肿严重不良反应一例

    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可出现喉头水肿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笔者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此两种药物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的过敏史,护理人员在注射的过程中,特别是注射的初始阶段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以利于及时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徐力群;周国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检测与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分析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非胰腺炎所致淀粉酶升高患者的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明显高于非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阳性率达95%(38/40),非胰腺炎患者的阳性率仅为3.6%(2/56);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第6天阳性率仍达73%.结论 脂肪酶的测定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作者:周丽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检查乳腺肿瘤的常用方法是乳腺钼靶X线检查和超声检测,钼靶X线摄影适合年龄为40岁;我国年轻妇女以致密型乳腺为多,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病灶与正常腺体组织的对比优于钼靶X线摄影;而且超声检查因简便、可重复性和无创伤性及费用低廉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检查.

    作者:苏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整体护理在聋哑患者中的应用

    聋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沟通无效,病人不能表述自己的不适,我们很难理解和明白病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项挑战,通过对聋哑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无缝隙的责任制护理,促进了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结构,掌握多方面人文知识,提高护理技巧,丰富整体护理概念,使聋哑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得到连贯、安全的整体护理,顺利度过围术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谷翠萍;薛周艳;庞永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康复理疗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50例,显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50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包世成;周先琼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各自单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将2008年8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尿蛋白下降程度予以对比研究.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结论 贝拉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不但减少蛋白尿、并且控制血压较理想,疗效比单一用药显著.

    作者:夏庆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2丸/次(22.5mg/丸),3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防治心绞痛发作、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麝香保心丸有效安全,可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作为辅助药物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艳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房角改变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4例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治疗.术后4、12周用房角镜检查患者房角变化,同时记录眼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100.00%(42/42)房角开放都>180°,都为宽角,没有发生色素减少或者再次房角粘连的情况.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术后4周仅50.00%(21/42)房角开放>180°,术后12周7.14%(3/42)再次发生房角粘连,同时19.05%(8/42)色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28.67±2.11)mmHg、(28.90±1.18)mmHg.术后不用降眼压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均值为(22.17±1.98)mmHg、(26.10±1.08)mmHg,正常眼压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48%(38/42)、42.86%(1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效果显著,可以重新打开已经闭合的房角,同时在新打开的房角中,巩膜的位置、房角度数、虹膜形态等都比较固定,而且降低眼压的效果较好,还不用同时切除小梁,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伟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