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感染情况调查

黄纯英;肖建宁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患者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和2008年我院临床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以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方法之一的纸片扩散法确定的ESBLs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21株中,其中产ESBLs检出率是28.9%,2008年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91株中,产ESBLs检出率是47.1%.2006年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产ESBLs检出率分别是43.7%和46.9%,2008年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产ESBLs检出率分别是63.2%和62.3%.结论 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严重,且检出率有增加趋势,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是产ESBLs菌株的主要来源,应引起关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咪达唑仑可预防氯胺酮麻醉下小儿疝气术后躁动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用于氯胺酮麻醉下行小儿疝气手术后预防躁动的效果.方法 80例择期氯胺酮麻醉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加氯胺酮组(A组,40例)和氯胺酮组(B组,40例),观察术后患儿有无躁动的发生.结果 A组躁动发生5例,B组躁动发生38例,B组躁动发生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用于氯胺酮麻醉下小儿疝气手术后预防躁动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亚男;唐秀晨;宋正亮;赵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动态监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动态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低危险组24例,中危险组23例,高危险组21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RP和Fib值;观察UAP患者出院时CRP和Fib与入院时比较结果.结果 UAP患者的CRP与Fib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UAP患者的CRP和Fib值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Fib水平与UAP的危险级别的增加而增高,CRP和Fib水平升高的UAP患者是近期心脏病发作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护.

    作者:任国庆;付红霞;牛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并发症的处理

    新辅助化疗开展以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5年生存率由10%~20%提高到70%[1].新辅助化疗在肌骨系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史福东;马玉霞;李长江;闫少茹;刘颖;郑淑红;刘闻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巴胺和硫酸镁联用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58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敬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地震转运伤员中挤压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中转运至医院的挤压伤患者的早期救治和院内治疗,为以后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挤压综合征患者14例,男2例,女12例,年龄11~35岁,中位年龄21岁.分析其病情特点、早期救援情况和转入院后的诊治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4例患者因并发气性坏疽而多次清创,患肢功能受损严重.所有患者肾功能指标都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口均二期闭合.仅有1例患者因肢体毁损严重在转入前已行右下肢截肢.结论 对于挤压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并及时行筋膜切术开减压清创是预防挤压综合征和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关键;同时应积极防治感染,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作者:向云;杨友刚;杨利;李爱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涡轮机辅助拔除完全埋伏骨阻生牙的体会

    完全埋伏骨阻生牙因存在骨阻力,一般位置都较深,手术难度较大.我科2008年4月-2009年3月使用涡轮机辅助拔除完全埋伏骨阻生牙12例,效果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曹桂林;张梅;王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虽然目前高血压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

    作者:苏明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碳酸氢钠盐水含漱预防放疗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盐水含漱用于预防放疗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放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应用碳酸氢钠盐水进行口腔含漱,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含漱.结果 试验组在降低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和口腔黏膜反应程度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氢钠盐水含漱能够预防口腔真菌感染.

    作者:陈璐;李书梅;杨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传染科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的广泛应用,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何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膀胱癌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示癌肉瘤,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显微镜下为鳞癌和梭状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 膀胱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对分期较晚的病例,根治性切除是佳治疗方案.膀胱癌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表现关系不大.

    作者:徐友涛;徐建江;于海易;施国君;郭旭光;韩家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通过开展工休会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2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召开工休会讲解与提问和患者之间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测定患者感受来自家庭及社会支持的程度,测量患者的压力水平及压力源.结果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评分(4.89±1.78)分,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中等,压力水平得分(43.13±4.77)分.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素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患者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和2008年我院临床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以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方法之一的纸片扩散法确定的ESBLs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21株中,其中产ESBLs检出率是28.9%,2008年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91株中,产ESBLs检出率是47.1%.2006年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产ESBLs检出率分别是43.7%和46.9%,2008年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产ESBLs检出率分别是63.2%和62.3%.结论 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严重,且检出率有增加趋势,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是产ESBLs菌株的主要来源,应引起关注.

    作者:黄纯英;肖建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urvivin、Angiogenin-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研究Survivin、Angiogenin-2(Ang-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Ang-2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Survivin、Ang-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Ang-2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组织中,Survivin、Ang-2表达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1,P<0.05).结论 Survivin和Ang-2的增强表达与NSCLC的浸润性发展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Ang-2可能参与Surviv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作者:夏洪梅;吴立平;郝敬林;李奎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41例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探讨黄芪与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肾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病例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肾功能(BUN、Scr)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尿蛋白与血浆白蛋白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对减少蛋白尿的发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改善肾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唐新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使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使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80例临床使用甘露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应用甘露醇1~12d,平均6.4d;其中静脉注射74例,口服6例;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22例,肺及心血管系统损害20例,过敏反应15例(包括过敏性休克2例),静脉血管损害7例,局部组织坏死6例,中枢系统损害5例,体液失衡3例,心律失常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应用甘露醇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魏定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雅安地区2008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雅安地区2008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了解ADR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的关系以及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医师进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雅安地区207份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207例,涉及8大类,共35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报告多,分别为46例(22.2%)和38例(18.4%).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遍存在,医务工作者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方案.

    作者:但敏;袁勇;臧云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服甘露醇治疗便秘86例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口服甘露醇治疗便秘86例,效果好、安全、简单易行,患者乐于接受,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干眼症106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106例干眼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和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患者均为2003年1月-2008年1月的门诊患者,男60例,女46例,年龄15~78岁.诊断标准:(1)Schirmer泪液分泌度验<10mm/5min;(2)泪膜破裂时间(BUT)<10s;(3)角膜荧光素染色(染色点>10个).以上3项中具有2项以上说明异常.

    作者:王成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存在问题,探讨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1 406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书写存在问题的处方134张,主要表现为年龄未注明、无性别、涂改无签名、无临床诊断等;不合理用药处方125张,主要表现为给药次数、给药剂量、选择药物、联合用药、重复给药等方面不合理.结论 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药学专业理论及<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赖晓云;陈祖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黄芪健胃膏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黄芪健胃膏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ODS-C18(4.6mm×250mm,5μl)为色谱柱,流动相:乙晴-0.1%磷酸溶液(13: 8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 芍药苷的线性范围:10.28~60.68μg,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0.52%(n=6).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可作为黄芪健胃膏质量控制或修订标准的依据.

    作者:李韶英;钟荣兴;高茂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