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长珍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致残率很高.颅脑外伤易发生脑水肿、昏迷,许多研究认为脑损伤后氧的供应与预后密切相关.高压氧条件下,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而椎动脉血供反而增加,网状启动系统和脑干血流量增加,因此高压氧有利于昏迷患者的苏醒[1],是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重要治疗手段.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高压氧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6例,辅以得当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降低了致残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运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作者:唐大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与传统有创血管造影相比较,具有安全、无创、快捷等特点,并且费用也较低,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过程中需注射造影剂,现将我科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300造影剂后引起的迟发性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叶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隐匿,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应该引起高度警惕,早期发现,长期治疗,科学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廖金凤;吴阿凤;蔡秀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呼吸机是用于各种原因(疾病、中毒、外伤等)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以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手术中需要更有效地氧供及排痰,我科对轻、中度COPD患者在施行下腹部、上下肢、甲状腺等非全麻手术时应用呼吸机施行呼吸管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科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采用急诊手术治疗环状嵌顿痔4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本和;迟景涛;刘春;林少志;韩振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减轻患者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笔者通过对气囊导尿管留置患者尿液外溢的原因进行探讨,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晓霞;王亚宁;马风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中常见手术.但在老年患者中,麻醉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2003~2008年对老年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30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尹义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之一,对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因此,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等.我科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对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彦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174例围化疗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化疗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杜媛媛;周洁;范传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2003~2008年我院分娩产妇剖宫产及住院费用情况.方法 对13 557例分娩产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总费用、费用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剖宫产率由2003年的36.1%上升至2008年的44.6%;产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剖宫产产妇平均住院天数、日均费用均高于自然阴道分娩.结论 加强产科建设,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产妇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俐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较单纯性腹部外伤或烧伤复杂,特别是在早期诊治时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2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周勇;刘伟杰;周建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临床结局,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同期行开腹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62例(腹腔镜A组32例和腹腔镜B组30例)及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65例(阴式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式组与腹腔镜A组比较:阴式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腹腔镜A组,排气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腹腔镜B组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全切术均为微创术式,2种术式均安全有效;阴式手术住院费用更少,对腹腔干扰更小,胃肠道反应及术后疼痛更轻,而子宫增大超过14周孕、盆腔粘连严重者,应选择开腹手术.
作者:隆益会;张琴;李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62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病变部位,对照组给予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瑾;欧阳兆兰;范传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脑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主要来源于心室.
作者:杨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2007~2009年通过B型超声诊断附壁性胆囊结石患者10例,现将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如下.
作者:时玉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DM)是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老年DM患者是指>65岁才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5岁以后的患者.因DM难以根治,需终身用药,而老年患者知识缺乏、记忆力减退等因素影响,用药依从性较差,直接影响到治疗.笔者从2006~2008年收治的老年DM患者中筛选出100例患者加以调查,以便找出原因及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焕香;杨海峰;蒙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健康饮食的知、信、行情况,为促进社区居民健康饮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对社区居民就饮食的知、信、行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77.0%的居民不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 60.23%的居民不知道三大产热营养素;82.16%的居民不知道各类人群合理营养的要点;69.69%的居民不知道标准体质量的计算公式; 63.55%的居民不知道什么是均衡饮食.健康饮食知、信、行较好(A组)居民中年龄30~60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收入>800元及干部职位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健康饮食知、信、行较差的居民(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饮食指导,提高其健康饮食知识水平,真正做到知、信、行,终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作者:喻茶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MSCTA下肢动脉增强扫描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国际关节血管学会标准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级并分型,比较MSCTA诊断同DSA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 MSCTA诊断区别狭窄分级结果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和DSA相当的效能.
作者:宋善军;苑晓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5~10年后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老年DN患者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此文.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