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益会;张琴;李晓霞
胚胎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迄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既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肿瘤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基因内和基因外的变化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者:吴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奎硫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具有精神行为症状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治疗药物分成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BPR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1),2组之间治疗后BP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奋乃静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流涎、心动过速、并用抗胆碱药的发生率均高于奎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奎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与奋乃静相当,但在安全方面则优于奋乃静.
作者:卓子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174例围化疗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化疗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杜媛媛;周洁;范传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隐匿,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应该引起高度警惕,早期发现,长期治疗,科学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廖金凤;吴阿凤;蔡秀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以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为原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GW-92C-E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运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文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较单纯性腹部外伤或烧伤复杂,特别是在早期诊治时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2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周勇;刘伟杰;周建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创拔牙刀+局麻涡轮钻拔牙法在阻生牙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60例.Ⅰ组采用微创拔牙刀+局麻涡轮钻拔牙法,Ⅱ组采用局麻涡轮钻拔牙法,Ⅲ组采用传统拔牙法,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局麻时、拔牙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和拔牙主观感受.结果 Ⅱ、Ⅲ组局麻时和拔牙中MAP、HR均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拔牙中MAP、HR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SpO2各时段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主观感受为非常痛苦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Ⅲ组,无或轻微痛苦发生率高于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拔牙刀+局麻涡轮钻拔牙法可达到无痛、安全、微创目的 ,值得在阻生牙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丹;李武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科门诊患者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平均每天输液12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患者多,病情复杂,用药量大,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较多.笔者现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建兵;王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MSCTA下肢动脉增强扫描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国际关节血管学会标准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级并分型,比较MSCTA诊断同DSA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 MSCTA诊断区别狭窄分级结果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和DSA相当的效能.
作者:宋善军;苑晓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输血作为现代医学一种特殊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输血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直接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发生.
作者:周长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呼吸机是用于各种原因(疾病、中毒、外伤等)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以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手术中需要更有效地氧供及排痰,我科对轻、中度COPD患者在施行下腹部、上下肢、甲状腺等非全麻手术时应用呼吸机施行呼吸管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4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运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组均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比率均增加,Ⅲ、Ⅳ级比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中常见手术.但在老年患者中,麻醉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2003~2008年对老年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30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尹义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院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院管理工作相互联系成为一体,以达到信息共享,实时管理的目标.我院自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来成绩显著,现将医院网络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知识点做以下讲解.
作者:杨金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是临床教学的过程.转变过程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文字书写、协调配合、健康交流、心理沟通等能力.面对繁忙、有序的临床工作,护生如何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完成护生到护士的转变,已成为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现就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调节谈几点看法.
作者:耿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CEA、CA199、CA125均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胃癌和胰腺癌患者CA153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AFP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肠癌、直肠癌CEA阳性率为52.8%,胰腺癌CA199阳性率为93.1%肝癌AFP阳性率为89.5%.结论 CEA、 AFP、CA153、CA125、 CA199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张斓;邹前芽;王建宇;涂平;郭玮;郭菊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脑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主要来源于心室.
作者:杨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5~10年后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老年DN患者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此文.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减轻患者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笔者通过对气囊导尿管留置患者尿液外溢的原因进行探讨,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晓霞;王亚宁;马风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眼压急剧升高为主,伴有相应临床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是常见的类型.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