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兰戴天;杨皓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抗生素, 应用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何降低SAP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胰腺炎治疗中关键的问题.近期研究显示,早期使用能够穿透血胰屏障的广谱抗生素,可以降低SAP患者的病死率.为了探讨抗生素对感染的预防作用,笔者对2002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硫仑样反应的护理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乙醇的饮品(或接触乙醇)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乙醇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作者:宋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症手术治疗环状嵌顿痔47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采用急诊手术治疗环状嵌顿痔4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本和;迟景涛;刘春;林少志;韩振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作者:程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352株病原菌进行ESBLs确证筛选,选择18种抗菌药物对其进行药敏实验,并分析其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检出产ESBLs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7株,克雷伯杆菌12株,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d,留置尿管,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泌尿系手术等是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可首选亚胺培南治疗,但应避免滥用,临床应注意避免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皓;兰戴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吸痰方法的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外界的接触愈加密切,各种意外创伤患者越来越多,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气管切开术成为救治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实施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吸痰方法,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都有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如下.

    作者:潘文波;陈当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早期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8月收治60例足月妊娠产妇,产后用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临床应用

    临床输血作为现代医学一种特殊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输血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直接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发生.

    作者:周长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62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病变部位,对照组给予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瑾;欧阳兆兰;范传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提高静脉采血质量的体会

    静脉采血检查是临床和体检的常规项目之一,已普遍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效果评价或健康检查等工作中.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怎样使送检的静脉血标本测定值更准确,是提高静脉采血质量的中心内容,笔者现将多年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裂畸形MRI诊断分析

    脑裂畸形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严重的疾病,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内衬灰质.脑裂畸形临床较罕见,且症状缺乏特征性.自CT及MRI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2004~2009年确诊脑裂畸形患者16例,现对其MRI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顾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机械通气吸痰5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吸痰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我科通过对59例实施机械通气患儿加强吸痰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段修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探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保障工作,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近几年来, 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快,学校的办学形势和办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政府和学校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笔者现就当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述如下.

    作者:谢军勤;张玲;谢敬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谈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护理

    围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指护士从迎接患者进入病房到患者术后痊愈出院这段时期.做好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防止各种并发症,早日实现康复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科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8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钠肽的生物学意义与临床价值

    脑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主要来源于心室.

    作者:杨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源性低血压研究进展

    药源性低血压或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动脉血压降至90/60mm Hg(1mm Hg=0.133kPa)的一种情况.对于某些高血压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同时出现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即使动脉血压并未降至90/60mm Hg时也视为药源性低血压.

    作者:罗玉英;雷招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产儿经皮胆红素测定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50例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及TCB值,按数据从高到低顺序分为5组,每组10例,29例早产儿光疗3d(每天8h)后于第4天测血清胆红素及TCB,并分别对两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第1~5组早产儿的TCB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显著相关(r=0.75,P<0.05).29例患儿光疗后TCB值亦与血清胆红素相关(r=0.67,P<0.05).结论 早产儿TCB检测可反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CB测定可以用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动态观察,但不能代替血清胆红素测定.

    作者:张姣珍;秦刘青;李和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锡林浩特市布鲁菌病3年监测报告分析

    目的 监测锡林浩特市近3年人畜间布鲁菌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03~2005年锡林浩特市阿日善苏木白音希勒牧场进行监测.结果 山羊感染布鲁菌阳性率为0.74%高于绵羊的0.39%;人群感染率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0.74%升至2005年的21.92%;0~10岁人群感染率高为11.11%,≥61岁低;不同职业中牧民感染例数多.结论 提高人群自身防护意识,密切监测布鲁菌病疫情,防止其爆发流行.

    作者:许立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4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运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组均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比率均增加,Ⅲ、Ⅳ级比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174例围化疗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化疗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杜媛媛;周洁;范传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5~10年后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老年DN患者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此文.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