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裂畸形MRI诊断分析

顾伟

关键词:脑裂畸形,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
摘要:脑裂畸形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严重的疾病,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内衬灰质.脑裂畸形临床较罕见,且症状缺乏特征性.自CT及MRI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2004~2009年确诊脑裂畸形患者16例,现对其MRI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周志兰;韩凤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作者:唐大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腺肌病164例诊断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引起的良性疾病.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使其临床漏诊率高,并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月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Ⅰ类切口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物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9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率达79.12%,平均用药时间4.18d,术前用药69例,术后用药3例;用药合理占61.8%,不合理用药占26.8%.结论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及用药过度等问题,丞需加强监管.

    作者:周甘平;周舍典;蔡静月;李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多发生在产后2h内,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妇贫血、休克、产后感染,重者并发席汉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甚至危及生命[1].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现对我院5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张成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5~10年后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老年DN患者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此文.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174例围化疗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化疗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杜媛媛;周洁;范传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产儿经皮胆红素测定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50例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及TCB值,按数据从高到低顺序分为5组,每组10例,29例早产儿光疗3d(每天8h)后于第4天测血清胆红素及TCB,并分别对两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第1~5组早产儿的TCB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显著相关(r=0.75,P<0.05).29例患儿光疗后TCB值亦与血清胆红素相关(r=0.67,P<0.05).结论 早产儿TCB检测可反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CB测定可以用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动态观察,但不能代替血清胆红素测定.

    作者:张姣珍;秦刘青;李和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9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20例与对照组46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缩宫素10U静脉注射.观察组则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缩宫素注射的同时,放置米索前列醇片0.4mg于肠壁处.观察2组第3产程时间、产生24h出血量及血压、脉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第3产程时间及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脉搏、血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治疗产后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江从春;郑雪荣;吴侃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观察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

    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科门诊患者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平均每天输液12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患者多,病情复杂,用药量大,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较多.笔者现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建兵;王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胚胎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迄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既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肿瘤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基因内和基因外的变化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者:吴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救护理》课程说课设计

    说课是指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

    作者:王群;魏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临床应用

    临床输血作为现代医学一种特殊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输血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直接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发生.

    作者:周长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预防和治疗老年女性妇科疾病,维护和增进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很多,本文对其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管秀梅;马丽丽;马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锡林浩特市布鲁菌病3年监测报告分析

    目的 监测锡林浩特市近3年人畜间布鲁菌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03~2005年锡林浩特市阿日善苏木白音希勒牧场进行监测.结果 山羊感染布鲁菌阳性率为0.74%高于绵羊的0.39%;人群感染率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0.74%升至2005年的21.92%;0~10岁人群感染率高为11.11%,≥61岁低;不同职业中牧民感染例数多.结论 提高人群自身防护意识,密切监测布鲁菌病疫情,防止其爆发流行.

    作者:许立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机械通气吸痰5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吸痰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我科通过对59例实施机械通气患儿加强吸痰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段修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6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997年剖宫产率为21.1%,2006年上升至57.0%,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7~2004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作者:贾秀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与体位关系的研究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之一,对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因此,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等.我科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对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彦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早期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8月收治60例足月妊娠产妇,产后用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正畸矫治的疼痛分析与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求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日益增多.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正畸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作为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影响到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接受及配合程度,关系到正畸疗效,因而正畸治疗中疼痛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1 正畸疼痛发生的原因疼痛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正畸治疗中牙齿疼痛与不适症状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生理过程.

    作者:黄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