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秀梅;马丽丽;马红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较单纯性腹部外伤或烧伤复杂,特别是在早期诊治时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2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周勇;刘伟杰;周建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8月收治60例足月妊娠产妇,产后用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7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准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中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气管推移训练可降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丽芳;钱元华;方定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1个疗程(4周)后分别对2组神经系统恢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7、14、28天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血压、呼吸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癫痫及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高于对照组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病死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古金华;何世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作者:唐大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6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997年剖宫产率为21.1%,2006年上升至57.0%,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7~2004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作者:贾秀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在救治过程中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但由于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又易损伤浅表静脉,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既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笔者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总结如下 .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说课是指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
作者:王群;魏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物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9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率达79.12%,平均用药时间4.18d,术前用药69例,术后用药3例;用药合理占61.8%,不合理用药占26.8%.结论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及用药过度等问题,丞需加强监管.
作者:周甘平;周舍典;蔡静月;李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DM)是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老年DM患者是指>65岁才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5岁以后的患者.因DM难以根治,需终身用药,而老年患者知识缺乏、记忆力减退等因素影响,用药依从性较差,直接影响到治疗.笔者从2006~2008年收治的老年DM患者中筛选出100例患者加以调查,以便找出原因及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焕香;杨海峰;蒙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院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院管理工作相互联系成为一体,以达到信息共享,实时管理的目标.我院自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来成绩显著,现将医院网络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知识点做以下讲解.
作者:杨金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临床结局,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同期行开腹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62例(腹腔镜A组32例和腹腔镜B组30例)及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65例(阴式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式组与腹腔镜A组比较:阴式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腹腔镜A组,排气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腹腔镜B组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全切术均为微创术式,2种术式均安全有效;阴式手术住院费用更少,对腹腔干扰更小,胃肠道反应及术后疼痛更轻,而子宫增大超过14周孕、盆腔粘连严重者,应选择开腹手术.
作者:隆益会;张琴;李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肿节风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2008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9例使用肿节风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肿节风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以下年龄组,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过程中的15min内.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般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结论 广大医护人员应了解肿节风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做好不良反应的防治工作,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作者:罗清;彭伟文;曾聪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作者:程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CEA、CA199、CA125均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胃癌和胰腺癌患者CA153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AFP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肠癌、直肠癌CEA阳性率为52.8%,胰腺癌CA199阳性率为93.1%肝癌AFP阳性率为89.5%.结论 CEA、 AFP、CA153、CA125、 CA199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张斓;邹前芽;王建宇;涂平;郭玮;郭菊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保障工作,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近几年来, 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快,学校的办学形势和办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政府和学校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笔者现就当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述如下.
作者:谢军勤;张玲;谢敬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易得的一种特殊疾病[1].如果压疮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感染,导致败血症而死亡.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并发症,因此压疮一定要及时治疗. 我科2006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脑卒中瘫痪并发压疮患者9例,经过采用红外线照射配合红霉素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新娟;葛利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 14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70例.镇痛组术后施行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6~8h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2组术后24h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镇痛组24h内泌乳及24h内哺乳次数≥10次的产妇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能提早产妇早期哺乳及喂奶时间,有利于早开奶,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肖长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5~10年后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老年DN患者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此文.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求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日益增多.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正畸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作为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影响到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接受及配合程度,关系到正畸疗效,因而正畸治疗中疼痛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1 正畸疼痛发生的原因疼痛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正畸治疗中牙齿疼痛与不适症状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生理过程.
作者:黄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