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目的:探讨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理.方法:将2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臭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臭氧组采用医用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结果:臭氧组总有效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谢晓龙;方伟;夏安勇;李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溃疡为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1].
作者:黄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骨折愈合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人们对骨折愈合过程的研究,已从过去单纯的组织学观察进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看,骨折愈合过程包括:(1)骨折部位骨祖细胞募集:这种多潜能细胞的聚集和繁殖是骨折愈合的首要条件;(2)调控诱骨:即通过生化/机械或生物因子诱导上述细胞使之具有成骨能力的过程;(3)骨传导:这是一个在骨断端间建立一个有利于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周围组织和骨祖细胞长入得三维结构[1].
作者:涂源源;布林;陈桂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目前引起异位妊娠的原因不断增加,发生率也不断上升,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血、尿β-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和高分辨率阴道超声等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
作者:孙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0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了巴曲酶(DF-521)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各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521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前药物主要有以下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现在临床所用的药品,都是制备成一定的合理剂型在临床使用,医师选用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型,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法(给药途径),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适当的疗程,用于适当的患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者:袁丽华;陈陆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例1.男,35岁.2008年6月24日以支气管炎收住院.当时患者主诉胸闷、气短、发热3d.测体温38.8℃,脉搏 94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 120/80mmHg(1mm Hg=0.133kPa).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静脉滴注10min时,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紫绀、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症状.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变,特别是合并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院收治了2例以急腹症入院的马凡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宫雪梅;史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测定红霉素软膏效价的方法.方法:采用二剂量浊度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测定不同浓度下其吸收光度、回收率及可信限率以验证此法的可行性.结果:抗生素浓度在0.40~0.97μg/ml的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二剂量法测定红霉素软膏效价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7%,n=9);比浊法与管碟法所测得的效价结果基本一致,但此浊法的可信限率明显低于管碟法.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可作为测定红霉素软膏效价的方法.
作者:魏立平;张润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1.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4%和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肠外营养(TPN)是长期无法进食的患者维持生命和疾病康复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实践发现,长期输入TPN的患者可能出现糖代谢紊乱,这将造成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并给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威胁[1,2].
作者:杨梅;吴玉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氢氯噻嗪12.5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阿替洛尔12.5mg,每天2次,尼莫地平20mg,每天2次.常规门诊随访,2周后如果患者舒张压仍≥90mm Hg,则分别将卡托普利、尼莫地平剂量加倍,治疗6周后评估2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谷值基线下降为20.2/8.3mm Hg,对照组为17.8/6.1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61例,有效率为64.2%;对照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亚书;徐雅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训练对其睡眠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正常新生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洗浴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泳训练.并观察洗浴时进行游泳训练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和情绪变化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及情绪变化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洗浴+游泳训练的方法,能使其睡眠时间延长,情绪稳定,并对新生儿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豚鼠皮肤刺激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豚鼠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豚鼠完整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 对豚鼠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1h和24h均>0.5分,但<2.99分,48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刺激性消失.
作者:于葆华;盛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静脉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失代偿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硝酸甘油组48例和rhBNP组30例.比较2组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利尿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注射用硝酸甘油和rhBN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缓解呼吸困难和恢复完全平卧休息的症状方面,rhBNP组均显著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hBNA组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显著减少(P<0.05);为缓解症状应用静脉内推注呋塞米的剂量,rhBNP组也显著少于硝酸甘油组,此外rhBN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引起低血压和由此而使用多巴胺的患者比例方面,2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静脉应用rhBNP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利尿药物的使用.
作者:王海燕;薛玉生;郑强荪;张录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我院于2005年收治了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肠、脾破裂,昏迷20d的患者,经过95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兴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桂枝是常用中药,并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广为历代医家所重视[1,2].桂枝原属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有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等功效.中医学从很早起就有对桂枝组方入药的记载,为了掌握桂枝在不同方剂配伍中所产生的药理作用,选取从古至今的各类医药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包含桂枝的方剂进行回溯性研究,为指导临床辨证选方、组方用药以及新处方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谢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采用单盲法评价GuttaFlow充填系统进行根管充填后疼痛发生情况.方法: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2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43例.分别采用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加牙胶尖(试验组)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对照组)进行根管充填,观察术后2d和1周内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可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作者:董丽娜;崔伯瑜;高玉光;牛田华;赵雪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对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有效控制致病性葡萄球菌,减少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为经验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从医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735株葡萄球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比较强,特别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但在MRSCN中,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4.1%、23.0%,低于MRSA.结论:葡萄球菌是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宗清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