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娜;崔伯瑜;高玉光;牛田华;赵雪娟
我院于2005年收治了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肠、脾破裂,昏迷20d的患者,经过95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兴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扩张及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320例门诊检查确诊为早孕并要求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2mg研粉后放入阴道后穹窿及宫颈上,休息30min再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比较2组宫颈扩张、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口扩张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研粉放入阴道后穹窿部及宫颈上,可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吸收快,具有较好的软化宫颈作用和明显的扩张宫口作用,减轻了扩宫时的疼痛及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实惠,适用于基层医院及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
作者:申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采取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术前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乳腺癌确诊时,肿瘤有5%~15%向远处转移,当肿瘤直径为2~3cm时,腋窝淋巴结肿大潜在危险性>60%,而远处微小转移的危险性>50%.
作者:陈国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患者就医不可避免涉及到用药,用药合理可以治好病,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但不能使疾病康复,而且还有可能会滋生其他疾病、拖延病情,甚至危及命.现就合理用药的目的及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赖世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脾脏受外伤暴力易破裂,并大出血危及生命.脾脏是一种免疫器官,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脾破裂后主张尽量保留脾脏.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脾破裂3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劳旺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我院147例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基本防护、防护行为、洗手、针刺伤及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7例医务人员中从事诊疗、护理活动基本防护者占42.86%,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者占46.26%,接触诊断未明戴口罩者占42.86%,接触患者污物后能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者占47.62%;传染病流行期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者占48.98%,锐利器具和针头小心处理,防止刺伤者占69.39%,按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者占24.49%,洗手不擦手者占69.39%,发生针刺伤及时处理者占100.00%(上报58.33%,不报41.67%).乙肝疫苗接种率95.24%,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78.23%.结论: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主要原因:信赖多年习惯,而对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理论清楚,实际操作简化.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从改变观念入手,强化安全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疾病.
作者:谢芝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及时采用会阴侧切术可以避免胎儿头部因长时间受压于会阴处而造成新生儿颅内血肿、头皮出血、新生儿窒息,同时也避免母亲由于会阴部受压时间过长而导致水肿、尿潴留、感染等.但由于每个产妇的个体差异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存在,愈合的程度也不同,伤口的延期愈合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
作者:冯金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溃疡为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1].
作者:黄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集的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明显偏高(71.42%),且≤10岁年龄段发生比例较高(53.5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71.43%),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占绝大多数(78.57%).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疾病.正常成人的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舒张压≤90mm Hg,当不同时间反复测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 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嗜盐等因素有关.
作者:蒋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骨折愈合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人们对骨折愈合过程的研究,已从过去单纯的组织学观察进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看,骨折愈合过程包括:(1)骨折部位骨祖细胞募集:这种多潜能细胞的聚集和繁殖是骨折愈合的首要条件;(2)调控诱骨:即通过生化/机械或生物因子诱导上述细胞使之具有成骨能力的过程;(3)骨传导:这是一个在骨断端间建立一个有利于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周围组织和骨祖细胞长入得三维结构[1].
作者:涂源源;布林;陈桂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250株SA分别进行药敏实验和β-内酰胺酶测定,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MRSA占SA感染标本总数的50.0%;MRSA及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产β-内酰胺酶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A与MSSA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此外,MRSA对15种抗生素中的12种呈多重耐药,耐药率为30.0%~100.0%;而多数MSSA仅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结论: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孟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为真实了解及掌握昆明市不同级别、不同专科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发生及病原菌种类、抗生素使用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组织开展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抗生素使用状况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并分析.结果:2009年8月10日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2%;其中市级综合医院、区级综合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儿童妇幼机构、传染病专科、精神病专科、厂矿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4.1%、5.3%、2.2%、1.3%、2.5%、6.3%、8.4%;昆明地区抗生素使用率53.0%,治疗用药率60.9%,预防用药率21.5%,治疗+预防用药率17.6%;抗生素一联应用占57.0%,二联占39.8%,三联占总用药3.1%.结论: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可反映本地的真实现状.
作者:赵云;杨云鸿;王蕊;杨鸣春;赵怡鸿;冯燕;金跃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我国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占中毒患者的80%~90%,特别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由此引起的中间综合征轻者出现眼睑下垂、复视、上下肢抬举困难、声嘶、吞咽困难,重者出现胸闷、气紧、呼吸困难以至死亡[1].
作者:蔡平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实习阶段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护生要在实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便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作者:王俊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川芎嗪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9±0.3)mmol/L和(7.8±0.2)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DPN患者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DPN的疗效.
作者:王学芳;郭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1例,对照组81例.住院期间用药前后,护士均要讲明遵医嘱所用药物、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等,并进行观察,出院时给予用药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由院医疗服务中心每月进行1次回访,每位患者安排3次.重点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所用药物、药物的作用及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用药知识问卷表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结果.结果:试验组在对疾病知识了解、对药物知识了解、不依从方式及不遵医嘱原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作者:熊英;曹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易激惹、恐惧、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严重者有轻生自杀倾向[1].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妇产科盆腔手术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妊娠水肿给诸多孕妇带来不便,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妊娠风险.乳腺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影响患者肢体功能.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分别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和68.6%(P<0.01或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