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妇科手术患者170例,其中腹腔镜组90例,开腹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3d内体温、离床活动、拔尿管及排尿时间、流质进食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术后3d内体温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后护理时间短,恢复快,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马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多数可用闭合复位兼外固定给予治疗,但部分闭合复位失败,或因患者就诊时间较晚,骨折部位肿胀严重或有张力性水泡形成,从而不适宜手法复位.故我院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报道如下.
作者:韩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医院既是以劳务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医疗服务的主体,又是以服务过程中参与社会商品经济活动的经营者.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正在为医疗实践者所倡导,因产科住院人群的特殊性,更应注重人性化服务.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前2种清洁脐孔方法对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58例施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28例.试验组用石蜡油清洁脐孔+0.5%碘伏消毒;对照组用松节油清洁脐孔,分别观察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2种方法皮肤准备前后脐孔皮肤带菌情况.结果:试验组脐孔局部不良反应和皮肤准备后脐孔皮肤带菌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用石蜡油+0.5%碘伏清洁脐孔局部不良反应小,脐孔术野无菌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曹梅珍;吴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进行护理决策.
作者:宋占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我国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占中毒患者的80%~90%,特别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由此引起的中间综合征轻者出现眼睑下垂、复视、上下肢抬举困难、声嘶、吞咽困难,重者出现胸闷、气紧、呼吸困难以至死亡[1].
作者:蔡平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临床输血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苗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妇产科盆腔手术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妊娠水肿给诸多孕妇带来不便,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妊娠风险.乳腺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影响患者肢体功能.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骨折愈合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人们对骨折愈合过程的研究,已从过去单纯的组织学观察进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看,骨折愈合过程包括:(1)骨折部位骨祖细胞募集:这种多潜能细胞的聚集和繁殖是骨折愈合的首要条件;(2)调控诱骨:即通过生化/机械或生物因子诱导上述细胞使之具有成骨能力的过程;(3)骨传导:这是一个在骨断端间建立一个有利于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周围组织和骨祖细胞长入得三维结构[1].
作者:涂源源;布林;陈桂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在解剖学方面是互相沟通的,在组织发生学方面均来源于中胚叶或外胚叶,牙周炎和牙髓根尖周病的发病因素和病理过程虽不完全相同,但牙周袋内和感染的牙髓内部都存在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作者:董云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其药物种类分布,以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搜集上报的26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整理,从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侵犯器官及引发ADR排序靠前的药品并对发生严重ADR药物做个案分析.结果:止痛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女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ADR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止痛药卡马西平皮肤损害为严重.结论: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要做到严格掌控、有的放矢、加强监管,一般药物使用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滥用.
作者:王国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脾脏受外伤暴力易破裂,并大出血危及生命.脾脏是一种免疫器官,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脾破裂后主张尽量保留脾脏.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脾破裂3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劳旺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分别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和68.6%(P<0.01或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氢氯噻嗪12.5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阿替洛尔12.5mg,每天2次,尼莫地平20mg,每天2次.常规门诊随访,2周后如果患者舒张压仍≥90mm Hg,则分别将卡托普利、尼莫地平剂量加倍,治疗6周后评估2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谷值基线下降为20.2/8.3mm Hg,对照组为17.8/6.1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61例,有效率为64.2%;对照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亚书;徐雅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的干预实现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组织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干预效果从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合理率达91.67%;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原来的8.14d缩短到4.98d,抗菌药物费用降低了29.49%;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抑制,围手术期用药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直接组织并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余金喜;李慧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训练对其睡眠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正常新生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洗浴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泳训练.并观察洗浴时进行游泳训练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和情绪变化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及情绪变化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洗浴+游泳训练的方法,能使其睡眠时间延长,情绪稳定,并对新生儿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前药物主要有以下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现在临床所用的药品,都是制备成一定的合理剂型在临床使用,医师选用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型,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法(给药途径),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适当的疗程,用于适当的患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者:袁丽华;陈陆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WHO诊断标准,凡平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舒张压≥90mm 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作者:曲丽娟;安晓霞;张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子宫肌瘤患者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连续3个月.用药前后行妇科检查,B型超声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1、3、6个月后各随访1次.结果: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血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2~0.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注射,2~4ml/h,微量泵维持,连续应用3~7d.比较2组腹痛缓解及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迅速降低血、尿淀粉酶;减少重症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
作者:齐梦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