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药物性方法提高自然分娩率的体会

王红琴

关键词:剖宫产, 助产, 自然分娩率
摘要:我国剖宫产率在近30多年里不断上升,由1971~1980年的0.9%增高至2001~2002年的20.2%,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妇女主动要求行剖宫产术比例也不断增加,由1971~1985年的19.3%增加到2001~2002年的49.7%[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IgA类和IgM类单克隆抗体血型定型试剂的比较研究

    自从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以来,发达国家的血型定型试剂大多采用抗血型单克隆抗体取代传统的标准血清.以往的人ABO血型定型试剂,无论是传统的标准血清,还是动物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都是IgM类抗体.本科建立了IgA类抗人A和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并被批准为国家定点生产的血型定型试剂[1,2].

    作者: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溃疡为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1].

    作者:黄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的干预实现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组织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干预效果从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合理率达91.67%;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原来的8.14d缩短到4.98d,抗菌药物费用降低了29.49%;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抑制,围手术期用药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直接组织并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余金喜;李慧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用于高危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高危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高危中期妊娠患者6例分为观察组4例和对照组2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100mg,每天2次,连用2d,于第1次服药后32~36h行单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利凡诺)100mg;对照组只注射利凡诺100mg.比较2组宫缩出现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产时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出现及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引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中各有1例产时或产后出血量>200ml.结论:米非司酮用于高危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跃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药物不良反应269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其药物种类分布,以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搜集上报的26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整理,从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侵犯器官及引发ADR排序靠前的药品并对发生严重ADR药物做个案分析.结果:止痛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女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ADR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止痛药卡马西平皮肤损害为严重.结论: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要做到严格掌控、有的放矢、加强监管,一般药物使用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滥用.

    作者:王国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昆明市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报告

    目的:为真实了解及掌握昆明市不同级别、不同专科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发生及病原菌种类、抗生素使用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组织开展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抗生素使用状况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并分析.结果:2009年8月10日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2%;其中市级综合医院、区级综合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儿童妇幼机构、传染病专科、精神病专科、厂矿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4.1%、5.3%、2.2%、1.3%、2.5%、6.3%、8.4%;昆明地区抗生素使用率53.0%,治疗用药率60.9%,预防用药率21.5%,治疗+预防用药率17.6%;抗生素一联应用占57.0%,二联占39.8%,三联占总用药3.1%.结论: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可反映本地的真实现状.

    作者:赵云;杨云鸿;王蕊;杨鸣春;赵怡鸿;冯燕;金跃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桂枝在不同方剂配伍中的功效分析

    桂枝是常用中药,并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广为历代医家所重视[1,2].桂枝原属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有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等功效.中医学从很早起就有对桂枝组方入药的记载,为了掌握桂枝在不同方剂配伍中所产生的药理作用,选取从古至今的各类医药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包含桂枝的方剂进行回溯性研究,为指导临床辨证选方、组方用药以及新处方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谢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

    患者,男,67岁.因行走不稳逐渐加重2个月于2008年11月住院.3年前出现饮水易呛,曾有3次返呛后跌倒在地,数秒钟意识丧失,2年前出现走路不稳,表现为快速前冲,不易停止,并有排尿障碍.渐出现行为异常,时有穿错衣服,步行于车流中;不能骑自行车,1年前出现大便失禁,经中药治疗后可自行控制.

    作者:孟海军;秦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1例,对照组81例.住院期间用药前后,护士均要讲明遵医嘱所用药物、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等,并进行观察,出院时给予用药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由院医疗服务中心每月进行1次回访,每位患者安排3次.重点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所用药物、药物的作用及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用药知识问卷表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结果.结果:试验组在对疾病知识了解、对药物知识了解、不依从方式及不遵医嘱原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作者:熊英;曹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礼仪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还包括了更加广泛的优质服务内涵,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形象.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开展了一系列服务礼仪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具体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卜令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型复合性损伤1例护理体会

    我院于2005年收治了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肠、脾破裂,昏迷20d的患者,经过95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兴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开放性腹膜前无张力修补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18例总结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属后入路修补手术,操作上不同于通常的前入路手术,近年来绝大部分由腹腔镜完成.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1月采用开放性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18例,效果满意.

    作者:李江力;司翠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严重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5例治疗观察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多数可用闭合复位兼外固定给予治疗,但部分闭合复位失败,或因患者就诊时间较晚,骨折部位肿胀严重或有张力性水泡形成,从而不适宜手法复位.故我院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报道如下.

    作者:韩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随意改变药物给药途径不合理性分析

    目前药物主要有以下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现在临床所用的药品,都是制备成一定的合理剂型在临床使用,医师选用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型,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法(给药途径),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适当的疗程,用于适当的患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者:袁丽华;陈陆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食药并重对妇科肿瘤放化疗患者耐受性提高的影响

    在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手术、放疗、化疗都是祛邪、消除肿瘤的手段,但对患者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食疗作为辅助治疗[1],可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同时在远期疗效方面,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复发、转移,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玉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药物不良反应28例报告分析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集的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明显偏高(71.42%),且≤10岁年龄段发生比例较高(53.5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71.43%),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占绝大多数(78.57%).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炎症,以夏秋季发病率高[1].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虽然国内、国际屡拟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但目前仍存有广泛的争议.现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扩张及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扩张及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320例门诊检查确诊为早孕并要求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2mg研粉后放入阴道后穹窿及宫颈上,休息30min再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比较2组宫颈扩张、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口扩张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研粉放入阴道后穹窿部及宫颈上,可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吸收快,具有较好的软化宫颈作用和明显的扩张宫口作用,减轻了扩宫时的疼痛及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实惠,适用于基层医院及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

    作者:申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250株SA分别进行药敏实验和β-内酰胺酶测定,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MRSA占SA感染标本总数的50.0%;MRSA及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产β-内酰胺酶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A与MSSA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此外,MRSA对15种抗生素中的12种呈多重耐药,耐药率为30.0%~100.0%;而多数MSSA仅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结论: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孟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婚前医学检查3 250例情况分析

    目的:保障欲婚者健康婚配,防止法定传染病传播、严重遗传病传递.方法:按<婚前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对3 250例欲婚者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结婚率99.51%,暂缓结婚率0.49%.结论: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不可缺少的主要预防保健措施.

    作者:邓香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