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HD)者来说,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血管内瘘.血管内瘘(AVF)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现将我院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诗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癌药是治疗肿瘤的关键.熊果酸(UA)是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菌、抗结核、保护肝脏、降压、降血糖等作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为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卡托普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对缬沙坦依从性优于卡托普利.
作者:魏新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 方法 观察组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给予及早的预防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76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肺部感染率的比较. 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58%低于对照组的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干预可减少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部分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经抢救,中毒症状缓解或消失2~30d后,再度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DEACMP在ACMP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30%[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困难、预后差,成为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DEACM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葛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药物不良反应(ADR)[1]指正常剂量的药物在人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所引起的任何有毒害的非预期的反应.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广、种类多的药物,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现将近1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报道如下.
作者:祖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药疹是药物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的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笔者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5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刘万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初2~3d传染性强,排毒时间至病后7d,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监狱是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由于大多数服刑人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监狱条件、环境制药,容易形成新的传染源而传给更多的易感者,甚至造成暴发流行,由此引发的并发症有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脑膜炎和中耳炎,尤其是肺炎,可以直接危及生命.
作者:杨丛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女,35岁.于2008年2月18日因四肢乏力半年,加重伴肿胀3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酸胀不适,继而累及双上肢,无皮疹、光过敏等症,3月前出现双膝酸痛,双下肢水肿,继而累及双上肢,渐出现肌肉酸胀疼痛,1月前曾出现发热,体温38℃.
作者:田春漫;刘万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主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等地.近年来天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药、食、保健等各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天麻做了各种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天麻素.天麻具有抗癫痫、镇静催眠、镇痛作用,此外还具有增智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对心血管和微循环系统的作用研究也较多.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各类文献,现将天麻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孟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在护理肝病患者的工作中笔者发现,情绪恶化往往会加重肝病病情.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笔者在肝病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边继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结核病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房为教学单元,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行为有利于向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笔者现将对肺结核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江翠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2%~11%,目前仍然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的产后出血常导致产妇子宫切除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是减少因产后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及降低产妇病死率的关键[1].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明显上升,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成功治疗剖宫产术产后大出血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放松训练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10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饮食、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放松训练,于治疗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 结果 2组治疗后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综合性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曾会群;张仁刚;韩淑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B组25例和C组25例.A组:口服阿昔洛韦每天4 000mg及泼尼松每天40mg,1周后泼尼松减至每天20mg;B组:口服阿昔洛韦每天4 000mg;C组:口服阿昔洛韦每天1 000mg.观察3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止疱、脱痂、全病程和止痛的时间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止痛时间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B组止疱、脱痂、全病程及止痛时间均明显早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结论 大剂量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安全、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仙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 方法 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埃索美拉唑,观察2组不良反应和疗效. 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15%和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1%和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F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李小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麻醉药品的使用特点及趋势,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6~2008年使用麻醉药品的品种、用法、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药品利用指数(DUI)等情况. 结果 DDDs列前5位的药品有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其中盐酸吗啡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哌替啶片的DUI<1,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DUI>1. 结论 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作者:柴文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并存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笔者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腹腺炎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时行分析,现将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陈泊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脑出血(ICH)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及时诊断、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360例,采用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监护等综合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刚;邢云峰;田西奎;朱祥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宫腔积脓是指脓液积聚在子宫腔内,是妇科感染性疾病之一,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其发病率为0.02%~1.5%[1].因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往往因其症状、体征不典型延误诊治,严重者宫腔积脓破溃,子宫穿孔,形成弥慢性腹膜炎,需急诊手术治疗,甚至子宫切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我院2004~2009年收治该类患者32例,为提高绝经后宫腔积脓的诊断率及探讨其处理方法,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庄文月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