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评价

方利才

关键词:蒙脱石散, 抗生素, 腹泻, 小儿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取代常规抗生素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门诊治疗的急性腹泻病患儿10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口服补液、对症治疗、指导饮食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2组疗程均为72h.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肯定,可取代抗生素首选治疗绝大部分腹泻病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对比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各18例.2组分别予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10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5d后复查.结果 2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搏指数(SI)、HR、PaO2、PaCO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拉地尔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很小(P>0.05),而硝酸甘油组却有较大波动(P<0.05).结论 乌拉地尔改善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值得推荐.

    作者:林绍怡;钟声;邓智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药泻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中药泻下法在现代治疗内、外、妇、儿科中的各种疾病已经较为普遍,有时甚至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现将泻下药的分类、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作者:贾凤斌;赵力学;张彦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真空负压采血管在抽血中的应用体会

    静脉采血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技术操作,传统的注射器抽血,操作比较繁琐费力.我院采用BD公司生产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因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被采血者的恐惧感和痛苦.现将近几年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维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引发大面积脑梗死致死1例

    患者,男,78岁.患高血压病,冠心病20余年.主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100次/min,心律不齐.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给予吸氧、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及灯盏花注射液20mg+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等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昏迷、口眼斜.经头颅CT示:大面积脑梗死.立即实施急救,1h后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作者:李淑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率高达15%~22%,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本病,影响患者的预后、疾病行为和生活质量,造成误工和医疗费用的大量增加.其发病机制和药物及心理治疗已成为当前一大热点,现探讨如下.

    作者:黄爱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门诊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对策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做好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是医院门诊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我院门诊健康教育的形式与策略报道如下.

    作者:沈建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激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疗效以及参松养心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停减率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AV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VB开始恢复时间及异丙肾上腺素开始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异丙肾上腺素停减率分别为87.5%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AVB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的用量、延长作用时间、缩短使用时间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英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自控镇痛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2种自控镇痛方法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50例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50例.术中观察并记录疼痛、镇静、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为(0.3±0.2)分明显低于PCEA组的(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PCEA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A和PCEA用于剖宫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PCIA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及尿潴留发生率较PCEA明显低,且可避免PCEA潜在的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完全钙化型脑膜瘤5例误诊分析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非神经胶质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成人常见,发病年龄的曲线高峰在40~60岁,男女之比为1∶ 2,影像学以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常见.完全钙化型脑膜瘤表现在文献中偶有提及,现将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例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沁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米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选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炔诺酮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袁桃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小儿手足口病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儿科门诊115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因高热、精神差、呕吐、心电图提示ST-T段改变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外,其余病例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HFM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有少数重症病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故应重视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徐剑慧;谷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空调对医院重症监护室空气细菌的影响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使用空调时对空气中细菌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空调环境下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时空气中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动态监测,对医院重症监护室空调使用前和使用后1、2、3和4h空气中细菌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 使用空调后1、2、3、4h空气中细菌数量均比使用空调前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空调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的检出率升高.结论 使用空调可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增多,对工作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注意空调的清洁,增加通风.

    作者: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术前镇痛在急症剖宫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术前镇痛用于急症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足月妊娠急症剖宫产且伴有术前剧烈宫缩痛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瑞芬太尼0.3μg/kg静脉注射+0.04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镇痛不足时追加0.15μg/kg,再按常规行腰硬联合麻醉;B组按常规行腰硬联合麻醉.监测记录产妇疼痛情况、呼吸及循环变化、麻醉操作时患者配合情况、麻醉操作耗时、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术后比较2组以上指标.结果 A组疼痛明显缓解、麻醉操作时患者配合情况好于B组,麻醉操作耗时(4.5±1.2)min少于B组的(6.2±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压、心率、SpO2、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术前镇痛用于急症剖宫产效果良好、有利于麻醉操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晓雷;曹君;文亚杰;吴铭广;谷寅;李元涛;袁从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身心护理、系统化护理、个体化护理等现代护理模式相继被提出,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身心全面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整体看待患者,既帮助患者解除躯体痛苦,又帮助患者心理健康,调动患者的良好情绪.而手术室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一般临床护理,其工作节奏快、强度大,患者病情复杂.因此,如何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也成了手术室护士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据笔者多年手术室工作经验,对手术室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妇科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术为主,但是,对于晚期和复发的患者以及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需辅助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激素治疗主要包括孕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及其他(如达那唑).近年来,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各种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及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就AIs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新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培英;李润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临床进展过程缓慢,但临床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有学者研究认为30%~50%的糖尿病(DM)患者会合并DN,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在严格执行治疗医嘱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知识宣教及时监测血糖和尿糖等护理措施,可以延缓DN的进展,提高生命的质量.现将DN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荣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致小儿幻觉1例

    患儿,女,5岁,因咳嗽、流涕2d,皮肤虫咬感14h于2010年1月13日于我院儿科就诊.患儿2d前出现咳嗽,流清涕,家长自行给患儿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仁和可立克)1粒,每天2次.昨晚入睡时,患儿烦躁不安,诉内衣里有许多小虫,皮肤上及口腔内有虫爬、虫咬感,家人仔细查看,并未发现虫子,对其劝慰、安抚,但患儿仍哭闹一夜未睡,清晨急来我院.查体:T 36.5℃,P 84次/min,R 26次/min,体质量18kg.神志清晰,面容恐惧,反应略迟钝,对答切题.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无发热、头痛、抽搐.

    作者:马学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P)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治疗14d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运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择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川芎嗪60mg+生理盐水1000ml腹腔灌洗及川芎嗪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腹痛缓解快,肛门恢复排气快,胃液大量减少,治愈时间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改善腹腔微循环,减少肠粘连,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明显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祝永刚;翟喜超;司来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