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怡;钟声;邓智强
目的 了解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23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有83例(8.99%)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系及肠道感染,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98%,革兰阳性菌占21.14%,真菌占4.88%.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五金;董继烈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并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尽管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氧疗等治疗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主要方法,但合理、正确的护理亦是取得佳疗效的重要措施.我科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住院的166例COPD患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心理因素,组织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并给予实施,使患者得到大限度的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现将护理措施和康复锻炼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饶青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引起尖锐湿疣(CA)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子DNA病毒,有几十种基因型,常见由HPV-6和HPV-11引起,也有肿瘤HPV-16和HPV-18亚型.由于HPV自身的生活周期,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并与感染细胞共生.HPV仅局限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很少进入血液循环.病毒抗原与免疫细胞接触很少,极少发生抗原释放和抗原递呈,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因而病毒不易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使尖锐湿疣易于复发或病毒处于潜伏状态,而成为临床棘手问题[1].尖锐湿疣治疗的目的是用物理、化学、免疫、中医等多种方法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具体综述如下.
作者:吴国琼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专用溶媒、0.9%氯化钠(NaCl)及5%葡萄糖(GS)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测定不同时间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值、含量及有关物质,比较泮托拉唑钠在3种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 泮托拉唑钠在专用溶媒中的颜色无变化,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改变小.结论 泮托拉唑钠在专用溶媒中稳定性好.
作者:王建花;曹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1].美国将胸外科、脑外科与妇产科、骨科并列为高风险科室,其风险是内科的10倍[2].胸外科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建立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化解护理风险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胸外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管理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梁仕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对2009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的228例小儿腹泻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端;彭资宁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是指颅脑损伤后同时或相继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其特点是病情凶险,合并症多,病死率极高[1].现我院成功治疗1例颅脑损伤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长舒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输尿管结石发病急,症状重,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急腹症中占较大比例.超声检查方便、直观性强,无痛苦及不良反应且诊断准确,是临床确诊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临床、超声诊断并经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术确诊的7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春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肌肉通过筋膜缺损而疝出称为肌疝,多因健康而强大的肌肉在猛烈收缩、挫伤、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筋膜等致筋膜破裂所致.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应用戈尔Mycromesh补片修补肌疝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华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对人类视力造成损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对有关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的诞生,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获得显著效果,现将bevacizumab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燕;张少斌;王剑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使用空调时对空气中细菌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空调环境下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时空气中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动态监测,对医院重症监护室空调使用前和使用后1、2、3和4h空气中细菌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 使用空调后1、2、3、4h空气中细菌数量均比使用空调前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空调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的检出率升高.结论 使用空调可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增多,对工作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注意空调的清洁,增加通风.
作者: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种中药制剂(香菇多糖、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乳、香丹)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香菇多糖注射液6mg+羟基喜树碱20mg+鸦胆子油60ml+香丹注射液30ml行腹腔灌注,每周重复1次,共4次;对照组予顺铂80~100mg腹腔灌注,每周重复1次,共4次.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腹水控制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mofsky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其中恶心、呕吐、腹痛、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香菇多糖、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乳、香丹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朱伯扬;张栋;张念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非神经胶质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成人常见,发病年龄的曲线高峰在40~60岁,男女之比为1∶ 2,影像学以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常见.完全钙化型脑膜瘤表现在文献中偶有提及,现将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例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沁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细菌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若剂量不足时,病原体会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作者:郑平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急骤,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非常明显的高热、寒颤、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和以咳嗽、咽痛等为主的上呼吸道症状.如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流感患者一定要做到尽早确诊,尽早选用有效药物治疗.我院发热门诊于2009年5~11月共接诊了4510例发热患者,经门诊观察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森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2001年2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肱骨干骨折骨不连45例,其中保守治疗致骨不连21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4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骨不连的原因.
作者:冯东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儿,女,5岁,因咳嗽、流涕2d,皮肤虫咬感14h于2010年1月13日于我院儿科就诊.患儿2d前出现咳嗽,流清涕,家长自行给患儿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仁和可立克)1粒,每天2次.昨晚入睡时,患儿烦躁不安,诉内衣里有许多小虫,皮肤上及口腔内有虫爬、虫咬感,家人仔细查看,并未发现虫子,对其劝慰、安抚,但患儿仍哭闹一夜未睡,清晨急来我院.查体:T 36.5℃,P 84次/min,R 26次/min,体质量18kg.神志清晰,面容恐惧,反应略迟钝,对答切题.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无发热、头痛、抽搐.
作者:马学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临床进展过程缓慢,但临床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有学者研究认为30%~50%的糖尿病(DM)患者会合并DN,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在严格执行治疗医嘱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知识宣教及时监测血糖和尿糖等护理措施,可以延缓DN的进展,提高生命的质量.现将DN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不同病因所致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结果,是各种心脏疾病较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明显提高而增加.该人群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增高,病死率也较高[1].近十几年来心衰治疗的概念已发生本质转变,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进展到生物学调整的观点.临床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能延长心衰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50例心衰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靖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率高达15%~22%,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本病,影响患者的预后、疾病行为和生活质量,造成误工和医疗费用的大量增加.其发病机制和药物及心理治疗已成为当前一大热点,现探讨如下.
作者:黄爱民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