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马靖

关键词:心力衰竭, 慢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 临床治疗
摘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不同病因所致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结果,是各种心脏疾病较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明显提高而增加.该人群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增高,病死率也较高[1].近十几年来心衰治疗的概念已发生本质转变,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进展到生物学调整的观点.临床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能延长心衰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50例心衰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东莞地区卒中康复期患者居家健康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东莞地区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居家健康照护情况.方法 对东莞地区卒中康复期患者和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取有效样本100份.对其基本资料、居家健康照护相关信息和需求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调查表明患者的年龄以60~69岁为主,主要照护者67%是家政服务公司雇来的保姆;有关家庭护理的知识,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过居家健康照护;受访者希望能够提供肢体功能锻炼、常用物理疗法、言语功能训练、进食能力训练、起居移动训练等,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期待由专科医师和护士提供居家健康照护.结论 应有计划的培养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照护人员,健全转介系统功能,落实持续性照护.

    作者:胡艳红;袁少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药灌肠、鼻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大黄鼻饲和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灌肠组50例和联合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灌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组在灌肠组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鼻饲治疗.观察3组症状、体征和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 灌肠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94.12%,均高于对照组的84.63%,且联合组优于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灌肠组在改善症状和体征上均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也优于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上比较,3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联合生大黄鼻饲和大承气汤灌肠治疗SAP疗效满意.

    作者:甘德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真空负压采血管在抽血中的应用体会

    静脉采血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技术操作,传统的注射器抽血,操作比较繁琐费力.我院采用BD公司生产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因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被采血者的恐惧感和痛苦.现将近几年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维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颅脑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是指颅脑损伤后同时或相继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其特点是病情凶险,合并症多,病死率极高[1].现我院成功治疗1例颅脑损伤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长舒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美洛西林钠致血小板减少1例

    美洛西林钠为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用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科感染.我科应用美洛西林钠治疗双肾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后患者致血小板减少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桂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头孢菌素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主要有4方面:(1)有指征应用头孢菌素药物;(2)合理选择品种;(3)合理选择给药方案;(4)合理选择联用方案.

    作者:刘春河;尹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缓解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或直肠给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用药组,各35例.分别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或直肠给药,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的起效时间、镇痛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口服给药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直肠用药组的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途径.

    作者:曾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76例临床分析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同,都是以持续气道炎性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它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但比典型哮喘程度轻.2004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76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义眼座前部抛光联合羊膜遮盖治疗义眼座暴露的临床观察

    1985年Perry首先将羟基磷灰石(HA)作为眶内植入物应用于眼部整形.我国自1993年引进此类产品,近10多年发展至今,HA眶内植入手术技术已较为成熟,基层医院亦已广泛开展,但由于手术技巧的良莠不齐及外伤等眶内病情的复杂性,术后并发症仍然较为常见,义眼座暴露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本文对21例义眼植入术后义眼座暴露的患者进行义眼座抛光后联合羊膜遮盖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鲁红宇;许威;谭炬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无痛分娩对产程,宫缩,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观察2组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影响.结果 试验组第1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缩短了第1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无影响.

    作者:宋筱卫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致小儿幻觉1例

    患儿,女,5岁,因咳嗽、流涕2d,皮肤虫咬感14h于2010年1月13日于我院儿科就诊.患儿2d前出现咳嗽,流清涕,家长自行给患儿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仁和可立克)1粒,每天2次.昨晚入睡时,患儿烦躁不安,诉内衣里有许多小虫,皮肤上及口腔内有虫爬、虫咬感,家人仔细查看,并未发现虫子,对其劝慰、安抚,但患儿仍哭闹一夜未睡,清晨急来我院.查体:T 36.5℃,P 84次/min,R 26次/min,体质量18kg.神志清晰,面容恐惧,反应略迟钝,对答切题.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无发热、头痛、抽搐.

    作者:马学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00例分析

    目的 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 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述耀;郑滢;陈娇玲;朱志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9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加用黄芪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东;刘晓光;李丽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剖宫产皮肤缝合方式改良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皮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改良后缝后方式缝合皮肤,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褥式缝合法缝合皮肤.术后2个月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甲级愈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缝线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皮肤对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改良后缝合方式皮肤得到良好的甲级愈合效果,缝线反应率低,缝合后皮肤瘢痕美观自然,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婷;张瑞存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骨科常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年老体弱及急诊手术患者较多,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形成骨髓炎等.为了解我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对6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白爱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西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灯盏花素和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63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联合用药组33例.对照组进行控制呼吸道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合理使用强心利尿剂,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改善细胞代谢,对症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联合用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入,每天1次和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素和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战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饮食干预延缓肾性骨病病情进展的护理观察

    肾性骨病亦称肾性骨营养饮食不良,是由于慢性肾小球衰竭或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腺功能失常所造成的骨骼损害,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并发症,合并肾性骨病几乎达100%[1].近年来随着对肾脏疾病的深入研究和肾脏替代疗法的进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寿命相对延长,但肾性骨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该病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尤为重要.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外,合理饮食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如何实施正确的饮食干预,以延缓肾性骨病的病情进展探讨如下.

    作者:于桂兰;张春燕;张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分析

    2001年2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肱骨干骨折骨不连45例,其中保守治疗致骨不连21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4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骨不连的原因.

    作者:冯东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呼吸道发热门诊4510例治疗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急骤,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非常明显的高热、寒颤、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和以咳嗽、咽痛等为主的上呼吸道症状.如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流感患者一定要做到尽早确诊,尽早选用有效药物治疗.我院发热门诊于2009年5~11月共接诊了4510例发热患者,经门诊观察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森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扁桃体切除术后含中药冰块的临床护理

    目的 观察扁桃体切除术后口含中药冰块对患者局部疼痛及防止渗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于扁桃体切除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止血药以及漱口液漱口处理;试验组于扁桃体切除术后给予中药冰块口含的处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术后3h停止渗血率、术后6h进食率、术后12h白膜形成率、术后16h疼痛消失率及术后24h发音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后口含中药冰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渗血,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郑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