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空负压采血管在抽血中的应用体会

陈维芳

关键词:真空负压采血管, 抽血, 血标本
摘要:静脉采血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技术操作,传统的注射器抽血,操作比较繁琐费力.我院采用BD公司生产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因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被采血者的恐惧感和痛苦.现将近几年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

    慢性结肠炎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型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以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为主要特点,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本病且病程长,易复发,不易治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补中益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此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仁兵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3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Ⅰ组(n=159)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159)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Ⅰ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作者:钟开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先天性胆总管闭锁1例

    患儿,女,足月顺产第2胎.出生后第4周发现全身黄染,大便颜色发白.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可疑新生儿黄疸,后黄疸逐渐加重,到当地市医院诊治,临床检查肝脏于肋缘下4cm,边缘光滑,质韧,化验室检查黄疸指数250U,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增高,大便呈白陶土样,尿中胆色素升高.住院15d,症状无好转,转省儿童医院,经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闭锁,6个月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作者:王振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我院麻醉药品药物利用及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合法、安全、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单位,统计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处方,对麻醉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剂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占该院麻醉药品的前3位;DUI排序前3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不同麻醉药物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有较大的用药差异.大部分处方使用基本合理,大多在DDD范围内.结论 我院麻醉处方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医师和药师应更加重视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

    作者:陈吉萍;张峥;肖琳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荣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高原老年上消化道出血480例临床分析

    高原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临床常见,由于老年人本身的因素使该病临床特点和治疗有其特殊性.现就我院1999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48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窦炜;程艳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放射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对兔肝VX2肿瘤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放射粒子植入(RPI)联合高频热疗(HFH)对兔肝VX2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移植的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12只);RPI组(B组,12只);HFH组(C组,12只);RPI+HFH联合治疗组(D组,12只).18d后处理全部实验免并做切片标本,观测各组肿瘤生长率及MMP-2、MMP-9及CD34表达结果.结果 治疗18d后,B、C、D组肿瘤生长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肿瘤生长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d后MMP-2、MMP-9、CD34阳性表达: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边缘组织中,各指标阳性表达率均在D组中低,在A组高;B、D、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I、HFH 2种方法均可降低肿瘤的侵袭力,将二者联合运用,降低肿瘤侵袭力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唐荣;李德卫;秦红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身心护理、系统化护理、个体化护理等现代护理模式相继被提出,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身心全面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整体看待患者,既帮助患者解除躯体痛苦,又帮助患者心理健康,调动患者的良好情绪.而手术室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一般临床护理,其工作节奏快、强度大,患者病情复杂.因此,如何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也成了手术室护士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据笔者多年手术室工作经验,对手术室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晨晚间护士长靠床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长晨晚间靠床管理查房的效果.方法 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由护士长每天早晚2次查房;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长每天早晨1次查房.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及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护士长晨晚间靠床护理查房方式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每天1次的晨间查房护理方式.

    作者:马维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真空负压采血管在抽血中的应用体会

    静脉采血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技术操作,传统的注射器抽血,操作比较繁琐费力.我院采用BD公司生产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因操作简便,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被采血者的恐惧感和痛苦.现将近几年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维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农村中医骨伤工作杂谈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中各种劳损、交通运输导致的车祸、运动意外造成的运动伤逐年上升,农村中医骨伤救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个有高度责任心、医术精湛的医师是患者康复的保证,反之患者康复无望,甚至终身残疾.笔者从事农村中医骨伤工作近20年,现通过以下6个病例对农村中医骨伤工作谈几点见解.

    作者:尹显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6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直肠内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82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20U.分别观察产后2h出血量、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能有效地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且用药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风姣;刘俊红;席鑫;宋应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无缝性健康教育和管理方法对促进婴幼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目的 探讨婴幼儿听力筛查的佳健康教育和管理方法.方法 (1)自行设计听力筛查调查表和学习内容;(2)利用孕妇学校讲座、儿童保健讲座,每次产检时进行听力筛查知识宣传.结果 7332例新生儿出生后3~7d采用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仪,初筛查率为98.3%高于健康教育之前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308例;复筛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父母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复筛率为32.0%低于已接受健康教育者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婴儿3~4个月龄时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有11例听力损失.结论 无缝性听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人们对听力筛查的认识,自觉让其孩子行听力筛查,将听力障碍婴儿筛查出来以达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

    作者:曹全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新药研发风险的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新药研发风险的应对策略.方法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新药研发风险类型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八大风险的应对策略.结论 通过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减少或化解各种新药研发风险.

    作者:郭昆鹏;潘振;于培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急诊死亡者直系亲属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调查

    目的 通过对急诊死亡者的直系亲属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的调查,了解丧亲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走访邢台市人民医院急救部和急诊科接诊的急诊死亡者直系亲属,按照CCMD-Ⅲ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进行筛查.结果 调查涉及211例死者的1321人直系亲属,符合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者185人占14%.结论 在急诊抢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丧亲者的心理护理,预防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忠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伴全身性疾病的老年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伴有全身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难度自然较大,确保围手术期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2000-2008年内窥镜鼻窦手术中≥60岁伴有全身性疾病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该类病例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解晶辉;宋文;朱旭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炙甘草汤加减合并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LVE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心电图恢复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佳,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仕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on systom)是一种肾脏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剂量激素常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引起感染加重、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精神性疾病、骨质疏松、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多以高血压、高血糖、加重感染等常见,而上消化道出血则鲜为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过程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报道分析,以期望引起临床医师对同类病例的重视.

    作者:侯静;秦建华;彭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不同钠浓度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钠离子浓度的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HD)患者低血压(IDH)、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HD中反复发生IDH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设计,每位患者分别接受常规透析(A组)、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UP1)(B组)、低温高钠(C组)模式,各进行HD 10例次.观察透析中IDH及肌肉痉挛症状出现的次数和护理干预次数.结果 B组和C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干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高钠透析模式可有效地降低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而高钠透析更可增加患者透析耐受性.

    作者:阚蓉英;辜小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临床进展过程缓慢,但临床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有学者研究认为30%~50%的糖尿病(DM)患者会合并DN,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在严格执行治疗医嘱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知识宣教及时监测血糖和尿糖等护理措施,可以延缓DN的进展,提高生命的质量.现将DN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