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李林立;宋崇文;李岩

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 宫颈病变, 诊断
摘要: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我院从2007-2009年应用TCT共检查出宫颈病变患者732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我国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利用电子技术和内镜技术相结合进行的.由于腹壁创伤极小,仅用创可贴行切口粘贴,术后无痛苦,一般2~4d即可出院.我院2000-2009年共开展此手术100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益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8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在我国为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高达数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及难治腹水,是困扰当今外科界的难题.因此临床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术对符合条件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麦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药品.2009年8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其明确提出我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步骤和目标:2009年每个省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同时发布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

    作者:吴红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髋部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1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DVT发生率为15.3%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髋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安申琴;梁兴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60例治疗体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长期以来都认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无法阻止病情进展,也无法降低病死率.自2007年我国发布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以来,我院对60例此类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预后明显改善,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荣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部创伤286例诊治体会

    腹部创伤发生率占各种损伤的0.4%~1.8%.我院2003-2009年共收治腹部创伤患者28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86例,男262例,女24例;年龄6~68岁,中位年龄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4例,挤压伤52例,刀刺伤24例,坠落伤36例.伤后入院时间<1h 47例,1~6h 195例,12~24h 28例,>24h 16例.

    作者:杜金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青少年抑郁症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失调有关[1],其患病率呈年轻化和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负担,届时重度抑郁会成为造成死亡和残疾的第2大原因[2].其中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青春期为5%~8%[3],但目前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又多是沿用的对成人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特殊性,笔者近年来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治疗和护理的佳方法.

    作者:余强芳;林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稳心颗粒可作为首选中成药.

    作者:肖昭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观念在带教护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观念在带教护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抽查76名实习护生,分别在实习前后对她们进行整体护理的认知调查和对护理能力的自信性改变的调查.结果 在护生实习期间应用整体护理观念指导护校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后,使护生对整体护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自信心程度显著提高,与实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生实习期间应用整体护理观念指导护校实习生的临床带教,符合护理理论教育模式的变革,并且能培养适合于新的护理模式需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作者:邓淑红;熊艳;黄孟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对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测定的影响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 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8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咪达普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和降压谷/峰值(T/P).结果 3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1),A组优于B、C组(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和P<0.01);A组SBP和DBP的T/P值分别为78%和74%,B组为70%和65%,C组为81%和71%.结论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治疗高血压均可每天服用1次,前2类药控制24h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较后者为佳.

    作者:陈元成;闻丽萍;杨中良;王晋;韩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竹节人参提取物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竹节人参提取物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治疗组用竹节人参提取物灌胃处理,4周后观察3组再灌注4h后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血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LVSP和±dp/dtmax增高(P<0.05和P<0.01);SOD和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减少,LDH、α-HBDH和CK均降低(P<0.05和P<0.01).结论 竹节人参提取物对LIR后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向道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胸部斜位数字X线摄影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数字X线摄影(DR)的广泛应用,其影像质量远远高于普通X线,胸部DR片通过调节能很好的显示骨质及肺部的病变.因此,对胸部外伤的患者,往往忽略了斜位片的投照价值.但是,只照胸部正位DR片,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很高,加照胸部单侧斜位片或双侧斜位片则明显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率,甚至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0年3月投照胸部正位及一侧或双侧斜位DR片的5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燕;桓电钢;陈绍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药物中毒34例分析

    临床上小儿药物中毒或过量并不少见,一般是患儿误服、超量服或故意服,临床表现与病情轻重表现不一.现将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药物中毒患儿3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沈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LDH、HBDH、GGT及尿酸的变化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丁酸脱氢酶(HB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PL患者31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1名(对照组),采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2组LDH、HBDH、GGT及尿酸(URIC)水平.结果 观察组LDH、HBDH高于对照组,URI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HBDH及URIC水平可在临床上对APL具有早期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胜;林晓燕;金宏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和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等,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等调查.结果 干预组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18.6%提高到干预后的62.7%,血压达标率由13.6%提高到57.6%,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药物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个体差异、时辰药理学、药剂学等,临床药师参与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

    作者:钟永基;李伟忠;刘伟浩;谢亨银;张伟标;罗明;许广宏;刘佛添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色超声及心功能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量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黄维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体温分析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置换术(TKA)后患者体温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91例施行初次TKA患者中施行单侧TKA 72例,施行双侧TKA 19例.测量围手术期患者每天腋下体温,比较术前和术后体温的差异.结果 单侧TKA组术前体温(36.36±0.20)℃,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2天,为(37.14±0.53)℃.术后第6、7天患者体温>37.5℃者分别占20%、14%,术后4~7d内有3d体温>37.5℃者占13%.双侧TKA组术前体温(36.35±0.17)℃,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1天,为(37.17±0.48)℃.结论 初次TKA的术后体温高峰一般出现在术后1~3d,从术后第4天起,体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双侧TKA与单侧TKA相比,术后体温反应出现较早,峰值也高.

    作者:潘晓;储小兵;徐瑞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观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现将我院2006-2009年收治DKA患者38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3~82岁,其中1型糖尿病21例,2型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2例,以DKA为首发症状2例,病程15d~21年,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作者:方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的临床观察

    笔者采用中药加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年龄63~86岁,中位年龄71.5岁.原发病为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慢性气管炎2例.诱发因素均为肺部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夜间熟睡后出现胸闷、气憋、呼吸困难或伴阵咳,被迫坐起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白天无此症状.

    作者:杨秀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60%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1].因此,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雷显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