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凤华
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我院从2007-2009年应用TCT共检查出宫颈病变患者7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林立;宋崇文;李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腹部创伤发生率占各种损伤的0.4%~1.8%.我院2003-2009年共收治腹部创伤患者28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86例,男262例,女24例;年龄6~68岁,中位年龄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4例,挤压伤52例,刀刺伤24例,坠落伤36例.伤后入院时间<1h 47例,1~6h 195例,12~24h 28例,>24h 16例.
作者:杜金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先由Ophir等[1]于1991年提出,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乳腺、前列腺、血管壁等部位的病变检测.笔者现就超声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赖瑾瑜;刘月媚;陈敏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医院X线床边摄影,以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不宜搬动的患者带来方便,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方便,深受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笔者将X线床边摄影的经验与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70%以上为表浅性[1].目前,术后进行膀胱药物灌注是目前常用的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46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淑霖;张丽;熊伟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相关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800名育龄妇女进行抽样取血检查,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同时对被检者进行有关因素的咨询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5.33±15.25)g/L,贫血患病率为27.5%.与贫血发生有关的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体育锻炼、家庭消费状况等因素.结论 调查研究的结果是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兰;钟琼莲;叶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竹节人参提取物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治疗组用竹节人参提取物灌胃处理,4周后观察3组再灌注4h后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血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LVSP和±dp/dtmax增高(P<0.05和P<0.01);SOD和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减少,LDH、α-HBDH和CK均降低(P<0.05和P<0.01).结论 竹节人参提取物对LIR后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向道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康复多个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急症作为急性应急事件会引起患者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其中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康复整个过程关键因素,尤其是急重患者的异常心理对其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更大[1].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对急重症患者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莹莹;吴鲤霞;李晓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我院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标上升明显,羊水污染常被认为胎儿窘迫的指标,为产科较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胎儿宫内缺氧反射性引起肠蠕动增多和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入羊水中,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征象[1].
作者:彭书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康瑞保)作为外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瘢痕增生有相关报道,自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外用康瑞保乳膏结合压力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及Ⅲ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愈合创面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护士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生活质量表(WHOQOL-100量表)中文版,对广西9所医院的在职护士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结果 与常模比较,护士6个领域和总健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其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护士得分低于常模,其他高于常模;不同年龄组护士在生理、独立性、环境、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25~34岁不同婚姻情况护士在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本组护士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某些方面会产生影响.
作者:刘媛航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导致患者行动障碍,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幅度下降.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使患者及早减轻病痛,恢复健康,预防残疾,大限度的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林少莉;刘洁杏;陈柳娟;招凯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影响小儿静脉输液不顺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10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调查登记,分析不顺从原因.结果 不顺从患儿共67例,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输液部位等.结论 改善输液环境,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以减少小儿静脉输液不顺从的发生.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385例根据分期、分型不同情况,选用不同手法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85例,外伤后只感腰部酸胀不适,3~5d内症状逐渐加重,并向下肢放射性麻痛.重者走路困难或卧床不起.腰椎明显侧弯或后凸畸形.患椎旁压痛明显,并伴有向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及附加试验阳性.中央型L5~S1者不能弯腰或板腰.
作者:常卫全;刘朝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色超声及心功能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量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黄维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200颗患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100颗患牙),试验组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对照组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复诊时了解疼痛缓解的情况,对急性根尖周炎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牙髓炎患牙在牙髓压力得到引流后即封入失活剂,比开放引流处理更有效地缓解疼痛.
作者:赵未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丁酸脱氢酶(HB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PL患者31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1名(对照组),采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2组LDH、HBDH、GGT及尿酸(URIC)水平.结果 观察组LDH、HBDH高于对照组,URI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HBDH及URIC水平可在临床上对APL具有早期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胜;林晓燕;金宏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生期常见病及多发病,多发生于足月儿,也可发生于早产儿.我院对2007年5月-2009年9月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临床证实HIE患儿75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HIE的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及对临床治疗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凤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2%和92.3%,对照组分别为50.0%和76.9%,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促进胚胎发育,维持妊娠发展起到显著疗效.
作者:唐洪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分娩分式.方法 选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00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析比较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脐带绕颈1周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周和脐带绕颈3周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升高,阴道分娩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率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多而增高.
作者:刘俊红;吴风姣;杨建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