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人工流产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术中疼痛一直为广大妇女所恐惧,并且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人工流产综合征,药物流产虽能减轻一部分妇女的痛苦,但却面临不全流产、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及急诊刮宫可能[1].我院自2006年应用复合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122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在我国为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高达数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及难治腹水,是困扰当今外科界的难题.因此临床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术对符合条件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麦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008-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3月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细菌耐药性.结果 第1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为16.2%,第2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为15.7%.第1年度抗菌药物DDDs值排序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青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第2年度抗菌药物DDDs值排序分别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4种主要耐药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作者:谢丽明;邱芝青;梁宇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长期以来都认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无法阻止病情进展,也无法降低病死率.自2007年我国发布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以来,我院对60例此类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预后明显改善,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荣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腹泻是儿科多发病、常见病,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发病年龄多<2岁,1岁者占50%,如能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可在短期治愈.如病因不明,治疗方法失当,可形成迁延性腹泻.从2004年开始,笔者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50%,而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病死率为1%~5%[1],因此宜早期治疗.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3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异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2例.观察组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旭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稳心颗粒可作为首选中成药.
作者:肖昭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护生在毕业前实习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1].为了切实解决临床实习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增强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及全体护士的带教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我院在260名大专护生的临床实习中采用了持续质量改进(CQI) 教学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品库存的规范化管理成为现代医院药品管理的首要任务.医院药剂部门必须加强药品管理,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院,提高药品质量,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保证充足的药品供应.因此,规范的药品库存管理就成为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将现代医院药品库存的规范化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彩虹;关玉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氨氯地平是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慢通道)进入细胞.临床证明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现将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黄正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21岁,孕1产0,于孕10周时首次常规产前检查B型超声发现宫内双胎妊娠,其一胎儿存活,相当于孕10+周,另一胚芽停育,相当于孕8+周.1个月后B型超声复查所见:双胎之胎儿1形态、结构发育正常;胎儿2股骨长1.6cm,未见胎儿颅骨光环、上肢及心脏搏动声像,胎儿全身被囊性多房性包块包裹,宽3.2cm,胸腔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宽0.6cm,脐部见一稍强回声团向外凸出,大小1.3cm×1.0cm,边界清,有包膜;超声提示:胎儿2为无心无头胎儿,合并淋巴水囊瘤,脐膨出,胸腔积液,相当于孕14+周.
作者:王玉莹;张秀丽;邓燕梅;周锦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1].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问题极为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现将我院2年来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例的饮食指导总结如下.
作者:黄凤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生期常见病及多发病,多发生于足月儿,也可发生于早产儿.我院对2007年5月-2009年9月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临床证实HIE患儿75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HIE的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及对临床治疗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凤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情境教学法是使护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护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1],是情感教学的一种方法,根据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地让护生处于类似真实活动的情境中,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加深护生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中药物过敏试验一章,药物种类较多、基本内容相似、简单,为使学生重视该部分内容、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该章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使护理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学习能与临床护理实际结合,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琳;周立颖;刘会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康瑞保)作为外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瘢痕增生有相关报道,自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外用康瑞保乳膏结合压力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及Ⅲ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愈合创面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丁酸脱氢酶(HB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PL患者31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1名(对照组),采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2组LDH、HBDH、GGT及尿酸(URIC)水平.结果 观察组LDH、HBDH高于对照组,URI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HBDH及URIC水平可在临床上对APL具有早期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胜;林晓燕;金宏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伍小剂量麻黄碱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Ⅲ级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各20例.A组单纯用丙泊酚;B、C、D组采用丙泊酚与麻黄碱配成不同浓度混合液,麻黄碱浓度分别为0.25、 0.5、0.75mg/ml.入室后,经静脉依次予咪唑安定0.03~0.04mg/kg、芬太尼0.8~1μg/kg及配制的丙泊酚1.5~1.8mg/kg.诱导后连续监测SBP、DBP、HR、SpO2,观察术中用麻黄碱、阿托品、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A、B组SBP、DBP、HR在用药2、5min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D组在用药2min后SBP、DBP、 HR与术前比较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10min及术毕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黄碱、阿托品使用次数C、D组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伍用小剂量麻黄碱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对血流动力学有稳定作用,提高了安全性.
作者:邱燕文;周泽钢;杨戟;何志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1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DVT发生率为15.3%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髋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安申琴;梁兴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所提高,尤其儿童、老年人和女性多见.中医认为病位在大肠,与肺、肝、脾胃、肾关系密切,病机复杂[1].我科在临床采用增液润肠汤(丸)治疗习惯性便秘3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