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陆崇;孙慧琳;王丹阳;王建萍;邱小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及对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天1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2组均饭前服用,7d为1个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溃疡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3.2%和57.1%、6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8.1%、91.5%高于对照组的58.9%和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治疗PU疗程短,疗效高,依从性好,药价合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左振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月经紊乱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可能发生在青春发育期、育龄期和更年期,其常见病因是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机制不完善,使卵巢功能衰退对促性腺激素反应下降,造成卵巢不能排卵,无黄体形成而使已增长的子宫内膜不产生同步脱落,使子宫收缩不好,宫腔创面的血管不能闭合[1].
作者:张利亚;赵霞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观察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自愿分为MSII组36例和CSII组40例.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餐后2h、晚餐前及睡前血糖低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如何规范用药后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对某医院2008年664例无菌手术切口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2%.纠正不合理用药后,人均节省费用641元,占出院总费用的5.3%.随着年龄的增高,合理用药可节省费用也有增高趋势.脑外科手术患者合理用药可节省费用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中、高级职称医师合理用药可节省费用远高于初级职称医师.病情越复杂,合理用药可节省的费用也就越多.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实际抗菌药物费用高,费用调整用药后可节省费用多.结论 该院无菌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给患者住院费用造成极大的浪费.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案,使临床用药真正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合理和经济.
作者:宋淑英;朱岁松;吴凡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3~75(56.4±10.8)岁.手术史:阑尾切除2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外伤性脾脏切除4例,胆囊切除术2例,胃癌根治术3例,结肠或者直肠肿瘤根治术1例.
作者:李节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当前中药的开发多以提纯、分离有效成分为主.如在中药中合理地掺入西药成分,也可起到提高药效的作用.临床常用的维C银翘片,就加入了西药成分维生素C.那么将中药穿心莲片中加入无不良反应的微量元素锌,也可能提高疗效,笔者就这个思路谈一点个人看法.
作者:张春复;段大航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冬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加高流量吹氧治疗压疮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54~82岁;压疮发病部位:骶尾部32处,大粗隆部12处,踝跟部9处.其中Ⅱ度32处,面积1cm×1.5cm~4cm×5cm;Ⅲ度21处,面积3cm×4cm~4cm×5.5cm.
作者:冯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尼莫地平为钙通道阻断剂,在适宜剂量下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引起的头晕、头痛症状,为神经科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血压下降、肝炎、胃肠道出血等.现将在门诊短期口服尼莫地平致肝损害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6岁,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病病史.因头晕5d于2010年3月10日就诊,拟诊脑供血不足,给予尼莫地平(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21)40mg口服,每天3次.
作者:侯玉梅;贾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介入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肺癌中晚期治疗,其近期疗效较好[1].本文选择分析2006年3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56例,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经临床、胸部CT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或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2~71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鳞癌21例,腺癌19例,未分化癌16例.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CV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MCV血流速度.
作者:陈绍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避免或减少钳刮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站自2009年1~12月对妊娠10~12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实行钳刮术前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结果发现术中患者宫颈口充分扩张,组织易于钳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时间短,月经按期恢复,术后随访无闭经及月经稀发等并发症[1,2].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可原发也可继发,出血量可多可少,少者涕中带血,多者可休克致死,反复出血则易导致贫血.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患者在生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的护理方法.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鼻出血患者50例通过精心治疗和舒适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使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了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患者9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例患者年龄在28~35岁,中位年龄31.5岁,均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停经35~75d,平均45d.其中1例为药物流产大出血,1例为自然阴道出血.
作者:程会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患者,男,6岁.因发热、咽痛9d,手足部水肿6d,血尿3d,入院按尿路感染治疗1周.查体:体温37.9℃,脉搏100次/min,呼吸30次/min,心率98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胸前少许斑丘疹,双颌下淋巴结肿大,3cm×3cm,有压痛,无波动,无粘连.咽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口腔充血,无黏膜疹,舌乳头略大,眼睑无水肿,睑结膜略苍白,双球结膜充血.
作者:刘晓东;刘晓光;李丽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我院2001年1月-2009年6月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8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85例,男34例,女151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28.5岁;发病时间为2h~18d;右肺病变92例,左肺病变81例,双侧病变12例;气胸首次发作116例,反复发作69例;原发性气胸164例(88.6%),继发性气胸21例(11.4%).
作者:胡新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组(阴式组)50例和腹式子宫切除术(TAH)组(腹式组)50例.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式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是一种微创、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燕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电解质紊乱与尿毒症脑病的关系.方法 将550例尿素症患者中发生尿毒症脑病的62例患者作为甲组,余非发生的488例作为乙组.2组测定电解质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钾的紊乱与尿毒症脑病无相关性(P>0.05);当血钠≤130mmol/L、血氯≤98mmol/L、血钙≤2.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8mmol/L时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血钠、血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对尿毒症脑病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电解质紊乱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尿毒症脑病的原因之一,治疗过程要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作者:陆森;刘小莲;梁秋波;尹崇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细菌性阴道病(BV)过去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1955年Gardner和Dukes首先从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中分离出阴道嗜血杆菌,因而称此病为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此菌和其他嗜血杆菌不同,定名为阴道加特纳菌,改称此病为加特纳菌性阴道炎.1983年在斯德哥尔摩国际会议上选定了为简明的名称--BV,理由是其病原体不仅是阴道加特纳菌,而且还有其他厌氧菌;另外此病炎症不明显,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稀少,称为阴道病比阴道炎更为恰当.
作者:裴计荣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手术对小儿来说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如何减少小儿术前的痛苦及恐惧,有效地维护小儿的心理健康,合理的术前麻醉用药及给药途径是目前国内外正在探讨的问题.术前麻醉方法很多,有口服、经静脉、吸入法、肌内注射等给药途径.本文就肌内注射氯胺酮与口服氯胺酮配伍咪达唑仑2种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春梅 刊期: 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