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研究

刘学鹏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老年, 胰岛素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自愿分为MSII组36例和CSII组40例.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餐后2h、晚餐前及睡前血糖低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规避药物性风险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制的进步,使得人们对患者安全问题较以往更加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药物使用是门诊、住院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内容.药物性风险与患者安全、医疗安全密切相关.老龄人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高,存在滥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多药合用等诸多问题,临床安全用药存在较大风险和严重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作者:冯志香;宋洁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用于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1],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了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9例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居翠兰;顾德安;许永琪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Orem自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认为,当一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连续有效的自我护理时就需要他人护理照顾和帮助[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其普遍性的自理需要、发展性的自理需要与健康偏离性的自理需要都发生了变化,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使其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社会功能衰退.

    作者:赵根娣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超过50%的男性一生中曾出现过前列腺炎症状[1].目前对前列腺炎的观点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化到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维模式.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带给患者的排尿异常、下腹会阴部疼痛不适及其他诸多症状,与初诱发前列腺炎的始动因素(病原体感染、损伤、免疫异常等)可能早已无任何关联,而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等)及精神心理因素(内向、孤独、好钻牛角尖)有密切关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前列腺及盆底组织脏器充血肿胀和功能异常是引发症状的直接罪魁.

    作者:刘胜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小儿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与口服氯胺酮配伍咪达唑仑效果比较

    手术对小儿来说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如何减少小儿术前的痛苦及恐惧,有效地维护小儿的心理健康,合理的术前麻醉用药及给药途径是目前国内外正在探讨的问题.术前麻醉方法很多,有口服、经静脉、吸入法、肌内注射等给药途径.本文就肌内注射氯胺酮与口服氯胺酮配伍咪达唑仑2种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春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头位难产80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805例头位难产病例的分娩方式、头位难产原因及分娩方式与产时胎位的关系.结果 805例头位分娩产妇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为胎头异常,以持续性枕横位多见,多采用产钳助产的方式分娩.结论 正确处理产程可明显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需动态观察、综合分析才能选择佳方式结束分娩;纠正胎头位置是预防头位难产主要的措施.

    作者:黄淑华;韩颖;涂小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电话回访和短讯息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对妇科出院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对妇科出院患者以电话回访、短讯息平台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延伸医疗服务,解决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其自护自检能力和遵医行为,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300例妇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于出院的第2天,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未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性生活恢复情况、避孕知识知晓率及对医院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性生活恢复情况、避孕知识知晓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话回访、短讯息平台健康教育能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满足了妇科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王素华;高奕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97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宫颈糜烂患者97例,给予复方沙棘籽油栓,每晚1枚置入阴道内,10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其症状及疗效.结果 97例患者中,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1%;轻、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3.9%和96.4%,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带性状及性交出血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白带异常等情况.

    作者:陈素兰;廖静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种鼻腔填塞材料用于鼻腔填塞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海绵(Merocel)用于鼻腔填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鼻腔填塞患者按填塞材料不同分为凡士林纱条组40例和Merocel组38例.2组于24、48h后取出填塞物,评价其疗效.结果 凡士林纱条组疼痛率和出血率分别为87.5%和95.0%高于Merocel组的47.4%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凡土林纱条组术日痰中带血8例,咽干15例,溢泪7例,耳堵塞感2例,纱条自后鼻孔掉入咽腔5例,鼻出血8例.Merocel填塞组需要加凡士林纱条增压才能止血6例,术日痰中带血或前鼻孔少量渗血12例,咽干5例,溢泪3例,耳堵塞感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4例.术后7d鼻内镜检查凡士林纱条填塞组鼻黏膜擦伤9例(22.5%),肿胀21例(52.5%);Merocel组鼻黏膜擦伤2例(5.2%),肿胀13例(34.2%).结论 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效果虽然好,但严重头痛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即使48h后取出再出血的机会仍很大.Merocel的疗效较凡士林纱条差,取出后有再出血的可能,但应用范围广且不良反应较少.鼻腔填塞时间不宜过长,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填塞材料的种类决定.

    作者:谭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2008-2009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89例,统计、分析其用药情况.结果 应用频率较高的有抗感染类药、中药类活血化瘀药及营养支持类药物.其中抗感染类药用药总计231例次,以头孢呋辛钠为主,计76例次(85.39%).中药类活血化瘀药153例次,主要有红花注射液,计68例(44.45%).营养、支持类药物总计215例次,应用较多的是甲钴胺,计57例次(26.51%).结论 该院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伤口感染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联合静脉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无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依据.

    作者:罗小勤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功血1方、功血2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血,疗效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桂娥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及对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天1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2组均饭前服用,7d为1个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溃疡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3.2%和57.1%、6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8.1%、91.5%高于对照组的58.9%和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治疗PU疗程短,疗效高,依从性好,药价合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左振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妊娠9例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使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了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患者9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例患者年龄在28~35岁,中位年龄31.5岁,均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停经35~75d,平均45d.其中1例为药物流产大出血,1例为自然阴道出血.

    作者:程会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冬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护理

    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烧(创)伤后遗留畸形的修复和耳、鼻、乳房等器官再造以及体表良、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这项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疗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的缺点[1].为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54例扩张术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司翠权;翟卷平;蒲玉婷;李江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医院静脉输液药物混合配置集中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由药剂师集中承担静脉输液药物混合工作,是一种医疗工作的优化,目的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和避免药物因配伍造成的不良反应.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依靠专业技术为特长专业技术特长,应当作为临床药学工作的一部分加以思维与展开.(1)静脉输液药物混合配置要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成为以保证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为前提的个体化给药工作的组成部分;(2)要熟悉体外配伍禁忌的原理与现象,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避免不良反应发生;(3)避免抗生素因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的院内感染;(4)掌握可能发生的体内药动学效应和相互作用[1];(5)进行特殊用药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个体设计;(6)将临床药物治疗与药学技术有机结合,掌握治疗患者需要的药物学处理手段.

    作者:陈先俊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宫腔镜手术器械消毒与保养体会

    宫腔镜技术是一种创伤小、无痛苦、术后恢复快的新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宫腔镜手术器械直接与内脏器官接触,且宫腔镜手术器械品种繁多,结构精细复杂,价格昂贵,其消毒存在一定的问题:(1)宫腔镜、导线等不能用高压蒸汽消毒,长期用甲醛气体熏亦会加速其老化;(2)若防水密封性能欠佳,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摄像头时可影响清晰度;(3)器械有许多阀门和狭窄的管道给清洗带来困难,残留在器械上的颗粒、蛋白物质为潜在的致病原提供了避难所,消毒剂不易渗入内部各通道.

    作者:李广南;陈梅娇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阴囊巨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很低,而发生于阴囊部位的巨大DFSP很罕见.DFSP具有恶性程度低、易复发等特点,现笔者结合治疗DFSP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发现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3个月入院治疗,近3个月来肿物明显增大.

    作者:曾四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9例临床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3~75(56.4±10.8)岁.手术史:阑尾切除2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外伤性脾脏切除4例,胆囊切除术2例,胃癌根治术3例,结肠或者直肠肿瘤根治术1例.

    作者:李节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变异型心绞痛26例临床分析

    与劳力性心绞痛相比,静息状态下出现的变异型心绞痛由于心电图的一过性抬高不易捕捉,而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26例变异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加深了对变异型心绞痛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雁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