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白爱岐

关键词:抗生素, 骨科, 合理用药
摘要:各类抗生素的应用无疑给临床大量的骨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但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随机抽查了2009年我院骨科住院患者120例,其中应用抗生素100例占83%.现将骨科临床抗生素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冬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甲钴铵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铵联合山莨菪碱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甲钴胺500μg、山莨菪碱1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0ml和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0%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传导有效率为47.5%、胫神经传导有效率为51.4%、腓神经传导有效率为4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5例出现口干,2例出现视物模糊,6例排尿费力,停药4h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与山莨菪碱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才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种鼻腔填塞材料用于鼻腔填塞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海绵(Merocel)用于鼻腔填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鼻腔填塞患者按填塞材料不同分为凡士林纱条组40例和Merocel组38例.2组于24、48h后取出填塞物,评价其疗效.结果 凡士林纱条组疼痛率和出血率分别为87.5%和95.0%高于Merocel组的47.4%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凡土林纱条组术日痰中带血8例,咽干15例,溢泪7例,耳堵塞感2例,纱条自后鼻孔掉入咽腔5例,鼻出血8例.Merocel填塞组需要加凡士林纱条增压才能止血6例,术日痰中带血或前鼻孔少量渗血12例,咽干5例,溢泪3例,耳堵塞感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4例.术后7d鼻内镜检查凡士林纱条填塞组鼻黏膜擦伤9例(22.5%),肿胀21例(52.5%);Merocel组鼻黏膜擦伤2例(5.2%),肿胀13例(34.2%).结论 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效果虽然好,但严重头痛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即使48h后取出再出血的机会仍很大.Merocel的疗效较凡士林纱条差,取出后有再出血的可能,但应用范围广且不良反应较少.鼻腔填塞时间不宜过长,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填塞材料的种类决定.

    作者:谭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2008-2009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89例,统计、分析其用药情况.结果 应用频率较高的有抗感染类药、中药类活血化瘀药及营养支持类药物.其中抗感染类药用药总计231例次,以头孢呋辛钠为主,计76例次(85.39%).中药类活血化瘀药153例次,主要有红花注射液,计68例(44.45%).营养、支持类药物总计215例次,应用较多的是甲钴胺,计57例次(26.51%).结论 该院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伤口感染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联合静脉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无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依据.

    作者:罗小勤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分别采用α-干扰素+丝裂霉素C和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α-干扰素+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给予卡介苗作膀胱灌注,观察其不同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疗效优于卡介苗,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以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作者:罗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的含量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不同TNM分期中MMP-9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各期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不同,随着分期的进展逐渐增高(P<0.01);且TNM分期与血清中MMP-9含量呈正相关(r=0.62,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MMP-9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关系密切.

    作者:赵静;谭泳梅;张兴展;方统念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3例诊治体会

    既往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相对禁忌证[1],特别是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初期甚至为绝对禁忌证.原因是胆囊急性炎症期由于胆囊水肿、充血、组织脆性大、张力高、局部解剖层次不清、中转开腹率高、容易损伤血管、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故多不主张在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随着操作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积累,熟练的操作技术完全能够避免胆管损伤,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2],大部分病例可考虑在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孙海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电话回访和短讯息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对妇科出院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对妇科出院患者以电话回访、短讯息平台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延伸医疗服务,解决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其自护自检能力和遵医行为,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将300例妇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于出院的第2天,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未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性生活恢复情况、避孕知识知晓率及对医院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性生活恢复情况、避孕知识知晓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话回访、短讯息平台健康教育能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满足了妇科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王素华;高奕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超过50%的男性一生中曾出现过前列腺炎症状[1].目前对前列腺炎的观点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化到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维模式.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带给患者的排尿异常、下腹会阴部疼痛不适及其他诸多症状,与初诱发前列腺炎的始动因素(病原体感染、损伤、免疫异常等)可能早已无任何关联,而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等)及精神心理因素(内向、孤独、好钻牛角尖)有密切关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前列腺及盆底组织脏器充血肿胀和功能异常是引发症状的直接罪魁.

    作者:刘胜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鼻出血患者的舒适护理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可原发也可继发,出血量可多可少,少者涕中带血,多者可休克致死,反复出血则易导致贫血.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患者在生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的护理方法.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鼻出血患者50例通过精心治疗和舒适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31例诊治体会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胆道外科危重病之一,病死率高,其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1998-2007年共收治ACST患者31例,较好地解决了手术时机与术式的关系,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曙耕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用于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1],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了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9例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居翠兰;顾德安;许永琪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1].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哮喘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再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及其有关物质稳定性研究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并考察样品在贮藏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 色谱柱:ZORBAX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无水乙醇(1∶ 1);柱温: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5nm.采用自身对照法计算结果.结果 辅酶Q10在12.8~816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6);精密度良好,RSD为1.33%(n=7);回收率为99.47%,RSD为0.71%;辅酶Q10与多种有关物质分离良好,制剂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该制剂有关物质的测定,同时经过稳定性考察本品在避光情况下放置,有关物质变化不大.

    作者:陈红;余春梅;秦宇;张敏;翟灵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1].危重患者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造成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加重组织损伤.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共有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琴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人工气道建立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和复苏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有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2种[1].人工气道的建立对于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争取救治时间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在对105例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发生并发症32例,经过细致的观察及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仁凤;苏玉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CSP)是指妊娠着床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处.随着剖宫产的增加,CSP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于CSP的特殊性,孕早期易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盲目人工流产可出现人工流产不全、人工流产时大出血、子宫穿孔等,近年来倍受重视.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所遇到的13例相关病例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为临床能够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邓兴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某三甲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和合理性.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门诊药房管理子系统,对某综合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2005版)、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用药频度法对抗高血压药处方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利尿药的应用偏少,存在药物联用不适宜、用药间隔不合理现象.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遵循药物治疗指南,掌握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制,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龙华;陆崇;孙慧琳;王丹阳;王建萍;邱小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一般认为心肌炎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内发生,主要以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由其引起的炎性反应为主[1].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心肌受到损害,其炎症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累及心包膜、窦房结以及传导系统,病变程度各不相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多采取综合治疗及对症处理的方法进行治疗[2].现综述如下.

    作者:焦俊香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匹多莫德口服液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400mg,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树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