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中药药性加权计算的中医方剂评价方法

赵汉青;江依法;葛鑫;黄红艳;李芳;李阳;叶晴晴

关键词:中医方剂, 权值计算, 数学建模, 智能分析
摘要:目的:构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得到该方剂的具体功效及适应症.方法:通过构建中医方剂数学模型,将数字化信息进行权值计算,把计算数值放人中医知识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得到分析结果.结果:经测试该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经典方剂测试功效与实际功效的对比其准确率可到达83.3%.结论:该方法能够用于中医方剂的评价,具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聚维酮K3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目的:制备葛根素-聚维酮(PVP) K30固体分散体以提高葛根素的溶出速率.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葛根素-PVP固体分散体,并优选葛根素和PVP K30的佳比例.通过溶出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固体分散体的性质进行评价.结果:以佳比例(葛根素-PVP K30 1: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的溶出速率是原料药的2倍;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以无定形形式存在,并可能与PVPK30有氢键形成.结论:采用溶剂法制备葛根素-PVP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出速率.

    作者:韩立炜;张贵英;龚卫红;韩志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寒、热方剂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GAS,MOT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该模型的作用及其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证模型组.采用寒(冰水、氢氧化钠NaOH)、热(8%干辣椒粉的乙醇混悬液)因素,连续ig7 d,建立胃寒、热证模型.随后给予寒性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含生药1.8 g·kg-1)、热性方剂(理中丸,含生药3.6 g·kg-1)ig,连续4d.末次给药后禁食30 h,ip消炎痛,建立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受试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的含量,比较寒、热方剂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各模型组血清GAS含量均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消组、寒消组、热消组、单热组MO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热因素组升高显著.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分别显著降低热模型组、寒模型组GAS,MOT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可行性;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降低血清GAS,MOT的含量而实现.

    作者:李冀;柴剑波;李胜志;胡晓阳;肖洪彬;陈宝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微波协助提取在中药材含量测定中的应用(2)——微波法与药典法测定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微波协助提取法与药典法提取欧前胡素优势.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结果:微波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溶剂乙醇.欧前胡素在0.01 ~0.2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97.48% (n =6).结论:微波提取法较药典法提取欧前胡素更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一种符合环保绿色理念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检测白芷药材中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含量.

    作者:方婧;付梅红;杨洪军;张贝贝;王祝举;杨岚;张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健脾平肝法辅助治疗Tourette综合

    目的:探索Tourette综合征(T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Tourett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氟哌啶醇治疗0.05 g·kg-1 ·d-1,分3次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健脾平肝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氟哌啶醇治疗0.05 g·kg-1 ·d-1,分3次口服.2个疗程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使用耶鲁抽动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GT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治疗后中两医结合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l),治疗后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平肝法能提高治疗TS的疗效.

    作者:孟红旗;杨安平;刘雪梅;孙宜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HPLC同时测定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成分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烯、β-榄香烯)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甲醇(B)-水(C),梯度洗脱(0 ~ 20 min,30% ~65%A,40%~30% B;21 ~30 min,65%A,30%B),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6 nm.结果: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分别在为43.72~2 186,44.37 ~2 219,15.49 ~774.4,28.30~1 415,40.13 ~2007,16.74 ~837.0 n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6%~103.9%;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重复性试验RSD< 1.2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莪术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文庭;祝明;陈碧莲;唐登峰;张鹏;程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山芝麻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目的:研究山芝麻水提物( helicteres angustifolia)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山芝麻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50 mg· kg -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天及停药第7天,取静脉血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含量.治疗后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拉米夫定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迅速降低,停药后立即反跳;山芝麻高、中剂量组用药7,14 d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仍表现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及停药过程中山芝麻低剂量组血清DHBV-DNA变化不明显.镜下观察显示山芝麻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鸭肝脏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山芝麻在鸭体内有一定的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

    作者:黄权芳;杨辉;韦刚;林兴;张士军;黄仁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珍珠粉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建立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鉴定珍珠粉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药用珍珠及市售珍珠粉进行分析鉴定,分别获得了其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以药用珍珠为标准对各组市售珍珠粉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除3*和6*外,其余几种市售珍珠粉与标准药用珍珠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可简便、快捷、直观的对珍珠粉进行真假鉴别,能以图形与数据实现对珍珠粉的质量控制,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较好的珍珠粉质量控制及鉴定的方法.

    作者:王勇;韩墨;葛尔宁;马强;周大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桂枝颗粒成型辅料的优选

    目的:优选桂枝颗粒的成型辅料.方法:考察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辅料对桂枝颗粒成型性、溶化性和吸湿性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桂枝颗粒的优辅料及辅料比例.结果:制备桂枝颗粒的优辅料为糊精和乳糖,两者使用比例为1:1.结论:采用该方法制成的桂枝颗粒成型性、溶解性好,不容易吸湿,效果理想.

    作者:张卫兵;杨保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泻痢片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小儿泻痢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分析过程中,盐酸小檗碱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效果好,盐酸小檗碱进样浓度在0.03 ~0.48 g·L-1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97.36%,RSD 1.41%(n=6).结论:采用此法测定小儿泻痢片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所建的标准可用于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玉琼;刘文炜;李凤;刘建华;霍昕;杨迺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阿魏化痞膏贴膏剂的制备工艺

    目的:以丙烯酸酯压敏胶为基质制备阿魏化痞膏贴膏剂,对制备工艺进行初步优化.方法:通过测定贴膏剂的持黏力和180°剥离强度结合外观指标优化贴膏剂组方.结果:优化过的阿魏化痞膏贴膏剂组方为水0.40g,乙醇0.30 g,丙烯酸酯压敏胶4.50 g,丙烯酸树脂0.30 g.贴膏剂,平均180°剥离强度0.33 kN·m-1,平均持黏力15.45 h.结论:贴膏剂外观指标良好.

    作者:苏玉珂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山茱萸纳米软胶囊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目的:制备山茱萸纳米软胶囊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山茱萸纳米混悬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脂溶性成分熊果酸、水溶性成分马钱苷的含量.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1.132 ~5.660 μg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8.90%,RSD 1.85%;马钱苷进样量在0.176 ~0.880μg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9.12%,RSD 1.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山茱萸纳米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乐;李兴华;马小亚;雷建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基于顶空静态进样技术的中药鬼针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目的: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鬼针草低温易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鬼针草低温易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经GC-MS分析,鉴定出鬼针草中24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α-蒎烯、α-人参烯含量高,分别为25.19%,12.29%.结论:GC-MS结合顶空进样技术,分析鬼针草中的低温易挥发性化学成分信息,寻求中药气味主观认识的化学成分客观表征,为中药采集术语和采集经验的客观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李勇;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天舒滴丸成型工艺及体外溶出度

    目的:优化天舒滴丸的制备成型工艺,并建立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光滑圆整率、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阿魏酸为溶出指标,采用小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药物基质1:2,PEG6000-S40 3:1,冷却剂管口温度(25~30)℃,滴速60~65 d·min-1;滴丸在10 min内阿魏酸累积溶出率超过85%,15 min内基本溶出完全.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对工业化生产有帮助,所得滴丸溶出度好.

    作者:张爱丽;毕宇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RNA干扰研究波形蛋白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不同中医治法的调节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波形蛋白( vimentin,VIM)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VIM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实验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实验组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检测各组大鼠肝癌组织(正常组取肝组织)VIM表达的差异;根据人VIM基因编码区设计2个siRNA靶点,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Reahime-PCR检测转染前后该基因的表达差异,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芯片结果显示,VIM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芯片读数为正常组10倍以上),健脾和活血治法明显下调其表达;采用MTT法筛选到一个VIM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脂质体转染144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72 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转染效率为50%).结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赖于VIM基因的高表达,健脾和活血方药能显著下调该基因表达.

    作者:胡卫;方肇勤;梁超;管冬元;吴中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序贯法观察肉桂对马钱子的减毒作用

    目的:研究肉桂对马钱子的减毒作用.方法:单纯马钱子煎液、马钱子肉桂煎液(马桂煎液1:5),其中马钱子生药含量都是20%.用序贯试验测定两种马钱子制剂的LD50.比较其毒性.结果:单纯马钱子LD5o= (173.161±18.289) mg·kg-1,马桂煎液LD50=(781.345±214.744) mg·kg-1,马桂煎液从中毒至死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马钱子与肉桂合煎后毒性明显降低.

    作者:朱建伟;闫雪生;刘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组织HIF-1α,HGF,VEGFmRNA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64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检测HIF-1α,HGF,VEGF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VEGF的mRNA表达水平.

    作者:刘艳玲;郑巧楠;袁明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疏肝健脾方药对NAFLD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 <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冯高飞;杨钦河;纪桂元;王文晶;何秀敏;张玉佩;李树成;闫海震;黄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座疮56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座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6例,予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44例子中药内服.2组均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中药.

    作者:陈永忠;符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

    目的:研究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同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杯碟法对千里光花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2个化合物,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59%,主要成分为(E)罗勒烯(14.60%),橙花叔醇(13.57%),α-蒎烯(12.95%),(Z)罗勒烯(11.67%),2-萘胺(6.98%);千里光花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没见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析结果可为千里光花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甘秀海;王瑞;梁志远;赵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响应面法优化仙鹤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仙鹤草总黄酮的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及料液比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佳工艺条件为72%乙醇,料液比1:25,60℃下超声提取20 min.在此佳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9.02 mg·g-1,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利用超声提取仙鹤草总黄酮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蒋志华;俞力超;冯子旺;李峰;徐秀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