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伟;闫雪生;刘瑾
目的:通过文献复习总结放射性食管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及实验研究的新进展,探讨目前放射性食管炎中医研究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应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检索出2006年以后相关文献,对其符合分析的共16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辩证论治、专病专方、中药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穴位贴敷等治法,能提高放疗完成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实验研究中发现中药能抑制其COX-2、MMPs等mRNA和IL-8、TGF-β1等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辐射所引起的食管损伤的病理改变.结论:中医药防治本病,可使其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从而使患者得以完成放疗疗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治疗方法和疗效标准不统一,尚需建立统一疗效标准,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柏茂树;黄杰;沈红梅;周映伽;朱德志;王轶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优化天舒滴丸的制备成型工艺,并建立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光滑圆整率、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阿魏酸为溶出指标,采用小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药物基质1:2,PEG6000-S40 3:1,冷却剂管口温度(25~30)℃,滴速60~65 d·min-1;滴丸在10 min内阿魏酸累积溶出率超过85%,15 min内基本溶出完全.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对工业化生产有帮助,所得滴丸溶出度好.
作者:张爱丽;毕宇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64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检测HIF-1α,HGF,VEGF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VEGF的mRNA表达水平.
作者:刘艳玲;郑巧楠;袁明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大戟属植物泽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苷(Ⅰ)、大戟苷D(Ⅱ)、豆甾醇-3-O-β-D-吡哺葡萄糖苷(Ⅲ)、胡萝卜苷(Ⅳ)、柚皮素(Ⅴ)、木犀草素(Ⅵ)、木犀草苷(Ⅶ)、4,2',4'-三羟基查尔酮(Ⅷ)、山柰酚(Ⅸ)、槲皮素-3-0-β-D-半乳糖苷(X)、咖啡酸(Ⅺ)和没食子酸乙酯(Ⅻ).结论: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庞维荣;杜晨晖;闫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养心开郁片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造模方法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模型加孤养,观察对大鼠1%蔗糖偏嗜度、Morris水迷宫实验完成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养心开郁片高、中、低剂量组(1 500,750,375 mg· kg-1).造模同时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均按10.0 mL·kg-1给药,对照组、模型组ig等量蒸馏水.结果:养心开郁片中、低剂量组均能增加1%蔗糖水偏嗜度;高、中、低剂量组均能缩短Morris水迷宫中定位导航的潜伏期;中、低剂量组能增加空间搜索时在第四象限的持续时间和路程及穿越目标的总次数;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养心开郁片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和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王晓燕;孙建宁;林海;董力;畅洪异;王静怡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优选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从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柱长、滴头内径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为PEG4000-PEG6000(1:7)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1:3,药液熔融温度(82±2)℃,冷凝液甲基硅油,冷凝柱长15 cm,冷凝温度(1~3)℃,滴头内径3.0 mm,滴速30 d-min -1.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所制滴丸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
作者:杜艳;丁红;韩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一快速、准确的RP-HPLC方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考察方法的稳定性.方法:以甲硝唑为内标,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以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KH2PO4溶液(7:93);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6 nm;柱温30℃.血浆样品用30%的硫酸锌溶液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20 μL进样分析,对血样处理前后及标准溶液保存不同时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色谱峰分离良好,无干扰.万古霉素低检测浓度为0.252 4 mg·L-1,线性范围0.504 8~126.2 mg·L-1,线性方程为Y= - 1.94×10-2X +0.653(r =0.999 3),相对回收率大于95%,高、中、低3个浓度的样品萃取回收率均大于78%,血样未经处理前4℃条件下能在1周内保持较好稳定性,血样处理后48 h内样品能保持较好稳定性,而标准溶液有效保存期为6个月.结论:本方法是一种可靠、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罗奕;刘文;邓楠;戴迎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妇炎康灌肠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归属.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4 mol·L - KH2 PO4(含0.1%H3PO4)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 -,柱温为30℃.结果:得到分离度较好的妇炎康灌肠剂的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3个指纹特征峰,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同时结合复方药物、阴性样品及单味药的物质信息,确定了特征峰的来源.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强、重复性较好,对妇炎康灌肠剂的质量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廖广华;原素;赖小平;谢称石;陈小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氮酮对如意金黄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选择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用HPLC测定样品中大黄酚含量,比较氮酮质量浓度对如意金黄乳膏透皮吸收的影响,得出不同时间段的累积渗透率,计算渗透速率常数.结果:氮酮质量浓度为0,1%,2%,3%,4%的如意金黄乳膏样品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06,0.009 47,0.018 74,0.019 18,0.015 05 μg·cm-2·h-1.结论:可选择氮酮作为如意金黄乳膏的促透剂,佳质量浓度为3%.
作者:朱倩云;李筱青;李成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13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胃瘫缓解时间(16.60±7.21)d.痊愈率7.69%;有效率92.31%.症状显效率30.77%;症状有效率69.23%.结论: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有助于胃癌术后胃瘫的恢复.
作者:杨中;杨国旺;徐咏梅;唐武军;韩冬;张萃;王笑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青蒿索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体外能否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以及对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和厚朴酚、青蒿素单独或联合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IC50评判抗肿瘤的效果,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的结果分析;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厚朴酚、青蒿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对CNE-2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和厚朴酚能显著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58 mg·L-1;青蒿素对CNE-2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2.24 mg·L.-1;和厚朴酚与青蒿素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各单药组,q>1.15.DAPI染色可观察到和厚朴酚与青蒿素联合组核碎裂、凋亡小体,而单药组则不明显;凋亡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作用48 h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药组.结论:和厚朴酚单独能够杀伤CNE-2细胞,并呈量-效关系,青蒿素单独作用不杀伤CNE-2细胞,两者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
作者:王春玲;赖小平;吴安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蛋氨酸喂养,4周末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造模,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复方维生素组、痰瘀同治方( TYTZ)7.8,3.9,1.95 g·kg-1组,连续ig 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和斑块中MMP-9,TIMP-1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复方维生素组和痰瘀同治方7.8,3.9 g·kg-1组血清MMP-9降低并TIMP-1升高,斑块中MMP-9阳性表达降低.结论:痰瘀同治方可通过调节MMP-9/TIMP-1起到稳定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
作者:王建辉;李磊;柳芳;史跃;马彦雷;刘建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概述中药应用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现状.方法:在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中国知网(CNKI)三大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1 ~ 2011所有关于中药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均对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与目前干细胞研究着眼于移植和克隆相比,中药主要强调通过药物激活内源性干细胞、或调整干细胞微环境,进而改善再生反应,将中药中的小分子物质作为先导物质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显示了重大的研究意义及乐观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琳琳;周震;郭家奎;刘爽;张玉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脂脉宁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复制家兔AS模型,于4周后再灌服脂脉宁4周,检测血脂、氧化指标及主动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mRNA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脂4项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均明显较空白组升高,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降低,主动脉内膜、斑块明显增厚;脂脉宁0.375,0.188 g·kg-1血脂及MDA含量均明显较模型组降低,GSH,GSH-Px升高,动脉斑块减小,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模型组LDL-R mRNA表达明显降低,VCAM-1 mRNA表达升高;给药2组LDL-RmRNA表达则明显升高,VCAM-1 mRNA表达降低,高剂量组尤为明显.结论:脂脉宁抗AS作用与其调整脂质代谢、抗氧化及调控LDL-R mRNA及VCAM-1 mRNA表达有关.
作者:刘应柯;张玉峰;刘尚岭;张希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索Tourette综合征(T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Tourett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氟哌啶醇治疗0.05 g·kg-1 ·d-1,分3次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健脾平肝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氟哌啶醇治疗0.05 g·kg-1 ·d-1,分3次口服.2个疗程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使用耶鲁抽动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GT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治疗后中两医结合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l),治疗后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平肝法能提高治疗TS的疗效.
作者:孟红旗;杨安平;刘雪梅;孙宜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构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得到该方剂的具体功效及适应症.方法:通过构建中医方剂数学模型,将数字化信息进行权值计算,把计算数值放人中医知识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得到分析结果.结果:经测试该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经典方剂测试功效与实际功效的对比其准确率可到达83.3%.结论:该方法能够用于中医方剂的评价,具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赵汉青;江依法;葛鑫;黄红艳;李芳;李阳;叶晴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微波协助提取法与药典法提取欧前胡素优势.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结果:微波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溶剂乙醇.欧前胡素在0.01 ~0.2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97.48% (n =6).结论:微波提取法较药典法提取欧前胡素更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一种符合环保绿色理念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检测白芷药材中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含量.
作者:方婧;付梅红;杨洪军;张贝贝;王祝举;杨岚;张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不同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EG-20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5μm×0.32 mm×30 m);气化室温度280℃,FID检测器,温度300℃,柱温初温165℃,保持3 min,以3.5℃·min -1升至205℃,然后以35℃·min-1升至230℃,保持22 min.载气氮气(99.99%).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媒,提取10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生品及5批不同产地炮制品中的脂肪油,经甲酯化后,以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亚油酸在0.122 3~ 1.958 1μg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油酸在0.039 2~0.626 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棕榈酸在0.037 2~0.596 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各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均以亚油酸含量为高,炮制前后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的质量控制.
作者:卢淑君;杨燕云;许亮;康廷国;王海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烯、β-榄香烯)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甲醇(B)-水(C),梯度洗脱(0 ~ 20 min,30% ~65%A,40%~30% B;21 ~30 min,65%A,30%B),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6 nm.结果: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分别在为43.72~2 186,44.37 ~2 219,15.49 ~774.4,28.30~1 415,40.13 ~2007,16.74 ~837.0 n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6%~103.9%;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重复性试验RSD< 1.2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莪术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文庭;祝明;陈碧莲;唐登峰;张鹏;程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