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

杜艳;丁红;韩奋

关键词:地锦草, 滴丸, 壳聚糖, 制备工艺
摘要:目的:优选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从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柱长、滴头内径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为PEG4000-PEG6000(1:7)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1:3,药液熔融温度(82±2)℃,冷凝液甲基硅油,冷凝柱长15 cm,冷凝温度(1~3)℃,滴头内径3.0 mm,滴速30 d-min -1.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所制滴丸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玉米粗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玉米粗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随机分成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玉米粗多糖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连续ig7 d).ip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 HC50)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玉米粗多糖可显著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并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P<0.001).结论:玉米粗多糖可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作者:母海成;金在久;施溯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柴胡总皂苷提取物体外溶血作用

    目的:考察柴胡总皂昔提取物的溶血作用和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柴胡皂苷的溶血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结果:柴胡总皂苷质量浓度为在0.01,0.02 g·L-1时,其溶血曲线呈S形,溶血当量为0.01 mg,溶血指数为1∶10万,抗氧化剂与柴胡总皂苷组溶血率低于同浓度柴胡总皂苷组.结论:柴胡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溶血作用,且溶血强度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剂的加入能减轻柴胡总皂苷的溶血作用.

    作者:张国松;封传华;罗晓健;胡鹏翼;肖志强;王跃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糖脉康颗粒HPLC-ELSD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糖脉康颗粒的HPLC-ELSD指纹图谱,为评价及控制药品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Welch Material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0.1%冰乙酸-乙腈梯度洗脱,漂移管温度55℃,气体流量1.8 L·min-1,增益值为l,柱温40℃,流速0.8 mL· min -.结果:14批样品标定共有色谱峰24个,标定3个对照品色谱峰,14批样品中12批样品相似度>0.80,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结论:方法可为糖脉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赵启鹏;张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泽漆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大戟属植物泽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苷(Ⅰ)、大戟苷D(Ⅱ)、豆甾醇-3-O-β-D-吡哺葡萄糖苷(Ⅲ)、胡萝卜苷(Ⅳ)、柚皮素(Ⅴ)、木犀草素(Ⅵ)、木犀草苷(Ⅶ)、4,2',4'-三羟基查尔酮(Ⅷ)、山柰酚(Ⅸ)、槲皮素-3-0-β-D-半乳糖苷(X)、咖啡酸(Ⅺ)和没食子酸乙酯(Ⅻ).结论: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庞维荣;杜晨晖;闫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天舒滴丸成型工艺及体外溶出度

    目的:优化天舒滴丸的制备成型工艺,并建立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光滑圆整率、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阿魏酸为溶出指标,采用小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药物基质1:2,PEG6000-S40 3:1,冷却剂管口温度(25~30)℃,滴速60~65 d·min-1;滴丸在10 min内阿魏酸累积溶出率超过85%,15 min内基本溶出完全.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对工业化生产有帮助,所得滴丸溶出度好.

    作者:张爱丽;毕宇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

    目的:分析丹参有效成分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方法:采用HPLC,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乙腈-0.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280 nm,流速1.0 mL· min-1.分别测定丹参粗皮部分,去粗皮部分和原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丹参有效成分的分布部位不同,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主要存在于粗皮部分,丹参素和丹酚酸B主要分布在去粗皮部分;栽培丹参粗皮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是去粗皮部分含量的1 933.6%,1 554.7%,700%,268.4%,56.6%,61.1%;野生丹参粗皮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是去粗皮部分含量的1 393.0%,1 822.0%,235.7%,150%,62.8%,90.4%;栽培丹参中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结论:丹参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异证实丹参传统等级划分的科学性,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地利用丹参资源.

    作者:赵希贤;赵鸣舒;陈玉婷;龚卫红;李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雄黄超高压射流粉表征及抑菌效果

    目的:研究经超高压射流粉碎后雄黄表征差异,探讨粉体粒径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高压射流技术对雄黄进行粉碎,比较雄黄普通粉、水飞粉和射流粉的粉体表征、体外抑菌效果.结果:雄黄粉体平均粒径由23.756μm降到1.427 μm,比表面积由1.251 m2·cm-3增至11.653 m2·cm-3,休止角增大,松密度降低,主要成分无明显变化;对大肠杆菌低抑菌浓度(MIC)由8%降到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由1%降到0.5%.结论:雄黄经超高压射流技术粉碎后,粒径明显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孔隙率大大增大,流动性变差,主要成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体外抑菌效果与粉体粒径大小呈负相关.超高压射流技术用于雄黄粉碎是可行的.

    作者:黄义娜;王盛民;詹源文;张瑛;罗兰;王懿萍;张小荣;陈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复方百部颗粒组方药味配伍比例优选

    目的:优选复方百部颗粒组方药味的配伍比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从多因素、多水平对复方百部颗粒3味药止咳有效部位进行佳配伍比例的动物药效学研究,以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及酚红排出量为考察指标,从中得出佳配伍比例.结果:经实验得出佳配伍比例为:百部24 g,桔梗12g,紫菀12g.结论:此复方配伍比例研究方法切实可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颖娟;郭阿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房钠尿肽对游泳力竭小鼠腓肠肌抗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和探讨心房钠尿肽(atria1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ANP13.10,6.55 ng· kg -iv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对游泳力竭小鼠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离体试验观察ANP高质量浓度13.10ng·kg-1对H202 (0.2mol· L-1)诱导小鼠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ANP 13.10 ng·kg-1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力竭时间(P<0.01);并能使小鼠腓肠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ANP 13.10 μg·L-1对H2O2致小鼠腓肠肌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P<0.001),而蛋白激酶G的阻断剂LY83583可阻止这种保护作用(P<0.01).结论:ANP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作用与ANP-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ANP-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作者:李大勇;洪兰;于丽;李海雁;刘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HPLC测定蛭芎活血丸中山柰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蛭芎活血丸中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甲醇-水(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7 nm.结果:山奈素在2.148 ~21.48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 0.47%(n=6).结论: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蛭芎活血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建升;蒋俊春;周晓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愈肾颗粒中总黄酮工艺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愈肾颗粒总黄酮佳工艺.方法: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解析率、洗脱率等为指标,选用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愈肾颗粒总黄酮进行纯化.结果: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愈肾颗粒的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分离纯化能力.佳工艺条件为2 BV的愈肾颗粒供试品溶液为上样量(含生药量为1 g·mL-1),吸附速率为1 BV·h-1,分别用水2BV、30%乙醇3 BV、50%乙醇4 BV洗脱,洗脱流速4 BV·h-1,合并30%乙醇和50%乙醇洗脱液,浓缩,即为纯化的总黄酮.结论:纯化后总黄酮含量提高到76%以上,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可较好的纯化愈肾颗粒总黄酮.

    作者:谢雪;张宏达;陈昱竹;任国杰;王晓玲;许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同粒径炉甘石体外透皮渗透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炉甘石洗剂对体外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用滴定法测定氧化锌的渗透量,并计算透皮速率常数、滞后时间.结果:氧化锌的体外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中1000目粒径炉甘石体外渗透效果相对较好.结论:随着炉甘石粒径的减小,氧化锌的累计渗透量有增高趋势,有利于透皮渗透.

    作者:张杰红;彭月;韦正;刘友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珍珠粉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建立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鉴定珍珠粉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药用珍珠及市售珍珠粉进行分析鉴定,分别获得了其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以药用珍珠为标准对各组市售珍珠粉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除3*和6*外,其余几种市售珍珠粉与标准药用珍珠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可简便、快捷、直观的对珍珠粉进行真假鉴别,能以图形与数据实现对珍珠粉的质量控制,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较好的珍珠粉质量控制及鉴定的方法.

    作者:王勇;韩墨;葛尔宁;马强;周大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8-乙酰哈巴苷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目的:建立血浆中8-乙酰哈巴苷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大鼠不同给药途径给予8-乙酰哈巴苷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分别注射和灌胃8-乙酰哈巴苷,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异丙醇-水(1.8:10.2:88),检测波长207 nm,流速1.0 mL·min-1,绘制药-时曲线,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8-乙酰哈巴苷在血浆中的回归方程为Y=613 753.13X -86 995.55(r =0.999 2),在0.015 3~22.995 μg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个剂量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0.59%,0.38%,0.55%;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9%,2.1%,1.5%.回收率分别为94.89%,95.85%,95.25%.灌胃途径在体内基本检测不出;注射途径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21.15±3.36),(24.26±5.50),(16.58±5.65) min;tmax分别为(4.98±0),(4.98±0),(4.98±0) min;Cmax分别为(2.25±1.41),(0.09±0.03),(0.02±0.007) g·L-1.结论: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操作快速简便,可用于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注射给予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快且不完全,消除相对较慢,但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房室模型拟合分析为一房室模型.

    作者:刘德文;张毅;李德凤;王锦玉;游云;曹岚;王芳;冯伟红;刘晓谦;陈两绵;仝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乌药提取物对胃实寒模型大鼠cAMP,cGMP,GAS,MTL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药对胃实寒模型大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大鼠采用寒冷刺激法造模3d制备胃实寒模型,按前后体重差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吗丁啉组、红花水煎液组、乌药水煎液组、乌药挥发油组、乌药醇提液组、乌药水提乙醚萃取物组、乌药醇提乙醚萃取物组,乌药各提取物给药剂量均为生药1.64 g·kg-1,第4d造模后10 min,给药组ig相应药液10 mL·kg-1,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h后进行第2次给药,以酚红法测定胃排空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AMP,cGMP,MTL和血清GA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5),cGMP,cAMP/cGMP降低(P<0.05),cAMP,GAS,MTL值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乌药水煎液、乌药挥发油、乌药醇提乙醚萃取物能明显抑制胃排空率(P<0.05或P<0.01);乌药水煎液和乌药挥发油能明显升高cAMP含量(P<0.01),乌药水煎液、乌药挥发油、乌药醇提液、能够明显降低cGMP含量(P<0.0l),乌药水煎液、乌药挥发油、乌药醇提乙醚萃取物能明显升高cAMP/cGMP(P<0.01).结论:乌药水煎液、挥发油和醇提乙醚萃取物组能够明显抑制胃排空,明显升高cAMP/cGMP.

    作者:聂子文;郭建生;陈君;张猛;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HPLC同时测定复方生脉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同时测定复方生脉颗粒中丹参索和丹参酮ⅡA以及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采用Discovery C18柱(25 cm ×4.6 mm,5μm);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A)-0.5%醋酸水(B),洗脱梯度(0 ~ 10 min,9% ~75%A;10~40 min,75%A),流速为1 mL· min -,检测波长为275 nm;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20:80),流速为1 mL· 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0.099 6~1.195 2 μg(r= 0.999 9),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26 ~0.312 μg(r =0.999 9),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3%,100.24%,RSD 1.28%,1.53%;三七皂苷R1线性范围为0.0926~1.1822μg(r=0.9997),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0.1608~1.9296 μg (r=0.9999),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101.42%,RSD为1.07%,2.43%.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复方生脉颗粒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以及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魏宏伟;刘沛;刘翠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山芝麻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目的:研究山芝麻水提物( helicteres angustifolia)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山芝麻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50 mg· kg -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天及停药第7天,取静脉血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含量.治疗后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拉米夫定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迅速降低,停药后立即反跳;山芝麻高、中剂量组用药7,14 d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仍表现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及停药过程中山芝麻低剂量组血清DHBV-DNA变化不明显.镜下观察显示山芝麻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鸭肝脏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山芝麻在鸭体内有一定的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

    作者:黄权芳;杨辉;韦刚;林兴;张士军;黄仁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对大鼠肾盂肾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抗炎及对肾盂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棉球肉芽肿试验,分正常组、模型组、线叶菊总黄酮组,分别ig生理盐水、地塞米松(153.0 mg·kg-1)、线叶菊总黄酮(144.0,288.0,576.0mg·kg-1)连续3d,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并同时向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的方法造成肾盂肾炎的病理模型,分模型组、线叶菊有效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高(403.2 mg·kg-1,相当于线叶菊生药5.6 g·kg-1)、中(201.6 mg·kg-1,相当于生药2.8 g·kg-1)、低剂量(100.8 mg· kg-1,相当于生药1.4 g·kg-1)组及头孢克肟胶囊(36.87 mg·kg-1)阳性对照组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水(10 mL·kg-1).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尿N-乙酰-β氨基葡糖胺酶(NAG)/尿肌酐(UCr),给药后大鼠胸腺和脾脏的脏器指数及血清白介素-2(IL-2)的含量,并观察其肾脏病理改变.结果: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分别为41.8%,20.20%,12.20%,降低棉球肉芽肿,抑制率分别为26.79%,16.39%,10.82%.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各组对大鼠尿NAG/尿肌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剂量组的左肾指数和血清IL-2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光镜观察结果亦显示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结论: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肾小球炎症损害,改善肾功能,对肾盂肾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大鼠免疫能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匡海学;吕邵娃;刘玉婕;王秋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疏肝健脾方药对NAFLD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 <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冯高飞;杨钦河;纪桂元;王文晶;何秀敏;张玉佩;李树成;闫海震;黄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序贯法观察肉桂对马钱子的减毒作用

    目的:研究肉桂对马钱子的减毒作用.方法:单纯马钱子煎液、马钱子肉桂煎液(马桂煎液1:5),其中马钱子生药含量都是20%.用序贯试验测定两种马钱子制剂的LD50.比较其毒性.结果:单纯马钱子LD5o= (173.161±18.289) mg·kg-1,马桂煎液LD50=(781.345±214.744) mg·kg-1,马桂煎液从中毒至死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马钱子与肉桂合煎后毒性明显降低.

    作者:朱建伟;闫雪生;刘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