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房钠尿肽对游泳力竭小鼠腓肠肌抗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研究

李大勇;洪兰;于丽;李海雁;刘丽萍

关键词:心房钠尿肽, 力竭, 腓肠肌, 抗疲劳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心房钠尿肽(atria1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ANP13.10,6.55 ng· kg -iv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对游泳力竭小鼠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离体试验观察ANP高质量浓度13.10ng·kg-1对H202 (0.2mol· L-1)诱导小鼠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ANP 13.10 ng·kg-1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力竭时间(P<0.01);并能使小鼠腓肠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ANP 13.10 μg·L-1对H2O2致小鼠腓肠肌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P<0.001),而蛋白激酶G的阻断剂LY83583可阻止这种保护作用(P<0.01).结论:ANP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作用与ANP-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ANP-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组织HIF-1α,HGF,VEGFmRNA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64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检测HIF-1α,HGF,VEGF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VEGF的mRNA表达水平.

    作者:刘艳玲;郑巧楠;袁明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HPLC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木犀草苷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中木犀草苷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聚酰胺柱纯化富集木犀草苷,通过Water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5℃.结果:木犀草苷进样量在34.3 ~343.0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方法回收率为99.2%,RSD 3.3%(n=6).结论: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注射液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樊磊磊;刘乃强;王雪芹;李振国;邢向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房钠尿肽对游泳力竭小鼠腓肠肌抗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和探讨心房钠尿肽(atria1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ANP13.10,6.55 ng· kg -iv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对游泳力竭小鼠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离体试验观察ANP高质量浓度13.10ng·kg-1对H202 (0.2mol· L-1)诱导小鼠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ANP 13.10 ng·kg-1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力竭时间(P<0.01);并能使小鼠腓肠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ANP 13.10 μg·L-1对H2O2致小鼠腓肠肌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P<0.001),而蛋白激酶G的阻断剂LY83583可阻止这种保护作用(P<0.01).结论:ANP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作用与ANP-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ANP-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作者:李大勇;洪兰;于丽;李海雁;刘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五黄顺气解毒汤治疗急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自拟五黄顺气解毒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非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自拟五黄顺气解毒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5%,对照组总有效率82.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五黄顺气解毒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蒋立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药用辅料山梨醇中的镍元素及其不确定度评价

    目的:以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药用辅料山梨醇中的镍元素,并建立其不确定度评价.方法:药用辅料山梨醇经甲基异丁酮提取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元素,并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价.结果:对2个厂家共12批样品进行测定,镍含量分别为0.035 l,0.027 3μg·g-1,RSD 0.54%,定量检测限为0.02 mg·L-1,回收率100.15%,专属性试验表明阴性样品无干扰.供试品溶液及原子吸收光谱仪不确定度贡献率分别为84.01%,15.99%.结论: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能满足镍元素的测定要求,为药用辅料山梨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吕尚;魏惠珍;饶毅;罗晓健;晓小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醉鱼草苷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醉鱼草苷Ⅳ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醉鱼草苷Ⅳ处理HSC-T6,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醉鱼草苷Ⅳ对HSC-T6增殖的影响.采用20,14,9.8,6.86 mg·L-1醉鱼草苷Ⅳ干预细胞24 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的表达;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醉鱼草苷Ⅳ对HSC-T6凋亡的影响.结果:醉鱼草苷Ⅳ可显著抑制HSC-T6的增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醉鱼草苷Ⅳ(6.86 mg·L-1)对HSC-T6 Col-ⅢmRNA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醉鱼草苷Ⅳ(9.8 mg·L-1)对细胞分泌羟脯氨酸(Hyp)和HSC-T6 Col-Ⅰ mRNA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及对HSC-T6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P<0.01),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醉鱼草苷Ⅳ可体外抑制HSC-T6的增殖和活化,对肝纤维化有潜在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有关.

    作者:陈月圆;李典鹏;黄永林;卢凤来;刘金磊;文永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天舒滴丸成型工艺及体外溶出度

    目的:优化天舒滴丸的制备成型工艺,并建立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光滑圆整率、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阿魏酸为溶出指标,采用小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药物基质1:2,PEG6000-S40 3:1,冷却剂管口温度(25~30)℃,滴速60~65 d·min-1;滴丸在10 min内阿魏酸累积溶出率超过85%,15 min内基本溶出完全.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对工业化生产有帮助,所得滴丸溶出度好.

    作者:张爱丽;毕宇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伤寒论》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

    目的:在建立《伤寒论》常用73味“药力”的基础上,根据“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原理,将《伤寒论》中药、方、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客观的相对精确数据要求的数学模型中,试图用现代数学语言解析中医的临床经验、药物性能和辨证术语,客观展现抽象的中医概念,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方法:应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模型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伤寒论》方证质点对应规律进行空间描述并进行数学三维解析及量化表达.结果:在获得有关《伤寒论》药、方、证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将《伤寒论》方证对应质点图形化、量化显示在模型软件的空间坐标系中,通过数学三维解析使传统的中医方证对应规律图形化、量化表达.结论:利用模型软件可以清晰地演示《伤寒论》中药、方、证质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轨迹,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的同时,也客观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辨过程,为中医的量化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作者:路振宇;包巨太;王国权;郑彩慧;齐峰;晏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同粒径炉甘石体外透皮渗透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炉甘石洗剂对体外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用滴定法测定氧化锌的渗透量,并计算透皮速率常数、滞后时间.结果:氧化锌的体外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中1000目粒径炉甘石体外渗透效果相对较好.结论:随着炉甘石粒径的减小,氧化锌的累计渗透量有增高趋势,有利于透皮渗透.

    作者:张杰红;彭月;韦正;刘友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柴胡总皂苷提取物体外溶血作用

    目的:考察柴胡总皂昔提取物的溶血作用和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柴胡皂苷的溶血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结果:柴胡总皂苷质量浓度为在0.01,0.02 g·L-1时,其溶血曲线呈S形,溶血当量为0.01 mg,溶血指数为1∶10万,抗氧化剂与柴胡总皂苷组溶血率低于同浓度柴胡总皂苷组.结论:柴胡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溶血作用,且溶血强度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剂的加入能减轻柴胡总皂苷的溶血作用.

    作者:张国松;封传华;罗晓健;胡鹏翼;肖志强;王跃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珍珠粉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建立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鉴定珍珠粉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药用珍珠及市售珍珠粉进行分析鉴定,分别获得了其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以药用珍珠为标准对各组市售珍珠粉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除3*和6*外,其余几种市售珍珠粉与标准药用珍珠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可简便、快捷、直观的对珍珠粉进行真假鉴别,能以图形与数据实现对珍珠粉的质量控制,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较好的珍珠粉质量控制及鉴定的方法.

    作者:王勇;韩墨;葛尔宁;马强;周大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消瘀贴贴脐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

    目的:观察消瘀贴贴脐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40名患者按1:1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消瘀贴贴脐,对照组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0.93 g/次,2次/d).均15d为1个疗程(月经前),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盆腔血流等疗效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盆腔静脉血流等方面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消瘀贴贴脐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梅;姚石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基于中药药性加权计算的中医方剂评价方法

    目的:构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得到该方剂的具体功效及适应症.方法:通过构建中医方剂数学模型,将数字化信息进行权值计算,把计算数值放人中医知识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得到分析结果.结果:经测试该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经典方剂测试功效与实际功效的对比其准确率可到达83.3%.结论:该方法能够用于中医方剂的评价,具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赵汉青;江依法;葛鑫;黄红艳;李芳;李阳;叶晴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黄芪消肿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目的:观察黄芪消肿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150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经验方黄芪消肿汤,对照组应用滑膜炎冲剂.28 d为1疗程.结果:试验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41例,有效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6%.总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消肿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

    作者:杜文生;徐英敏;韩付伟;郭会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

    目的:研究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同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杯碟法对千里光花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2个化合物,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59%,主要成分为(E)罗勒烯(14.60%),橙花叔醇(13.57%),α-蒎烯(12.95%),(Z)罗勒烯(11.67%),2-萘胺(6.98%);千里光花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没见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析结果可为千里光花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甘秀海;王瑞;梁志远;赵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RNA干扰研究波形蛋白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不同中医治法的调节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波形蛋白( vimentin,VIM)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VIM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实验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实验组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检测各组大鼠肝癌组织(正常组取肝组织)VIM表达的差异;根据人VIM基因编码区设计2个siRNA靶点,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Reahime-PCR检测转染前后该基因的表达差异,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芯片结果显示,VIM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芯片读数为正常组10倍以上),健脾和活血治法明显下调其表达;采用MTT法筛选到一个VIM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脂质体转染144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72 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转染效率为50%).结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赖于VIM基因的高表达,健脾和活血方药能显著下调该基因表达.

    作者:胡卫;方肇勤;梁超;管冬元;吴中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AA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强的松组、中药+强的松组,其中正常组10只,其余各组均为20只.模型组、中药组、强的松组及中药+强的松组按100 mg·kg-1·d-1剂量予马兜铃酸A纯品连续ig3 d建立AAN模型;从实验第6天开始,中药组予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按生药量计为3.55 g·kg-1·d-1,10 mL·kg-1 ·d-1)ig,强的松组予强的松(0.5 mg·kg -·d-1 )ig,中药+强的松组予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3.55 g·kg -·d-1)+强的松(0.5 mg·kg-1·d-1)ig,模型组和正常组则予蒸馏水10 mL·kg-1·d-1ig;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以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mRNA,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强的松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药+强的松组的作用佳(P<0.05).TUNEL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管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模型组则有大量凋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强的松组凋亡细胞数均减少(P<0.05);而中药+强的松组凋亡细胞数减少为明显(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参与了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能减轻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但联合强的松治疗疗效更佳.

    作者:史伟;黄仁发;陈延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李萍萍:坚持中西医结合开拓肿瘤治疗新途径——记北京肿瘤医院李萍萍教授及其科研团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妇炎康灌肠剂的HPLC指纹图谱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妇炎康灌肠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归属.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4 mol·L - KH2 PO4(含0.1%H3PO4)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 -,柱温为30℃.结果:得到分离度较好的妇炎康灌肠剂的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3个指纹特征峰,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同时结合复方药物、阴性样品及单味药的物质信息,确定了特征峰的来源.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强、重复性较好,对妇炎康灌肠剂的质量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廖广华;原素;赖小平;谢称石;陈小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座疮56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座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6例,予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44例子中药内服.2组均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中药.

    作者:陈永忠;符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