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磊磊;刘乃强;王雪芹;李振国;邢向伟
目的:观察乌药对胃实寒模型大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大鼠采用寒冷刺激法造模3d制备胃实寒模型,按前后体重差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吗丁啉组、红花水煎液组、乌药水煎液组、乌药挥发油组、乌药醇提液组、乌药水提乙醚萃取物组、乌药醇提乙醚萃取物组,乌药各提取物给药剂量均为生药1.64 g·kg-1,第4d造模后10 min,给药组ig相应药液10 mL·kg-1,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h后进行第2次给药,以酚红法测定胃排空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AMP,cGMP,MTL和血清GA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5),cGMP,cAMP/cGMP降低(P<0.05),cAMP,GAS,MTL值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乌药水煎液、乌药挥发油、乌药醇提乙醚萃取物能明显抑制胃排空率(P<0.05或P<0.01);乌药水煎液和乌药挥发油能明显升高cAMP含量(P<0.01),乌药水煎液、乌药挥发油、乌药醇提液、能够明显降低cGMP含量(P<0.0l),乌药水煎液、乌药挥发油、乌药醇提乙醚萃取物能明显升高cAMP/cGMP(P<0.01).结论:乌药水煎液、挥发油和醇提乙醚萃取物组能够明显抑制胃排空,明显升高cAMP/cGMP.
作者:聂子文;郭建生;陈君;张猛;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优选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从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柱长、滴头内径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滴丸成型佳工艺为PEG4000-PEG6000(1:7)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1:3,药液熔融温度(82±2)℃,冷凝液甲基硅油,冷凝柱长15 cm,冷凝温度(1~3)℃,滴头内径3.0 mm,滴速30 d-min -1.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所制滴丸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
作者:杜艳;丁红;韩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玉米粗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随机分成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玉米粗多糖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连续ig7 d).ip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 HC50)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玉米粗多糖可显著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并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P<0.001).结论:玉米粗多糖可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作者:母海成;金在久;施溯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13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胃瘫缓解时间(16.60±7.21)d.痊愈率7.69%;有效率92.31%.症状显效率30.77%;症状有效率69.23%.结论: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有助于胃癌术后胃瘫的恢复.
作者:杨中;杨国旺;徐咏梅;唐武军;韩冬;张萃;王笑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 <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冯高飞;杨钦河;纪桂元;王文晶;何秀敏;张玉佩;李树成;闫海震;黄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制备山茱萸纳米软胶囊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山茱萸纳米混悬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脂溶性成分熊果酸、水溶性成分马钱苷的含量.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1.132 ~5.660 μg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8.90%,RSD 1.85%;马钱苷进样量在0.176 ~0.880μg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9.12%,RSD 1.2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山茱萸纳米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乐;李兴华;马小亚;雷建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不同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EG-20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5μm×0.32 mm×30 m);气化室温度280℃,FID检测器,温度300℃,柱温初温165℃,保持3 min,以3.5℃·min -1升至205℃,然后以35℃·min-1升至230℃,保持22 min.载气氮气(99.99%).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媒,提取10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生品及5批不同产地炮制品中的脂肪油,经甲酯化后,以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亚油酸在0.122 3~ 1.958 1μg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油酸在0.039 2~0.626 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棕榈酸在0.037 2~0.596 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各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均以亚油酸含量为高,炮制前后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的质量控制.
作者:卢淑君;杨燕云;许亮;康廷国;王海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醉鱼草苷Ⅳ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醉鱼草苷Ⅳ处理HSC-T6,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醉鱼草苷Ⅳ对HSC-T6增殖的影响.采用20,14,9.8,6.86 mg·L-1醉鱼草苷Ⅳ干预细胞24 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的表达;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醉鱼草苷Ⅳ对HSC-T6凋亡的影响.结果:醉鱼草苷Ⅳ可显著抑制HSC-T6的增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醉鱼草苷Ⅳ(6.86 mg·L-1)对HSC-T6 Col-ⅢmRNA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醉鱼草苷Ⅳ(9.8 mg·L-1)对细胞分泌羟脯氨酸(Hyp)和HSC-T6 Col-Ⅰ mRNA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及对HSC-T6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P<0.01),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醉鱼草苷Ⅳ可体外抑制HSC-T6的增殖和活化,对肝纤维化有潜在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有关.
作者:陈月圆;李典鹏;黄永林;卢凤来;刘金磊;文永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烯、β-榄香烯)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甲醇(B)-水(C),梯度洗脱(0 ~ 20 min,30% ~65%A,40%~30% B;21 ~30 min,65%A,30%B),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6 nm.结果: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分别在为43.72~2 186,44.37 ~2 219,15.49 ~774.4,28.30~1 415,40.13 ~2007,16.74 ~837.0 n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6%~103.9%;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重复性试验RSD< 1.2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莪术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文庭;祝明;陈碧莲;唐登峰;张鹏;程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微波协助提取法与药典法提取欧前胡素优势.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结果:微波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溶剂乙醇.欧前胡素在0.01 ~0.2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97.48% (n =6).结论:微波提取法较药典法提取欧前胡素更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一种符合环保绿色理念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检测白芷药材中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含量.
作者:方婧;付梅红;杨洪军;张贝贝;王祝举;杨岚;张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胆胰宁(DYN)对慢性胰腺炎(CP)大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该方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的方法制造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柴胡汤丸组,胆胰宁低、高剂量组,观察胆胰宁治疗4周后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胆胰宁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提高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SOD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胰宁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降低大鼠血清及胰腺MD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胰宁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胰腺炎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SOD活性,降低其血清及胰腺组织MDA的含量,能够有效地对抗慢性胰腺炎形成过程中的胰腺组织损伤,从而对慢性胰腺炎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作者:赵铁华;唐晓勇;盛丽;刘国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优选芪葵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金丝桃苷及二苯乙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芪葵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贾媛;恽菲;常星洁;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对银甲丹治疗甲亢(Graves’病)阴虚火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Graves’病,又符合中医“阴虚火旺证”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银甲丹组和单用西药组,进行了3个月的疗效观察.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抗体及细胞因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银甲丹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异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方面优于单用西药组(其中甲状腺肿大方面银甲丹组近43%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激素水平呈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银甲丹组治疗甲亢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
作者:叶丽芳;戴芳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优选复方百部颗粒组方药味的配伍比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从多因素、多水平对复方百部颗粒3味药止咳有效部位进行佳配伍比例的动物药效学研究,以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及酚红排出量为考察指标,从中得出佳配伍比例.结果:经实验得出佳配伍比例为:百部24 g,桔梗12g,紫菀12g.结论:此复方配伍比例研究方法切实可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颖娟;郭阿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山芝麻水提物( helicteres angustifolia)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山芝麻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50 mg· kg -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天及停药第7天,取静脉血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含量.治疗后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拉米夫定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迅速降低,停药后立即反跳;山芝麻高、中剂量组用药7,14 d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仍表现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及停药过程中山芝麻低剂量组血清DHBV-DNA变化不明显.镜下观察显示山芝麻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鸭肝脏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山芝麻在鸭体内有一定的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
作者:黄权芳;杨辉;韦刚;林兴;张士军;黄仁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小儿泻痢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分析过程中,盐酸小檗碱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效果好,盐酸小檗碱进样浓度在0.03 ~0.48 g·L-1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97.36%,RSD 1.41%(n=6).结论:采用此法测定小儿泻痢片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所建的标准可用于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玉琼;刘文炜;李凤;刘建华;霍昕;杨迺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梅笠草素(1)、齐墩果酸(2)、熊果酸(3)、鹿蹄草素(4)、香草酸(5)、pomolicacid(6)、maslinic acid(7)、colosic acid(8)、3-β-O-α-L-arabin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9)和ziyuglycoside l(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普通鹿蹄草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为首次从鹿蹄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园园;陈晓辉;金哲史;毕开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血浆中8-乙酰哈巴苷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大鼠不同给药途径给予8-乙酰哈巴苷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分别注射和灌胃8-乙酰哈巴苷,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异丙醇-水(1.8:10.2:88),检测波长207 nm,流速1.0 mL·min-1,绘制药-时曲线,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8-乙酰哈巴苷在血浆中的回归方程为Y=613 753.13X -86 995.55(r =0.999 2),在0.015 3~22.995 μg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个剂量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0.59%,0.38%,0.55%;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9%,2.1%,1.5%.回收率分别为94.89%,95.85%,95.25%.灌胃途径在体内基本检测不出;注射途径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21.15±3.36),(24.26±5.50),(16.58±5.65) min;tmax分别为(4.98±0),(4.98±0),(4.98±0) min;Cmax分别为(2.25±1.41),(0.09±0.03),(0.02±0.007) g·L-1.结论: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操作快速简便,可用于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注射给予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快且不完全,消除相对较慢,但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房室模型拟合分析为一房室模型.
作者:刘德文;张毅;李德凤;王锦玉;游云;曹岚;王芳;冯伟红;刘晓谦;陈两绵;仝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藏药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离鉴定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得率为3.08%,分离得到47个色谱峰,鉴定出40种成分,主要成分是四十四烷(30.63%)、三十六烷(20.15%)、二十八烷(16.27%)、DL-α-生育酚(8.39%)、二十七烷(6.29%)、亚麻酰氯(1.87%)和石竹烯(1.64%)等.结论: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是藏药甘扎嘎日的药效组分之一.
作者:热增才旦;刘斌;刘慧;董芳;王英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考察柴胡总皂昔提取物的溶血作用和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柴胡皂苷的溶血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结果:柴胡总皂苷质量浓度为在0.01,0.02 g·L-1时,其溶血曲线呈S形,溶血当量为0.01 mg,溶血指数为1∶10万,抗氧化剂与柴胡总皂苷组溶血率低于同浓度柴胡总皂苷组.结论:柴胡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溶血作用,且溶血强度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剂的加入能减轻柴胡总皂苷的溶血作用.
作者:张国松;封传华;罗晓健;胡鹏翼;肖志强;王跃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