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汪洁

关键词:肺结核, 肺癌, 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 分析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类型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癌病理分型鳞癌30例、腺癌12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非小细胞癌占95.8%,以鳞癌多见.血CEA测定阳性率达54.2%,其中腺癌高达83.3%,有临床意义,而PPD试验强阳性率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达到50%以上,故亦有临床意义.结论 临床医师在关注肺结核患者时,应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在明确肺癌的前提下,亦不能忽视并发肺结核,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身干预改善结核病患者睡眠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身干预对改善结核患者睡眠改变的影响及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在睡眠形态紊乱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与情绪渲泄、认知行为干预、及针刺按摩等心身干预方法.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率(70%)明显大于对照组(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变化比较,观察组病灶显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身干预可明显改善结核患者的睡眠形态,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提高免疫力,具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段修英;李士娥;邱清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日常用药也需要做正确宣教

    日常用药,广泛应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吃药看起来非常平常和容易,但正确用药也有很多学问和应遵循的医学知识.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应了解患者有关过敏史,使用中需加强病情观察,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日常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许京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术毕前追加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比较

    目的 比较术毕前追加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80例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均以咪哒唑仑、维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诱导,以异氟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术毕前10min静脉注射追加芬太尼1μg/kg(Ⅰ组)、舒芬太尼0.15μg/kg(Ⅱ组).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的呼吸次数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比Ⅰ组苏醒和呼吸情况更平稳.结论 在复合麻醉中于患者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EA的发生,且比应用芬太尼更为安全.

    作者:陈永凤;笱晓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眼眶肿瘤中警惕绿色瘤存在

    绿色瘤(chloroma)是指幼稚粒细胞在髓外部位形成的局限性实体肿瘤,因新鲜肿瘤组织切面呈绿色而得名[1],眼眶绿色瘤是白血病在眼眶的一种特殊表现.收集我院眼眶绿色瘤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42岁,病程45d~8年,受累眼眶左侧3例,双侧4例.

    作者:王敏;尹建明;申宝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次性胃管代替肛管进行肛门排气排便的护理

    脑梗死后并发肠道动力功能紊乱较为少见,原因不明,可能与中枢神经受损后所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临床表现为腹胀,不能自主排便、排气.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如治疗护理不当,极易诱发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失调、肛周皮肤黏膜破损、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1].

    作者:肖汝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对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重点大多集中在新鲜骨折和早期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以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为常用,但临床上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合并完全或不完全性截瘫病例究竟应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报道不多.笔者自2000~2008年共收治12例患者,均采用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梦锦;万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130例护理体会

    自2003~2008年,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剂量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肝脏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口服大剂量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中药;对照组21例,口服甘利欣、肌苷、维生素C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P<0.05),但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剂量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宁煜;曾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454例发热患者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是否在体温≥38℃时采血、血培养次数,采血前2周是否使用抗生素,血培养阳性与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筛选.结果 血培养次数与血培养阳性率有关(OR:2.15,95%CI:1.43~3.23),性别、年龄、体温,采血前2周是否使用抗生素与血培养阳性结果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反复多次血培养有助于提高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

    作者:罗淼;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陈梅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妇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防范

    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热点.由于妊娠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妊娠分娩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严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势在必行.目前,发生于妇产科领域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通过对临床多例医疗纠纷的分析,以及医疗风险的进一步认识,强化技术、理论以及法律观念在妇产科医疗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兵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七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七,别名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甘、微苦、温,归肝胃、大肠经.功用主治: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打瘀血、创伤出血、瘀肿疼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三七以颗粒大、坚实、滑身、无枝者为优,三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3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

    作者:刘晓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钠肽、睾酮及血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近年来一些新的肽类细胞因子被不断发现参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心力衰竭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重要的是多种神经体液因子的参与,促使心力衰竭持续发展.下面就CHF与脑钠肽(BNP)、睾酮(T)、血尿酸(U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作者:刘海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梗死性异常Q波71例临床分析

    异常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也常发生于其他的疾病,本文通过分析71例有异常Q波的患者,旨在探讨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1 资料及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2月-2008年3月的住院患者71例,其中男45例、女26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57.6岁.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异常Q波,且其Q波的宽度>0.04s,Q波的深度>1/4R波,若额面电轴在+30°~0时的Ⅲ导联或90°时的aVL导联其QRS图形可类似aVR导联,其Q波仍属正常范围而予以排除.

    作者:徐庚许;赖运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非典型心肌梗死12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ECG)特征.但老年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极易误诊误治.笔者对我院2003-2007年住院的12例老年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62~78岁,中位年龄70岁.其中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2例,高血脂症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糖尿病2例,2例发病前无其他疾病.

    作者:陆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肺栓塞15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栓塞(APE)是栓子填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因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院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肺栓塞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肺栓塞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4~72岁,其中50~70岁10例占66.7%.

    作者:刘丽梅;刘晓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囊癌的CT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1],以往术前误诊率较高,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T和MRI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5例,分析其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梗死10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继发性出血,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我院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0例,经治疗好转9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7岁,既往有高血压8例,高血脂9例,高血糖6例,风湿性心脏病及冠心病3例,病初尿激酶溶栓治疗1例.

    作者:聂桂红;宋书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1 31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将1 316例早孕要求无痛人流妇女,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受术者意识消失后进行人工流产术,必要时缓慢追加50mg丙泊酚;对照组:同期早期妊娠妇女506例,在不用任何药物下行人工流产术.术中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出血量、人流综合征、药物不良反应及呼吸循环有关参数.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100%,无人流综合征发生,用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仍在正常范围内,呼吸偶有暂停,自行恢复,无需处理;对照组镇痛24.9%,有39例发生人流综合征.2组镇痛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阴道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效果好,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金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混合血清法测HBsAg在健康体检中的错误应用

    健康体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普遍,其中检测HBsAg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检验科为了减轻工作量,取几份体检标本混合后进行检测,若混合血清HBsAg呈阴性或未超过正常上线,则认为组成混合标本的每份血清结果均阴性.现讨论此法的可行性.

    作者:高凌文;申宝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征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