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汤梦锦;万春燕

关键词: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陈旧性
摘要:近年来对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重点大多集中在新鲜骨折和早期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以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为常用,但临床上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合并完全或不完全性截瘫病例究竟应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报道不多.笔者自2000~2008年共收治12例患者,均采用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眼眶肿瘤中警惕绿色瘤存在

    绿色瘤(chloroma)是指幼稚粒细胞在髓外部位形成的局限性实体肿瘤,因新鲜肿瘤组织切面呈绿色而得名[1],眼眶绿色瘤是白血病在眼眶的一种特殊表现.收集我院眼眶绿色瘤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42岁,病程45d~8年,受累眼眶左侧3例,双侧4例.

    作者:王敏;尹建明;申宝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及对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凯因益生(α2b干扰素 5MU)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慢性乙肝及对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凯因益生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8例,并设对照组(单用凯因益生)2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4.28×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为105×109∕L;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85×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为86.7×109∕L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以减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导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影响.

    作者:谢永忠;夏金荣;饶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常规给予硝酸类药物扩血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积等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疗程均2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徐军;杨和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误诊为难免流产1例

    患者30岁,孕2产1,因停经48d,阴道出血5d伴腹坠痛3d,于2007年4月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阴道畅,有血迹,宫颈光滑,宫口容一指,可触及一肿块,质软,不活动,子宫后位,略大.尿妊娠试验(+),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宫颈厚4.2cm,宫颈管内强光团约4.5cm×4.2cm×2.9cm,边界清内显较强回声,实性不均质.

    作者:张凯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通过健康教育降低AECOPD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老年AECOPD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选择年龄≥60岁AECOPD患者30例,进行健康教育,宣讲AECOPD知识,教育前后用量表及问卷来评定.结果 治疗依从性提高90.3%,抑郁、焦虑的症状减轻>30%.结论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保健意识、心理卫生知识、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综和医院临床医师对老年AECOPD患者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红菊;金燕芬;田陆云;田风;杨皑岚;谭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130例护理体会

    自2003~2008年,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妇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防范

    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热点.由于妊娠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妊娠分娩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严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势在必行.目前,发生于妇产科领域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通过对临床多例医疗纠纷的分析,以及医疗风险的进一步认识,强化技术、理论以及法律观念在妇产科医疗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兵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混合血清法测HBsAg在健康体检中的错误应用

    健康体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普遍,其中检测HBsAg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检验科为了减轻工作量,取几份体检标本混合后进行检测,若混合血清HBsAg呈阴性或未超过正常上线,则认为组成混合标本的每份血清结果均阴性.现讨论此法的可行性.

    作者:高凌文;申宝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身干预改善结核病患者睡眠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身干预对改善结核患者睡眠改变的影响及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在睡眠形态紊乱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与情绪渲泄、认知行为干预、及针刺按摩等心身干预方法.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率(70%)明显大于对照组(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变化比较,观察组病灶显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身干预可明显改善结核患者的睡眠形态,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提高免疫力,具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段修英;李士娥;邱清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治疗

    由于医学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年延长,全球老龄化是一种趋势.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已进入老龄社会.与年龄有关的疾病逐年增加,并以心血管、脑血管、呼吸道、肿瘤等慢性疾病为主.这些疾病造成长期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发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复杂,在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肺炎造成的医疗成本及病死率仍然很高.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 分析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类型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癌病理分型鳞癌30例、腺癌12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非小细胞癌占95.8%,以鳞癌多见.血CEA测定阳性率达54.2%,其中腺癌高达83.3%,有临床意义,而PPD试验强阳性率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达到50%以上,故亦有临床意义.结论 临床医师在关注肺结核患者时,应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在明确肺癌的前提下,亦不能忽视并发肺结核,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汪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征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梗死10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继发性出血,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我院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0例,经治疗好转9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7岁,既往有高血压8例,高血脂9例,高血糖6例,风湿性心脏病及冠心病3例,病初尿激酶溶栓治疗1例.

    作者:聂桂红;宋书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围手术期运用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者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前生理、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运用舒适护理有利于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56例麻醉

    近年来我院实施老年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PCNL)56例.现对麻醉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ASAⅠ~Ⅲ级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老年患者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60~76岁.硬膜外麻醉31例(ASAⅠ~Ⅱ级患者);全麻25例(ASAⅢ级患者).

    作者:赵兵;刘文东;刘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疗养院保障人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及应对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疗养院保障人员职业倦怠对圆满完成疗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江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析糖尿病并发肺结核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为常见.

    作者:孙志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对策

    肺心病是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结构和功能异常,致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肥厚与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心脏病[1],是临床的常见病.此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急性期紧急多变,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作者:景燕萍;聂玉梅;张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术毕前追加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比较

    目的 比较术毕前追加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80例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均以咪哒唑仑、维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诱导,以异氟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术毕前10min静脉注射追加芬太尼1μg/kg(Ⅰ组)、舒芬太尼0.15μg/kg(Ⅱ组).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的呼吸次数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比Ⅰ组苏醒和呼吸情况更平稳.结论 在复合麻醉中于患者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EA的发生,且比应用芬太尼更为安全.

    作者:陈永凤;笱晓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伤性窒息合并外伤性脑梗死1例

    创伤性窒息是闭合性胸部损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病征,其发生率占胸部损伤的2%~8%[1].创伤性窒息合并外伤性脑梗死更为少见.我院近日收治1例创伤性窒息合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被砖墙砸伤致呼吸困难,双下肢活动障碍4h入院.

    作者:成永晖;曹相原;丁欢;杨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