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常规白细胞大幅变化的原因分析

杨军;郭渝

关键词:血常规, 白细胞
摘要:血常规位居三大常规之首,是临床离不开的检验项目.虽然现在血球计数仪已经发展到五分类、自动推片等先进的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于血常规的一些基本问题,部分检验人员不能说出所以然,临床医师也缺乏相应认识,反而对检验科的结果大加怀疑.鉴于此,笔者特收集了两个病例,加以分析说明.1 病例简介 病例1[1].白细胞检查结果见表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将9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次肌注甲氨蝶呤.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达96.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较单用甲氨蝶呤治愈率高.

    作者:隆益会;张琴;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RAA)水平,探讨是否RAAS的激活是2者共同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正常人、112例单纯糖代谢异常患者、101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27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RAA水平和活性. 结果3组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IGM常组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肾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醛固酮水平与空腹血糖、肾素、收缩压、血管紧张素Ⅱ高度相关.结论 高血糖和原发性高血压同样存在RAAS的激活,组织水平干预醛固酮应该成为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个治疗目标.

    作者:王霞娟;卜瑞芳;顾敏峰;蒋艳敏;沈泓;许岚;邓振霞;吴小庆;黄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常用人工泪液对干眼症患者自觉症状、体征的改变和对角膜上皮障碍的临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干眼患者 268眼,根据用药不同分成2组:倍然组134眼;泪然组134眼.观察指标包括:用药前,用药后1、2、4、6、8干眼症状、荧光素染色、BUT、Schirmer′sⅠ试验.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 倍然组、泪然组用药4周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倍然组烧灼感、异物感症状较泪然组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2组BUT时间明显延长,4周后倍然组BUT较泪然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2组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减少,4周后倍然组明显少于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Schirmer′sⅠ试验结果各时间点2组均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然、泪然对干眼患者自觉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均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倍然、泪然均有不同程度促进角膜上皮修复作用,倍然舒适度高,疗效显著.

    作者:周秀芹;丁本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 分析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类型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癌病理分型鳞癌30例、腺癌12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非小细胞癌占95.8%,以鳞癌多见.血CEA测定阳性率达54.2%,其中腺癌高达83.3%,有临床意义,而PPD试验强阳性率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达到50%以上,故亦有临床意义.结论 临床医师在关注肺结核患者时,应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在明确肺癌的前提下,亦不能忽视并发肺结核,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汪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梗死性异常Q波71例临床分析

    异常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也常发生于其他的疾病,本文通过分析71例有异常Q波的患者,旨在探讨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1 资料及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2月-2008年3月的住院患者71例,其中男45例、女26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57.6岁.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异常Q波,且其Q波的宽度>0.04s,Q波的深度>1/4R波,若额面电轴在+30°~0时的Ⅲ导联或90°时的aVL导联其QRS图形可类似aVR导联,其Q波仍属正常范围而予以排除.

    作者:徐庚许;赖运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谷维素引起荨麻疹1例分析

    患者,女,32岁,因经常失眠、疲乏,心悸于2008年4月5日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无阳性发现,故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给予口服谷维素、地西泮药物治疗,嘱在晚睡前服用地西泮5mg,谷维素10mg.服药后1h突然感觉皮肤刺痒,胸腹部出现红色丘疹和斑块,用手指搔抓时瘙痒加剧,丘疹和斑块迅速遍及全身随即就诊,详细追问病史,既往未用过谷维素,近日也未服用过其他药物,亦未进特殊食物.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130例护理体会

    自2003~2008年,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及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迅速上升, 发病率已达2%~3.6%[1],仅次于恶性肿瘤与心脑血管疾病,位于第三.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 , 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 ,造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失衡 ,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素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梗死10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继发性出血,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我院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0例,经治疗好转9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7岁,既往有高血压8例,高血脂9例,高血糖6例,风湿性心脏病及冠心病3例,病初尿激酶溶栓治疗1例.

    作者:聂桂红;宋书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误诊为难免流产1例

    患者30岁,孕2产1,因停经48d,阴道出血5d伴腹坠痛3d,于2007年4月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阴道畅,有血迹,宫颈光滑,宫口容一指,可触及一肿块,质软,不活动,子宫后位,略大.尿妊娠试验(+),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宫颈厚4.2cm,宫颈管内强光团约4.5cm×4.2cm×2.9cm,边界清内显较强回声,实性不均质.

    作者:张凯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5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CI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直径0.4~1.6cm. 腔隙性脑梗死53例(94.64%),大病灶性脑梗死3例(5.36%);病灶位于内囊26例,基底节15例,放射冠区7例,丘脑3例,脑干2例.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18例(32.14%),糖尿病、高脂血症18例(32.14%),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8.92%).结论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为SCI的危险因素.SCI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

    作者:王瑞彩;王秀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源性早产产妇的心理护理

    妊娠在28周末至37周末以前终止妊娠者称早产,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15%[1].早产儿病死率高,存活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亦较多.一些产妇由于产科并发症的影响,继续妊娠会对母婴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而不得不采取医疗干预,提早结束妊娠,称医源性早产.

    作者:黄爱银;黄祝娇;关葵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果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用专用溶剂稀释后为无色的透明溶液,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果糖注射液是一种能量和体液补充剂,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两者的药物说明书上均未说明双方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姜华萍;余知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压疮的防治

    压疮初称为席疮,再发展称为褥疮,现称之为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它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1].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2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能够抗炎,缓解气道痉挛,减轻肺氧化损害,明显改善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成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体温单书写质量缺陷分析及对策

    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从入档病历中随机取120份,分析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并采取改进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2种方案评价探讨

    目的 分别采用胰岛素泵(CSⅡ)、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方法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20例、MDI组33例,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 CSⅡ组胰岛素用量少,HOMA-IR降低明显,IAI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少.结论 C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MDI.

    作者:唐志浩;徐贞;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囊癌的CT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1],以往术前误诊率较高,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T和MRI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5例,分析其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运用体会与建议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绿色药品的认识和理念越来越高,中医中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赞同,对中药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中药汤剂已经远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与节奏.煎药时间长、携带不方便,特别是中药煎煮要求以银具、陶瓷、砂锅煎煮为佳,而人们日常生活大多采取铁锅煎煮,对药效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黄建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疗养院保障人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及应对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疗养院保障人员职业倦怠对圆满完成疗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江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