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吴海燕

关键词:超声, 监护, 宫腔镜
摘要: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诊子宫腔内病变[1].超声的介入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并在直视下诊断宫腔内、肌壁间及盆腔病变.超声对宫腔镜手术能起到较好的引导和监护作用.本文对22例临床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纵隔子宫、宫腔粘连或节育环嵌顿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镜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予板蓝根冲剂治疗.2组均给予退热、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超声影像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CT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情况下,观察超声波在术前定位、术中探查颅内多发血肿及术后对危重患者床旁监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超声显像仪对18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术前A超筛查,对疑有颅内多发血肿、急性脑膨出实时术中B超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经骨缺损区进行水平、矢状、冠状滑行扫查. 结果术中扫查2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16例;血肿清除后,减压不充分,同侧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4例,术后B超复查,出现迟发性血肿5例,B超发现与手术发现基本一致. 结论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对术中急性脑膨出明确原因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也能准确诊断,在大型灾害后72h,CT机未维修好的情况下,超声波在术前、术中、术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爱平;李萍;唐运涛;刘伦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用美能联合苦参素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113例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联合谷胱甘肽(阿拓莫兰)稀释后静脉滴注,均每天1次,4周为1疗程,观察有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低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能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纤维化、促进肝细胞生长修复、防止肝硬化发生的作用.

    作者:钟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1例

    患者,女,67岁.因头痛、呕吐1d,意识模糊3h入院.1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头痛,以颈枕部为著,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状,量约300ml.四肢活动自如,血压正常,无发热、抽搐、腹泻等.

    作者:赵红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出生后1周内新生儿呕吐194例临床分析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也是促使家长带患儿就诊的首要原因.其病因复杂,尤其是<1周的新生儿(即早期新生儿)其处于疾病的高发期,而许多症状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家长及医务人员忽视,且临床鉴别较为困难,而对于呕吐及早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本文对194例新生儿呕吐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世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偏头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谷维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72%,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陈文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27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为单纯脑肿胀者74例,为对侧迟发性血肿者51例,而为同侧迟发性血肿者2例.共死亡68例(53.5%),其中47例因脑疝导致中枢衰竭死亡. 结论通过钻孔探查和(或)CT检查,及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尽早正确处理极其重要,是抢救此类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建波;杨清;周明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28例麻醉处理体会

    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多因病程长,心脏代偿性扩大,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并且常合并肺及体循环淤血、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等,围术期麻醉管理难度大.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28例,现总结麻醉管理经验如下.

    作者:包锁柱;马玉华;韩玉霞;秦大兵;包兴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留置导尿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痴呆患者在逐年增加,其中有相当大比例患者在晚期存在尿急、尿频、尿失禁、尿滴漏、尿不尽、尿潴留等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家庭及养老机构对患者的照顾带来困难,终因需要留置导尿等送到老年科治疗.

    作者:熊玉芳;黄英;李留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乳腺癌患者是一组特殊的患者,她们承受着生命和女性美都将受到损害的双重威胁.患者常表现为焦虑与恐惧,对未来失去信心,易产生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

    作者:李爱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价值

    心腔黏液瘤为心脏原发性肿瘤,其中以左房发病率高,其次为右房,左室及右室发病率较低.现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心脏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民;付世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病变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测定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组),另选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分别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分离血清检测葡萄糖(Glu).结果 T2DM组空腹血糖(FPG)为(11.9±6.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7)mmol/L(P<0.01);有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5);而2组间PCT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有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MPV和PDW明显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2组间PCT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中血小板参数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宝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硬化115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因此而死亡.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患者115例,经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型超声检查、食管吞钡X线和CT检查综合分析得出诊断,部分病例得到病理证实,现将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克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先锋必存在配伍禁忌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是喹诺酮广谱抗菌药,适用于全身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全身各个部位的感染.先锋必(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溶媒结晶型)为第3代头孢菌素,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枸橼酸杆菌属等肠杆菌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有良好抗菌作用.

    作者:李庆周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50%葡萄糖注射液对溃疡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3例溃疡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8例.2组均给予碘伏消毒后,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创面;治疗组将50%葡萄糖注射液均匀涂抹在溃疡面上,再用红外线灯照射,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晶;阚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岩黄连注射液,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栀黄注射液,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有效.

    作者:赵永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425例麻醉体会

    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开展,改变了传统开放手术外科治疗方式,具有切口小、患者痛苦少、治疗彻底等优点.我院2006年8月-2009年1月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425例,现就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赵兵;刘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痛风的治疗现状及预防原则

    痛风以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失常所致血尿酸增高,并伴有结缔组织内尿酸钠结晶沉着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并可出现关节致残及肾功能不全.

    作者:高雪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舌象观察与中医护理

    舌象是祖国医学在诊断疾病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因此观察舌象在临床护理中亦为重要.

    作者:张富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胸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剂量探讨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合理剂量和效果.方法 120例普胸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30μg/h+PCA 7.5μg/次,锁定时间15min),B组(舒芬太尼3μg/h+PCA 0.5μg/次,锁定时间10min),C组(舒芬太尼4μg/h+PCA 0.5μg/次,锁定时间15min),D组(舒芬太尼5μg/h+PCA 0.5μg/次,锁定时间30min),记录术后4、8、16、24、48h的疼痛、镇静、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记录镇痛泵输注情况、实际及有效按压次数,计算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 4组间镇静、情绪、睡眠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PCA泵按压次数少,B、C、D组单位时间实际用药量大致相近.结论 普胸外科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佳剂量为5μg/h,且恒速输注比反复追加给药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杨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