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脑卒中11例临床分析

刘学军;唐冬梅;王一兰;欧阳春;王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并发症, 脑卒中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患病率、至残率均有所增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并且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现就我院于2003~2006年收治的COPD例5 218例,发生脑卒中11例,死亡5例,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肾结石不合理用药致急性尿潴留1例

    患者,男,74岁.因右侧腰部疼痛4d,排尿困难1d入院.入院前4d,患者突感右侧腰部疼痛较剧烈,并向会阴部放射,同时感右侧腰部酸胀,无发热.拟诊为右肾结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每天2次;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维生素C 3.0g+肌苷0.4g+维生素K1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B6 0.2g+山莨菪碱1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

    作者:贺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执行力在执行之外

    执行力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在医院也不例外.不少医院领导说到医院内管理问题,都会提到执行力,觉得执行力差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重大问题.于是,医院领导在各种场合不断呼吁需要加强执行力,批评各级人员缺乏执行力,分发关于执行力的书籍,甚至组织专业讲师进行培训,但收效甚微.

    作者:赖鸿辉;肖友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根克通)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USC)、N-末端脑纳素前体(NT-proBNP)、心功能(纽约NYHA分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VI)、NT-proBN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不全.

    作者:董光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以根治性切除,辅以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笔者通过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肺结核并发双侧自发性气胸1例

    患者,男,30岁,农民.因咳嗽、盗汗,院外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1d前正常用力后突感胸痛,胸闷、气紧,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2h,于1997年12月14日急诊入院.入院时T 36.5℃,P 120次/min,R 50次/min,BP 120/90mm Hg(1mm Hg=0.133kPa),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端坐呼吸,气急、紫绀,气管右偏,左肺叩诊呈鼓音,右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消失.

    作者:谢成彪;杨德贵;李雪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实施星级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者在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的同时,有时陷入护士职业倦怠、消极应对的困境,质量控制成效甚微,难以达到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水准,导致护理风险隐患层出不穷,护理质量难以提高.从2007年开始,我院实施了护理星级服务,在全院护理单元广泛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经过近2年的运行,各项护理工作有了很大起色,患者满意度直线提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就我院具体的一些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新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而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20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患儿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86例,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同时伴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一项或多项改变.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红霉素仍为首选.

    作者:高秀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如何防范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一个护士的首要任务.

    作者:梁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术中低体温对实验动物模型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低体温对实验动物模型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90~220g.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术中不采取任何保暖措施,术中皮温29.4~30.5℃;保温组30例,术中使用暖水袋保暖,术中皮温33.7~34.5℃.比较2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皮肤温度、心率、清醒时间、寒颤、躁动及病死率.结果 与保温组相比,常规组皮肤温度降低,心率增快,清醒延迟,寒颤、躁动及病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低体温使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术后存活率降低.

    作者:蒋正英;喻永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观察不同部位脑卒中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 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将脑卒中患者的CT/MRI定位与MOCA的7个分项目(定向力ORT、视空间与执行功能EF、命名NAM、记忆MEM、注意ATT、语言功能包括复述与流畅性LANG、抽象概括ABS)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0例患者中脑梗死63例,脑出血37例,其中额叶卒中15例,顶叶15例,颞叶12例,枕叶8例,丘脑14例,基底节20例,小脑8例,脑桥8例.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相关(P<0.05).枕叶、脑桥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P>0.05).(2)额叶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EF、ORT、MEM、ATT、ABS损害明显;顶叶卒中与认知功能的NAM、MEM、ATT、EF损害有关;颞叶卒中与LANG和EF损害有关,枕叶卒中患者视空间及执行功能(EF)损害明显;丘脑损害语言功能(LANG)受损明显;基底节卒中患者MOCA各分测验均有损害.结论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不同部位卒中损害认知功能不同.

    作者:吴景芬;肖军;陈祥慧;冯琼华;黄雨兰;韦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是生理现象,不会产生脊神经压迫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是脊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有规律的腰、腿疼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本文根据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症的不同概念,对其实施治疗,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王洪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物所致的日光性皮炎及治疗

    日光性皮炎是由阳光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药物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也称药物日光毒.临床表现为固定红斑样、玫瑰糠疹样、荨麻疹样等皮疹,瘙痒刺痛,甚至渗出溃烂.也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黏膜损害等症状.现就1994~2009年报道的药物引起的皮炎作一综述.

    作者:孟岩;杨继章;郑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

    例1.女,33岁,因左手外伤缝合术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3ml, 患者突然跌倒,自述恶心、头晕、胸闷,继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冷.查体:HR 106次/min,R 30次/min,BP 56/34mm Hg(1mm Hg=0.133kPa).

    作者:李建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消化性溃疡病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2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在服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实施舒适护理.这一新的临床护理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外用紫金锭中硫化汞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外用紫金锭中硫化汞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硫氰酸铵滴定法.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为0.6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控制外用紫金锭的质量.

    作者:李煜明;李韶英;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现状与动态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致残的首位病因,其病死率居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是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1].目前在治疗领域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已成为紧迫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急性脑梗死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军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护理行为中的法律责任

    随着医学知识与法律观念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因医疗护理行为引起的纠纷层出不穷.护士在医疗行为中与患者接触密切,如何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责任,减少护患纠纷,是当前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护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就护理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

    作者:郑燕;孟岩;宋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68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自发性气胸的症状、体征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极易混淆.COPD患者发生气胸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凶险,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出现漏诊、误诊,将会因肺组织受压而引起患者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需及时抢救.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68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郎松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机械碎石在肾巨大鹿角形结石手术中的运用

    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9月运用机械碎石治疗76例肾巨大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18~56岁,中位年龄36.8岁,结石直径2.3~5.2cm.左肾结石28例,右肾结石46例,双肾结石2例.均有肾盂积水.

    作者:廖勇;刘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房颤合并频发室早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能改善心功能,使心律失常好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洪宝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