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建;齐亚超;张晓玲;段瑞生;岳月红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两种不同模式恐惧消退的影响.方法 AAA模式,恐惧条件化、消退训练和消退检测在相同场景进行.AAB模式,恐惧条件化、消退训练在场景A进行,消退检测在场景B进行.每个任务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10只/组),消退训练前30min分别注射L-NAME(10,20,40 mg/kg)和生理盐水.以大鼠僵直时间作为评价恐惧记忆指标.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组,进一步进行药物状态依赖效应和活动度检测.结果 AAA模式中,消退检测阶段,生理盐水组和10,20,40 mg/kg组的僵直百分比分别为(27.42±6.52)%,(30.83 ±7.15)%,(32.49±8.55)%,(38.94±11.48)%.各L-NAME组大鼠僵直水平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51,P>0.05);AAB模式中,消退检测阶段,生理盐水组和10,20,40mg/kg组的僵直百分比分别为(30.32±6.15)%,(32.83±6.64)%,(39.49±8.74)%,(49.94±10.8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仅40 mg/kg组大鼠的僵直水平明显增加(F=5.154,P<0.01).状态依赖效应检测中,与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消退和消退检测前30 min都注射生理盐水,以后类推)组相比[(26.73±5.62)%],L-NAME-生理盐水组[(48.44±10.46)%]和L-NAME-L-NAME组[(61.25±13.24)%]大鼠的僵直水平都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L-NAME对恐惧消退损伤具有任务依赖性,提示一氧化氮信号通路选择性参与某些恐惧消退学习过程.
作者:韩丽;田绍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盐酸法舒地尔组.盐酸法舒地尔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mg/kg)进行干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盐酸法舒地尔对缺血再灌注6h GluR6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方法检测盐酸法舒地尔对缺血再灌注3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6h GluR6丝氨酸的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盐酸法舒地尔组可明显抑制GluR6丝氨酸的磷酸化高峰(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每1 mm长度范围内TUNEL阳性细胞数(8.60 ±2.19)相比,缺血再灌注组3d时TUNEL阳性细胞数(40.20±2.77)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及生理盐水组(41.80 ±3.03)相比,盐酸法舒地尔组(19.80 ±2.86)降低(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GluR6磷酸化水平,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魏秀娥;荣良群;张清秀;王凯;张风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状态下大鼠胃肠动力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应激模型组,采用21d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式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对照观察两组大鼠在体胃肠道墨水推进率以及离体肠管收缩性的差异,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两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N)催产素(OT)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结果 (1)造模结束,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糖水偏好[分别(69.97 ±9.81)g,(49.05±5.98)g]低于对照组[分别(116.27±13.60)g,(83.51±3.08)g] (P<0.001),旷场实验中模型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分别(24.00 ±13.52)分,(3.90±2.51)分]低于对照组[分别(53.60±27.98)分,(11.50±8.85)分](P<0.05);(2)模型组大鼠墨水推进率[(67.33±6.24)%]低于对照组[(76.83±10.00)%](P<0.05),离体肠管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分别(1.37±0.18)g,(0.58±0.02) S-1]低于对照组[分别(1.88±0.13)g,(0.62±0.04) S-1] (P<0.05);(3)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免疫阳性物质大量表达[(59.17±16.08)个],与对照组[(6.07±3.71)个]比较显著增加(P<0.001).结论 慢性应激可造成大鼠胃肠动力功能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与室旁核内催产素表达增多有关.
作者:周恒才;周兆明;海曦;徐萌;陈哲;董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集1995年1月~2013年3月关于氨磺必利与其他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RCTs满足纳入标准,共包括1814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PANSS-N比较,均数差为MD=-0.33,95% CI为(-0.87,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P=0.23);两组之间的SANS比较,均数差为MD=-0.21,95% CI为(-1.51,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P=0.76);氨磺必利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其他SGAs组.结论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与其他SGAs相当,安全性稍优于其他SGAs.
作者:易峰;蒋幸衍;赵幸福;毛静宇;甄莉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编制父亲卷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前人研究和20多位父亲的访谈结果,编制了父亲卷入量表.以此量表对选取自3个省的1565个家庭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项目,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并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标效度.结果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的父亲卷入量表有31个条目,包含8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卷入态度,活动玩耍,陪伴照顾,关注子女,管教子女,经济支持,避免伤害,支持母亲,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94%.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RMSEA=0.05,NFI=0.95,NNFI=0.96,CFI=0.97).父亲卷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7,其中,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28,0.788,0.764,0.781,0.671,0.754,0.528,0.693.结论 父亲卷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八个因子,适合用于评估我国家庭中父亲卷入的水平.
作者:王利刚;谢东杰;周文娇;叶颖;高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生化物质改变及其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例重性抑郁患者(MDD)给予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共8周.于治疗基线及治疗末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测量患者组前扣带回皮质(ACC)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醇(MI)的浓度,并与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作比较.此外,分别对患者组在治疗前后和正常组进行执行功能测试及比较.结果 1)治疗前患者组双侧ACC三种代谢物的绝对浓度[NAA(7.36±1.67) mmol/L、Glx(11.68±1.65) mmol/L、MI(5.28±0.66) mmol/L]明显低于正常组[NAA(9.27±1.37) mmol/L、Glx(15.20±1.91) mmol/L、MI(7.80±2.73)mmol/L] (P<0.01),治疗后患者组ACC NAA及Glx的绝对浓度[NAA(9.34±2.45) mmol/L、Glx(16.79±3.96) mmol/L]较治疗前[NAA(7.36±1.67) mmol/L,Glx(11.68±1.65) mmol/L]明显升高(P<0.05).2)治疗前患者组的WCST成绩及SCWT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者P<0.01);治疗后患者组的WCST和SCWT的成绩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3)治疗后患者组ACC Glx的绝对浓度与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正相关(r=0.739,P=0.009)且分别与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0.699,P=0.017)及SCWT中的甲表完成时间成负相关(r=-0.651,P=0.030);治疗后MDD患者ACC提高的MI(r=-0.705,P=0.023)及NAA(r=-0.735,P=0.010)的浓度均与WCST中的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负相关.结论 ACC可能是对抗抑郁治疗起反应的关键脑区.治疗后重性抑郁症患者ACC提高的NAA,Glx及MI浓度可能与其执行功能的改善有关.
作者:陈丽萍;许崇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中自杀风险发生情况及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探讨凯斯勒心理量表用于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某综合性高校中抽取1400名大学生,使用自制自杀风险量表、凯斯勒心理量表以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心理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大学生群体中有21.7%的人“曾经有自杀意念”,5.3%的人“近期(近一年)有自杀意念”;4.3%的人“曾经有自杀计划”,1.0%的人“近期(近一年)有自杀计划”;1.4%的人“自杀未遂”.(2)“曾经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年龄偏小(B=-0.165,P=0.00);不同级别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之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心理状况危险度分级增高,自杀意念发生率有上升趋势(x2=60.248,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年龄越小、凯斯勒心理量表得分危险度分级越高、抑郁维度、焦虑维度得分越高的大学生,“曾经及近期(近一年)出现自杀意念”危险度增加(P<0.05).结论 凯斯勒心理量表结合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可用于较大规模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
作者:刘丹;陈跃辉;隆素素;刘涛;徐皓;康玉坤;李涛;邓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应激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或诱因,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激在诸多人类疾病,包括肿瘤及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应激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即指由于应激源(stressor)对动物体的作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紧张状态,机体为适应这种状态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急性应激对机体产生一过性保护作用,而慢性应激则使机体处在一个“过度”的环境中,对应激反应系统下游及其他器官产生有害的影响.应激源不仅包括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刺激,凡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事件都可成为引起机体紧张状态的应激源,其中社会支持、行为以及沮丧情绪对机体产生慢性应激的作用尤为明显.
作者:秦书敏;潘洁露;邢练军;季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程度.干预组分为低强度每周3次有氧运动组、低强度每周5次有氧运动组、高强度每周3次有氧运动组、高强度每周5次有氧运动组,与拉伸运动即对照运动组比较疗效.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不同强度与频率的有氧运动干预.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 低强度有氧运动与拉伸运动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强度有氧运动较拉伸运动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周3次高强度有氧运动在治疗第6周后与对照组抑郁程度有明显差异,HAMD分值分别为(10.72 ±2.45)分,(15.22 ±4.13)分,每周5次高强度有氧运动在治疗第4周后能够明显降低抑郁评分,HAMD分值分别为(14.15 ±3.25)分,(18.31±3.32)分.结论 高强度且维持较高频率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作者:杜芳;任敏;王爱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不典型抑郁在中国综合医院抑郁发作患者中的效度,并考察不典型抑郁症状对鉴别单、双相抑郁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编的临床特征调查问卷对276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结构式访谈,比较不典型抑郁与其相对应的非不典型抑郁在发病年龄、性别、季节性、焦虑障碍共病、双相属性、精神病性特征、抑郁发作次数、长的抑郁发作时程等临床特征上的差异,继而比较不典型抑郁症状在单、双相抑郁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DSM-Ⅳ-TR所定义的不典型抑郁,在所有抑郁发作患者中的比例为23.9%.与非不典型抑郁比较,不典型抑郁患者精神病性特征更常见(20.0% vs9.1%,P<0.05),但在其他临床特征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情绪高反应性外,睡眠增多(45.5% vs 26.0%)、食欲增加(22.7% vs 15.4%)、体质量增加(24.1% vs 14.6%)、灌铅样麻痹(56.6% vs 47.2%)以及对人际拒绝敏感(66.7% vs 34.2%)在双相抑郁患者中的发生率较在单相抑郁患者中高,其中睡眠增多与对人际关系敏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情绪高反应性的抑郁发作患者未发现在其他临床特征上有别于没伴有情绪高反应性的患者(P>0.05).情绪高反应性以及灌铅样麻痹与其他诊断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不典型抑郁或许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其诊断标准的效度在中国人群中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甘照宇;钟智勇;王继辉;韩洪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b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介素-1β (IL-1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Control+ rTMS组、CUMS组、CUMS+ rTMS组.CUMS+rTMS组接受为期21d的造模处理,随后接受连续7d的rTMS干预;CUMS组大鼠也进行21d的造模处理,但是接受连续7d的rTMS假刺激;Control和Control+ rTMS组正常饲养21d后,接受相应的rTMS假刺激或真刺激,为期7d.各组在处理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并且在行为学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NF-κB的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海马IL-1β的含量.结果 1.rTMS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糖水偏好实验中,CUMS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系数(0.67±0.06)较Control组(0.91±0.04)明显减小,而CUMS+ rTMS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系数(0.83±0.08)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组大鼠的不动时间[(26.88±11.33)s]较Control组[(15.22 ±6.75)s]延长,而CUMS+ rTMS组大鼠不动时间[(18.41 ±6.95)s]缩短;旷场实验中,CUMS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距离[(849.17±769.01)cm]与进入旷场中心区次数[(7.42±5.68)次]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6224.81±1403.20)cm,(22.86 ±3.72)次],而CUMS+ rTMS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距离[(4105.57±1516.92) cm]与进入旷场中心区次数[(21.25±3.45)次]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ntrol组与Control+ rTMS组的上述行为学指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rTMS对CUMS大鼠海马BDNF、NF-κB和IL-1β水平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UMS组海马BDNF表达降低,而NF-κB的表达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而与CUMS组大鼠相比,CUMS+ rTMS组BDNF表达增高、NF-κB表达水平及IL-1β水平均降低(均P<0.05).Control组与Control+ rTMS组NF-κB、BDNF的表达情况及IL-1β的水平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干预能改善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降低NF-κB以及IL-1β水平实现的.
作者:刘高华;陈冠婕;陈怡环;杨帆;张瑞国;彭正午;谭庆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测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郁症部分躯体症状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免疫组化研究AQP4及AQP3、AQP8分别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胃肠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海马中AQP4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8 ±0.02、0.22 ±0.0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6,P<0.05);2组胃及结肠黏膜中AQP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814,1.812,P>0.05).小肠黏膜中AQP3平均光密度值2组分别为0.15 ±0.02、0.17 ±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69,P<0.05).2组AQP8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胃黏膜为0.15±0.01、0.19±0.04;小肠黏膜为0.16±0.01、0.21±0.04;结肠黏膜为0.16±0.01、0.22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39,5.113,4.534,P<0.05,P<0.01,P<0.01).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APQ4的表达低于正常组;胃及结肠黏膜上皮中AQP3表达无明显变化,小肠黏膜表达上调;AQP8在胃、小肠及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均上调.
作者:宋炜熙;陈婷婷;曾光;唐燕萍;陈北阳;张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共情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应届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共情及情绪智力的影响.方法 将82名新上岗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两组均在临床工作中接受常规临床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共情培训.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情绪智力量表(EIS)评价干预前后新上岗护士共情及情绪智力变化.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即时、干预后3月末时IRI-C总分[(57.53±5.20)分,(55.28±6.48)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得分[(50.50±7.64)分,(46.90±7.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干预组干预后即时、干预后3月末时EIS总分[(131.55±10.49)分,(126.27±12.87)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得分[(124.35±9.93)分,(119.38 ±9.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共情培训干预能有效提高新上岗护士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
作者:彭司淼;李乐之;李亚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环境设置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梗死灶周围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再分为对照组(每组5只,群居于标准笼)、探索学习组(居于迷宫笼)和丰富环境组(居于丰富环境笼).24d时利用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28d时处死,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hAT在梗死灶周围皮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丰富环境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26.9 ±4.8)s,跨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多(6.1±1.1)次,其次是探索学习组[(33.6±5.1)s,(4.8±1.2)次],对照组时间长[(41.4±6.4)s,(3.3±0.9)次],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丰富环境组大鼠梗死灶周围ChAT表达(40.3±8.4)明显高于探索学习组(35.6±7.8)和对照组(25.4±6.5).结论 丰富环境设置可改善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上调梗死灶周围皮层CHAT的表达.
作者:肖向建;齐亚超;张晓玲;段瑞生;岳月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35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7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抽取被试外周静脉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ELP)对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rs25531)多态性进行分型.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病例组5-HTTLPR基因分布(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9%,38.0%,51.1%,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9%、70.1%)与对照组(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4%,40.5%,47.1%,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7%、67.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2; P=0.245);而病例组5-HTTLPR/rs25531基因分布(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34.5%,58.9%,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7%、78.3%)与对照组(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42.4%,49.5%,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7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L'L’(LA LA)相比,S'S’(SS,LGS,LGLG)为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危险基因型(P=0.016,OR=1.461,OR 95% CI=1.072 ~1.991).结论 尚不能认为5-HTTLPR L/S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发病有关联,5-HTTLPR/rs25531 S'S’基因型与S’(S,LG)等位基因可能为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危险因子.
作者:仇玉莹;秦琴;李申;张仁云;刘莹;赵永萍;程世翔;张赛;李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同伴依恋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从河南省某受艾滋病影响严重地区选取符合条件的250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尊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学校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27,P<0.01).②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同伴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36,P<0.01).③在控制同伴依恋的间接作用后,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仍然显著(β=0.145,P<0.05),表明同伴依恋在自尊影响学校适应的内在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影响,自尊既可以直接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又可以通过同伴依恋的间接作用产生影响.
作者:田艳辉;李巧灵;郭腾飞;赵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治疗酒精性痴呆模型鼠(AAD)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通过持续28d酒精灌胃(20%,8ml/kg)建立AAD大鼠模型,经尾静脉途径将DAPI标记的BMMSC移植至大鼠体内,观察其在海马中的定位,并以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细胞凋亡检测作为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以及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 BMMSC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CD34、CD45,移植后可迁移至大鼠海马区.与PBS组相比,BMMSC移植后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10.17±0.71)s,(4.71±0.34)s,P<0.01],且其海马形态结构破坏及神经细胞凋亡明显改善[(72.67±2.73),(55.5±5.14),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BMMSC组大鼠海马区BDNF的表达显著增高[(71.54±13.71),(135.25±22.20),P<0.05].氧化应激检测证实,与PBS组相比,BMMSC组大鼠血清GSH-Px酶活力显著增高[(526.89 ±62.73)vs.(2592.75±243.73),P<0.01],但T-SOD酶活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BMMSC移植可改善A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修复海马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BDNF表达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吴晓牧;曾玉娥;刘勇;何丹;杨海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氟西汀治疗及再应激后细胞支架微管系统tau蛋白的改变.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CUMS(CUMS+生理盐水),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CUMS).大鼠进行21dCUMS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21d,再应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21d后进行1周药物清洗期,再次给予CUMS.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鼠海马总tua,磷酸化tau(Ser356及Thr231).结果 (1)21d慢性应激后,CUMS组糖水摄入[(52.37±16.76)%],总行程[(2736.59 ±511.20) cm],运动平均速度[(5.69±1.09) cm/s]及直立次数[(2.50±2.00)次]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UMS再应激组糖水偏好[(42.00±8.03)%],总行程[(763.48 ±457.29) cm],运动平均速度[(2.64 ±0.97) cm/s]及直立次数[(0.25 ±0.46)次]均减少,与对照组及CUM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UMS组与对照组相比,p-tau(Ser356)的表达升高(152.31±12.34),p-tau(Thr231)表达升高(166.72 ±1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氟西汀治疗后,p-tau(Ser356)及p-tau(Thr231)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再应激组p-tau(Ser356)表达升高(221.86±14.34),p-tau(Ser356)的表达也升高(302.01±20.31),与对照组及CU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tau蛋白的表达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动物模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氟西汀可逆转这种应激导致的损伤;动物再次暴露于CUMS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更甚.结果提示tau蛋白可能在抑郁症和AD之间病理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杨灿;王高华;王惠玲;刘忠纯;朱志先;刘浩;郭鑫;郭俊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的饮食行为与抽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本院儿童保健科的207例TS患儿及264例同期对照儿童,采用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饮食行为调查,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患儿的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因(为)分析结果显示:西式快餐、烧烤食品、奶油食品、冷性食品、辛辣食品与TS症状严重程度有关(P<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对照组为参照,轻度TS的危险因素为西式快餐、水果蔬菜、奶油食品、辛辣食(用),其比值比(OR)及95%C1分别为3.282(1.922,5.064)、2.239(1.298,3.861)、2.341(1.355,4.046)、2.18(1.327,3.380),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分别为0.306、0.464、0.169、0.250;中重度TS的危险因素为西式快餐、水果蔬菜、辛辣食品,其OR及95% CI分别为2.581(1.322,5.038)、2.364(1.166,4.795)、1.822(1.014,2.272),PAR分别为0.234,0.487,0.197.结论 饮食行为影响TS患儿抽动症状,尤其是西式快餐、水果蔬菜、奶油食品、辛辣食品等,因此规范饮食行为对于儿童TS的防治是必要的.
作者:衣明纪;丁磊;傅芃;马遥;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冥想(Meditation)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心理调整方法,通过调节认知、情绪等行为而达到生物学效应;通常用于促进平静思绪、放松身体,使人们变的幸福、平静和安详[1].近年来,冥想在国内外的生物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应用有了快速发展,主要采用行为量表,脑成像技术,生物标记检测心理生理变化机制[2].冥想有很多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当前国际上普遍使用而科学研究的冥想有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以及慈悲冥想(compassion meditation).其中,研究发现,慈悲冥想训练能够改变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降低压力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减轻负性情绪及相关的疾病如压力、倦怠、抑郁、焦虑等,同时能够增强正性情绪,以及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社会关系等[3-5],对探索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有着深刻而久远的生物学意义,但国内对慈悲冥想的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仁青东主;仁增多杰;华青措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