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徐丽婷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院内感染,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并分析.结果 共检出185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38株来自痰标本占74.6%.具重耐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超过50%,对氨基糖甙类超过70%,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尚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71.4%和66.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在常规抗炎、解痉、平喘、吸氧、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机辅助通气;对照组27例,仅予上述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h、24h、48h后2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改变及需插管率等.结果 治疗组在予无创通气后2h、24h、48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在治疗2h后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治疗24h后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入院时比较pH值、PaO<,2>、PaCO<,2>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理论上需插管的有3例,需插管率11.5%,对照组理论上需插管13例,需插管率4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等情况,减少插管率,是治疗此类患者级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美艳;罗华泰;张燕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转归[1],同时亦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拟就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柳克述;钟丽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对保健需求的增加,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对于出诊时间及时、地点准确、现场救护、转运过程以及出诊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及责任心等,都对护理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院前急救中常存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的安全性.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颈椎病的50%~60%,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上肢活动受限、肌力减退、感觉障碍,手指活动不灵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我院通过采用牵引、硬膜外注射、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注射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3例,并配合全程的系统护理,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群;许传金;刘廷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缩宫素在人工流产术中监控麻醉的应用

    目的 探讨缩宫素与阿托品、丙泊酚合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监控麻醉下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7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0例.试验组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继以丙泊酚3.5mg/kg,静脉推注,术中胚胎囊破后缩宫素10μg静脉推注;对照组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丙泊酚3.5mg/kg.丙泊酚的给药速度为80~90mg/min,术中患者有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观察2组的生命体征、术中镇痛效果、子宫深度、宫颈口松弛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宫缩疼痛、术后头晕和离院时间以及再次清宫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子宫深度、宫颈口松弛度、术中出血量以及再次清宫发生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的生命征变化、术中镇痛效果、术后宫缩疼痛、术后头晕和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与丙泊酚、阿托品合用于门诊监控麻醉下人工流产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姜勇智;金黎;陈晶儿;刘嫦莉;杨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用药剂量不合理原因浅析

    在临床用药中,用药剂量合理是保证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用药剂量不合理,不仅可能延误患者治疗,还可能使患者受到药物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造成临床用药剂量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医师处方中用药剂量不合理、患者未能很好地遵从医嘱擅自加减药物剂量、护士给患者用药时操作不规范等.笔者对以上原因作浅显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耳内镜下海粤口腔修复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66例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方法常行保守治疗,但多数患者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而成为永久性鼓膜穿孔,因此多需手术修补.目前临床治疗鼓膜穿孔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我科于2005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海粤口腔修复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哲;梁兰平;赵力学;王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盆腔炎性疾病腹腔镜手术治疗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roy diserse,PID)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疾病之一,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发病可以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累及整个盆腔脏器.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盆腔炎多见于产后、剖宫产术后、流产后、妇科手术后以及不洁性交后.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少数患者因炎性刺激出现膀胱症状和直肠刺激症状.当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严重者可因败血症危急生命.

    作者:左宗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利用Excel软件对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使用高血压药的购药金额居前3位的种类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3类药品用药金额总和为78.50%.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抗高血压药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尼群地平片和卡托普利片.消耗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是培哚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论 该院高血压用药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目前的高血压治疗原则.

    作者:刘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胸腺肽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胸腺肽(thymosin)又名胸腺素、胸腺多肽,可使由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T细胞,因而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在增强机体对病毒和肿瘤的防御、防止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抗衰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临床上多用于肿瘤、结核和肝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随着胸腺肽注射液静脉滴注日益增加,其不良反应报道也日益增多.现将我院1例患者使用胸腺肽注射液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为更好地提高护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教研室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ming,PBL),取得了一些成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碧珍;包红勇;王富兰;王龙琼;杨晓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例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妊娠合并心肌炎心力衰竭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病毒性脑炎1例,阑尾炎1例,肾结石1例,产后出血1例.结论 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学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刘民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气漏中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应用及护理

    新生儿气漏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过度通气,肺泡腔压力增高或肺泡腔之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1].临床上新生儿气漏大多由于肺源性和医源性因素引起,其中肺透明膜病占27%,窒息占25%,胎粪吸入综合征占41%,湿肺占10%[1].急救措施为轻度少量积气可自行吸收或胸腔穿刺排气,而重症气漏则以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同时辅以支持疗法.本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程美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产妇术后疼痛干预的影响及护理

    为减轻或消除手术损伤造成的疼痛,使产妇较舒适地渡过术后疼痛关,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疼痛干预,受到了产妇及护士的欢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产妇的影响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游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鼻饲中药、针灸及耳穴贴压,后期进行康复锻炼.随访8~12个月.结果 本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8例,重残7例,死亡9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减压迅速,止血可靠,方法简单.术后早期使用中药、针灸、耳穴贴压能通窍止血.后期康复锻炼,能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且费用低,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苏爱缨;王贤初;陈笑辉;陈玉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2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1].2006~2008年我病区收治HIE患者52例,现将其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卢培东;管继梅;刘忠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31Ⅰ治疗淡漠型甲亢24例临床分析

    淡漠型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少见.我院于2000~2008年采用131Ⅰ治疗24例淡漠型甲亢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范晓军;李少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单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2周、4周、8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第8周末喹硫平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氟哌啶醇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 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俊彪;吴靖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误食氟哌啶醇致严重锥体外系症状2例

    例1.患儿,5岁,不慎误食氟哌啶醇30min送入院.患儿30min前误食氟啶醇,量不详,当时即被家长发现,未见抽搐,无嗜睡,予催吐后入院.

    作者:蔡绵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COP方案治疗急性重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OP方案治疗急性重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每周第1天给予环磷酰胺400mg/m<'2>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予泼尼松40mg/m<'2>口服,4周为1个疗程.患者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软食,补充足够的水溶性维生素,应用酚磺乙胺等药物止血,有感染病灶者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一般用药后第10天血小板开始明显上升,4周用药结束后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结论 COP方案治疗急性重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疗效满意,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菊;李明;王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