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配对前经历吗啡成瘾及戒断对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机制

罗雁威;曹文宇;徐杨;钟小林;王雪琴;段娟;李芳;张建一;李昌琪

关键词:吗啡成瘾, 戒断, 焦虑样行为, 基因芯片, 海马, 子代
摘要:目的 探讨亲代大鼠配对前经历吗啡成瘾及戒断对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自然戒断21d后配对分组合笼,同时建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子代鼠8周时,雌雄各5只取脑通过Golgi-Cox 染色观察子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形态情况;另外,子代鼠雌雄再各取5只,深度麻醉后取海马组织作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结果 吗啡成瘾组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分枝总长度和基树突分支个数低于对照组子代(P<0.05);吗啡成瘾组子代与对照组子代相比,雄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663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449个基因,雌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350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188个基因;其中与情绪行为调节相关的基因有:5-HT2c受体上调7倍,Igf-2上调7.1倍,reelin表达下调3.3倍.结论 亲代经历吗啡成瘾戒断导致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发育不良,5-HT2c、Igf-2、reelin等基因表达异常,这可能是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原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的修订及在大学生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 初步修订Dalbert 所编制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elif in a just world scale,BJW),并检验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效度.方法 在研究国外相关问卷和预备测验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93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进行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原有的13个项目,抽取2个因子,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2.205%,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因素模型拟合良好.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5,重测信度为0.884.结论 修订后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睡眠剥夺对抑郁样模型大鼠探索行为及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对抑郁样模型大鼠探索行为的影响,并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和剥夺组,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法制备抑郁样模型;在第6,12,18,24天运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对剥夺组进行连续24h的全睡眠剥夺,剥夺干预后随即对各组大鼠进行敞箱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法测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水平.结果 第6,12,18,24天四次行为测试得分显示,剥夺组大鼠的探索行为得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第24天探索行为得分与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抑郁组[积分光密度:108.53±4.45,阳性面积比:0.0747±0.0262]相比,剥夺组[积分光密度:116.00 ±5.61,阳性面积比:0.2034±0.0352]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与正常组[积分光密度:117.27±10.66,阳性面积比:0.2252±0.1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和免疫组化结果相符.结论 睡眠剥夺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探索行为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组织BDNF的含量有关.

    作者:徐辉;罗欢欢;朱金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模拟医学情境中的框架效应初探

    目的 验证Levin划分的三种框架效应在模拟医学情境中是否依然存在.方法 自编医疗情境问题,包括医疗水平评价、医生建议依从、医疗方案决策,分别以获益与损失框架进行描述.300名被试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完成2道不同类别,不同属性的决策问题,并评估决策确定程度.结果 3种类别的决策问题均存在显著的框架效应:分别以治疗有效或无效人数描述医生,人们倾向给前者更好的评价(x2 =32.09,P<0.01);当分别以存活率与死亡率描述治疗方案,人们倾向于在以存活率进行描述的情况下,采用短期受损,长期获益的冒险方案(x2=25.92,P<0.01);当分别以获益或受损描述医嘱时,前者的遵从性更好(x2 =11.07,P<0.01).不同框架属性与类别下,人们选择保守、冒险方案的确定程度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属性.正性=3.84,P<0.01;t目标.负性=6.44,P<0.01;t风险正性=6.57,P<0.01),且表现为人们对符合框架效应的选项,确定程度更高.结论 框架效应在模拟医学情境中依然存在.

    作者:彭嘉熙;肖玮;张锋;苗丹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人格特质和心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人格特质和心理干预措施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入院后第1天利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将患者分成干预组(认知疗法干预组、放松疗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分别实施认知治疗及放松治疗的心理干预,于入院6d后支气管镜检查前再次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患者的S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前:认知疗法干预组(55.8±1.50)分,放松疗法干预组(54.9±1.62)分,对照组(57.84±2.13)分;干预后:认知疗法干预组(46.2±1.38)分,放松疗法干预组(45.3±1.47)分,对照组(59.26±2.41)分](P<0.05);人格特质与焦虑情绪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水平,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检查,提高检查成功率,不同人格特质影响其焦虑水平.

    作者:胡兆惠;谢景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微小RNA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病因不明.大量的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仅为41% ~ 65%[2]的研究结论也提示该病与环境因素同样密切.微小RNA( microRNAs,miRNAs)参与调节人体三分之一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推测其可能是大脑紊乱性疾病的分子基础[3],其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值得研究.本文就miRNA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春;巴华杰;高志勤;余海鹰;赵汉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损伤程度及认知功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小血管病变所致脑白质损伤患者12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ntred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并通过Scheltens半定量评定表评价脑白质损伤程度.比较2组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及脑白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评价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脑白质损伤程度及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42例,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78例;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1.57±0.56) μg/ml]及脑白质损伤程度评分[(8.01±2.50)分]均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0.89±0.23) μg/ml,(2.49±0.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脑白质损伤程度及认知功能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与0.837(均P<0.01).结论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可能参与了小血管病变患者脑白质的损伤过程,通过检测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可能有助于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与早期诊断.

    作者:蒋超;王建平;何远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 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22只,采用4血管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8 ml·kg-1·d1)、尼莫地平(20mg·kg4 ·d-1)灌胃,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测定海马组织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水迷宫检测:尼莫地平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逃逸潜伏期(26.63±1.31)s,跨越平台次数(7.25±0.92)次]较模型组[逃逸潜伏期(41.25±1.83)s,跨越平台次数(5.33±0.64))次]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正常结构消失,胞核区域浓染,出现凝固性坏死及细胞脱失,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减轻,细胞结构完整;尼莫地平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43.19±2.87)较模型组(16.33±1.09)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A:尼莫地平组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分别为(369.75±13.22),(428.25±17.69)]较模型组[分别为(142.25±27.86),(97.00±5.88)]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学习功能下降,可能与提高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有关.

    作者:张泓波;高维娟;钱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性身份识别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是指强烈而持久的跨性别身份认同和对既定性别身份的长期不适感.对GID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和哈利本杰明国际性心境协会性身份识别障碍关怀指南第六版(The Harry Benjamin International Gender Dysphoria Association's Standards Of Care For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Sixth Version,HBIGDA's SOC-Ⅵ,2001)的有关标准来进行.

    作者:陈发展;陆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评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老人抑郁症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老年抑郁短量表( GDS-15)、Katz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和Lawton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为评定工具,对济宁市≥65岁的504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老年人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女性,分别为(2.24±2.12)分、(3.35±3.49)分(t’=4.236,P<0.01);年龄、有无配偶、是否健身锻炼、睡眠质量、自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孤独感觉不同的老年人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显著;抑郁症状评分与孤独感觉、IADL、生活状况、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评分的前5位因素为孤独、IADL、性别、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F=27.47,P<0.01,R2=0.372,R'2 =0.358),贡献率为35.8%.结论 孤独感觉、IADL、女性、自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单身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减少抑郁危险因素.

    作者:宋爱芹;翟景花;郭立燕;李印龙;张绍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损毁海马CA3区多巴胺能系统对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海马CA3区多巴胺(DA)能系统在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与保持中的作用.方法 条件性恐惧训练前2周向双侧海马CA3区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进行损毁,训练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额叶皮层、CA1、杏仁体GluR1及NR2B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生理盐水组[(66.44±16.58)%,(73.43±23.57)%,(55.27±20.57)%]比较,6-OHDA损毁组恐惧记忆获得的僵住反应[ (65.58±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恐惧记忆的僵住反应[(39.24±12.83)%]与长时恐惧记忆的僵住反应[(31.15±6.51)%]明显减少(P<0.05).(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6-OHDA损毁组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CA1区的GluR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杏仁体BLA区的GluR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6-OHDA损毁组大鼠前额叶皮层的NR2B蛋白表达升高(P<0.01),海马CA1区的NR2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杏仁体BLA区的NR2B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大鼠海马CA3区多巴胺能系统功能下调能损害恐惧记忆的巩固但不影响其获得,还可以调节其他脑区记忆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文加玲;时燕薇;赵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ICU患者家属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家属需求综合干预2周,比较其负性情绪的差异.结果 ICU病人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均分干预前除人际关系因子分(P>0.05)外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 ~0.05).2组ICU病人家属中焦虑、抑郁者分别占64%和53%.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均值分别为(49.62±9.18)分和(49.70±9.73)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均值分别为(40.08±11.93)分和(40.04±11.76)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常模.干预后干预组SAS、SDS标准分均值及SC L-90各因子均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0.05).结论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多,焦虑、抑郁情绪突出.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病人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情绪.

    作者:马艾英;孟庆立;张福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投入都显著正相关(r=0.179~0.586,P<0.05);核心自我评价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动机,核心自我评价对精力和专注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精力和专注.结论 在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动机的过程中应对方式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核心自我评价影响精力和专注的过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闫晓飞;何丹;王一娟;朱霞;苏景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化痰通络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海马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海马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化痰通络法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每组又分为6h、24h、3d、7d四个时相),采用自身栓子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rt-PA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入rt-PA及联合3种不同剂量化痰通络中药干预.根据不同观察时相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ederson's评分),采用依文思蓝染色(EB染色)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并通过电镜对大脑海马缺血区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1.Bederson'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rt-PA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rt-PA组相比,以rt-PA联合化痰通络法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为明显(P<0.05).2.EB染色:与模型组相比,rt-PA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EB含量均明显减低(P<0.01);与rt-PA组[6h:(236.72±79.79) ng/g;24h:(229.72±22.18) ng/g;3d:(163.34±24.45)ng/g;7d:( 133.21±25.09) ng/g]相比,以化痰通络法联合rt-PA中剂量组[6h:(121.63±33.27) ng/g;24h:(153.78±60.67) ng/g;3d:(76.05±27.11 )ng/g;7d:(72.97±25.81) ng/g]、高剂量组[6h评分( 123.11±23.65) ng/g;24h评分(138.36±52.36) ng/g;3d评分(83.00±32.00) ng/g;7d评分(75.06±13.97) ng/g]EB含量降低为明显(P<0.01).3.电镜观察: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均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其中以rt-PA联合化痰通络法高剂量组24h时相内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好,rt-PA联合化痰通络法中剂量组对3d和7d的内皮细胞形态保护为佳.结论 rt-PA联合化痰通络法溶栓可以保护溶栓后血脑屏障完整性及海马缺血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针对溶栓后不同时相调整中药的用药浓度,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周震;宋宛珊;王占奎;毛蕾;马妍;张玉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鼠配对前经历吗啡成瘾及戒断对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机制

    目的 探讨亲代大鼠配对前经历吗啡成瘾及戒断对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自然戒断21d后配对分组合笼,同时建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子代鼠8周时,雌雄各5只取脑通过Golgi-Cox 染色观察子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形态情况;另外,子代鼠雌雄再各取5只,深度麻醉后取海马组织作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结果 吗啡成瘾组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分枝总长度和基树突分支个数低于对照组子代(P<0.05);吗啡成瘾组子代与对照组子代相比,雄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663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449个基因,雌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350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188个基因;其中与情绪行为调节相关的基因有:5-HT2c受体上调7倍,Igf-2上调7.1倍,reelin表达下调3.3倍.结论 亲代经历吗啡成瘾戒断导致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发育不良,5-HT2c、Igf-2、reelin等基因表达异常,这可能是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原因.

    作者:罗雁威;曹文宇;徐杨;钟小林;王雪琴;段娟;李芳;张建一;李昌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生自立人格与职业成熟度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立人格和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高校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立人格量表、职业成熟度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个人主动、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个人责任等自立人格的大多数特质与职业成熟度有显著的正相关(r=0.53,P<0.01;r=0.49,P<0.01;r=0.46,P<0.01;r=0.45,P<0.01);(2)自立人格对职业成熟度有较强的正向预测力( R2=0.49,F=60.10,P<0.01).结论 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与自立人格密切相关.

    作者:于永菊;刘云波;李嘉雯;石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人人格、积极心理资源与抑郁的路径模型

    目的 考察老年人的人格和积极心理资源与其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积极心理资源在易感人格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 EPQ-RSC)、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积极心理资源的相关量表,对天津市27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 老年人的神经质与精神质人格与抑郁有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45和0.48),两种人格特质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方差贡献率为30%(F=49.95);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资源与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41、-0.39和-0.20),3种积极心理资源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方差贡献率为19% (F=30.02);老年人的积极心理资源在易感人格和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是老年人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资源是老年人抑郁的重要保护因素并在易感人格和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

    作者:张阔;李萌;张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抑郁症杏仁核体积及功能激活特征

    抑郁症是常见的人类疾病之一.虽然至今为止抑郁症的病因仍不明确,但是已有很多心理学和生物学理论试图解释其发病机制.例如,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与对情绪刺激的负性认知偏倚有关,这种异常认知加工会促进情感障碍患者对负性事件的注意和回忆等,进而使得负性情绪增强[1 ],但是,以往该理论一直缺乏脑神经影像的证据.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物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很快就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包括临床抑郁症患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探讨,极大促进了抑郁症病因的相关研究.脑功能影像学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边缘-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等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2-3],其中,边缘系统承载着情绪加工以及评估环境中威胁或危险因素的职责,而在边缘系统中推动这些过程的关键脑结构是杏仁核[4 ],因此,杏仁核也就成了众多研究者们颇感兴趣的一个脑区.

    作者:钟明天;蚁金瑶;朱熊兆;姚树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男性酒依赖患者戒酒初期对汉字线索注意偏向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戒酒初期男性酒依赖患者( alcohol dependence,AD)注意偏向特点及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0例戒酒初期的男性AD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7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实验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结果 AD组在中性词、负性词、线索词的反应时[分别为(1382.13±323.38)ms,( 1365.76±313.03) ms,(1433.20±342.23)ms],高于HC组[分别为(797.27±216.97)ms,(794.11±209.41 )ms,(799.40±215.8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7,P<0.001;t=8.922,P<0.01;t =9.234,P<0.01);AD组对中性词、负性词的错误数[(3.70±2.56)次,(4.23±2.53)次],高于HC组[(2.11±1.87)次,(1.92±1.8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9,P=0.005;t=4.355,P<0.01);在线索词错误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相关线索词的注意偏向与首次饮酒年龄存呈负相关(P<0.05),与持续饮酒时间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成瘾年龄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戒酒初期男性AD患者对酒相关线索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这可能与犒赏中枢的异常激活有关.

    作者:庞良俊;尹良爽;朱春燕;汪咏梅;董文文;戴兢;杨琪;孙刚强;黄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技术及其应用的新进展

    生物反馈技术( Biofeedback therapy),是一种基于行为疗法的新型心理治疗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有三方面的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各种心身疾病及神经症,如头痛、胸痛、高血压、强迫症、恐惧症等;用于促进神经康复,如偏瘫、脑瘫、脊髓损伤及肌肉痉挛等的后期康复训练;用于减压,如缓解职业压力、帮助运动员达到佳状态等.本文从生物反馈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几种典型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两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王翔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网络游戏成瘾高中生创造力倾向及其人格、家庭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访谈法结合问卷调查法对网络游戏成瘾住院患者(包括70例高中生和65例初中生)和70例在校高中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和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并对住院高中生组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创造倾向总分及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各因子分[分别是(109.60±11.12)分,(23.77±2.97)分,(31.51±4.29)分,(26.06±3.57)分,(28.26±2.87)分]均低于初中生组[分别是(111.35±12.00)分,(24.14±3.20)分,( 32.25±4.26)分,(26.35±4.25)分,(28.62±2.79)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与在校高中生组[总分(121.27±7.68)分,冒险性(26.17±2.30)分,好奇心(35.80±3.11),想象力(29.66±3.28),挑战性(29.64±2.34)]相比创造倾向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外向型人格以及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文化性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0.32和0.56),并且均对创造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可能影响了高中生创造力的发展.外向型人格特征以及崇尚知识文化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创造倾向的发展.

    作者:刘彩谊;张惠敏;李焕;陶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