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西妥昔单抗(MIC-225)是一种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其商品名为爱必妥(C-225)它能与人体细胞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地结合,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与EGFR的结合,终抑制了受体的活化及与之相关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1].
作者:石书芹;刘志敏;刘巍;史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小儿急性弛缓性麻痹常见病因之一.根据临床发病机制和神经电生理结果不同,可分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型格林-巴利综合征(AIDP,即经典型GBS),急性运动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AMAN),急性感觉运动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AMSAN)以及Miller-Fisher综合征.
作者:王安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冯泽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以及应用解毒剂、复能剂与积极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0.6%(58/64).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唐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综合抢救后死亡20例,病死率为62.5%;存活12例, 存活率37.5%.结论 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中毒剂量、就诊时间及早灌流和透析.
作者:肖俊杰;陈恺;韩艳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很少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其X线表现为大片状或多发性小片状阴影,病灶中心密度浓密,周围淡而模糊,尤其以多发小片状阴影为典型,有些表现为厚壁、薄壁、无壁空洞,病灶分布在一般肺结核常见部位(80%),有20%发生在少见部位:右中叶、左舌叶、上叶前段、下叶基底段.血糖控制程度明显影响结核病灶的愈合.结论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时,两病宜同步治疗.治疗糖尿病时适当放宽饮食限制,以满足肺结核治疗的营养要求,积极控制血糖,早期合理抗结核治疗,能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郎松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艾滋病及吸毒者也在全国蔓延,其传染性、危害性极大,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也危害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冯道秀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以50~100μ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视血压情况调速,3d后改为口服吲哚美辛每天20mg,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50mg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天3次,连用15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的每天消耗量、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3.08%,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高于对照组的7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翔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的泻药;治疗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不良反应以血压下降和心悸等常见;经检索国内有过敏反应的病例报道[1,2]而国外没有报道.
作者:董志兴;冯永;刘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患者,男性,52岁,工人,因昏迷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0min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室内无煤气味,无炉灶,身旁无药瓶.查体:T 36.4℃,P 114次/min,R 21次/min,BP 170/100mm Hg(1mm Hg=0.133kPa).
作者:葛淑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收集1998年1月-2005年1月,对36例成人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牵引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安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常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或钙拮抗剂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U,每天2次脐旁皮下注射,连用7d,口服辛伐他汀10~20mg,晚上服用1次,连用14d.治疗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组均监测心肌酶、血常规、凝血4项、血糖及肾功能情况,心绞痛改变时间及次数、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心电图、BP、HR及心肌耗氧量均有改善.治疗组心电图变化HR及心肌耗氧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T与心肌耗氧量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付文辉;蔺鸿 刊期: 2009年第15期
2000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前体位的护理,使视网膜下液明显减少,脱离范围大大减少,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万惠玲;张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产生的因素及与国家贫困救助之间关系.方法 对353例接受国家贫困救助的农村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贫困孕产妇人均住院分娩费用为1 006.88元,在县级医院住院分娩人均花费为1 381.99元,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人均费用为1 049.89元,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人均费用为685.78元;剖宫产率县级医院明显高于乡(镇)级卫生院,国家救助人均金额占人均住院分娩费用的20.74%.结论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的发生受住院分娩地点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国家关于对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实施救助有助于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减轻贫困孕产妇家庭经济压力.
作者:邢利霞;李中秋;阎承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定糖灵胶囊治疗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WHO标准)的IGT 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定糖灵胶囊;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每次250mg,每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2组参试者每月作1次OGTT,共观察3个月后对其血糖水平及转归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糖耐量恢复正常52例,仍为IGT8例,对照组糖耐量恢复正常38例,仍为IGT 21例,转化为糖尿病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糖灵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新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心脏起搏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植入技术日趋成熟,但并发症难以避免,常见有囊袋血肿、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气胸等[1].
作者:李开来;顼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方法 将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给予5-氨基水杨酸+益生菌,对照组给予5-氨基水杨酸,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内毒素水平.结果 2组内毒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能有效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且降低患者内毒素水平.
作者:何劲松;王莉;查锦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农村呼吸道常见疾病,也是一种临床治愈后易感染复发的多发病.病因多种以细菌、病毒感染多见,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邓明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扩张血管药物,同时加用肠溶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1%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玉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IL-6)阳性神经元的存在.结果 显示雌、雄大鼠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均存在IL-6免疫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于心内神经节,细胞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以小及中型为主.结论 提示IL-6在心内神经节的存在,为神经免疫网络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张少春;刘晓柳;李明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