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肾病微量尿白蛋白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王晓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微量尿白蛋白, C反应蛋白, 灯盏花素, 缬沙坦
摘要: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灯盏花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缬沙坦每天80mg;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治疗,共治疗18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UAE均下降(P<0.05,P<0.01),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纱坦与灯盏花素联合应用可减少UAE、降低血清G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伊马替尼治疗术后复发和转移性胃肠间质瘤11例疗效观察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术后如何进一步治疗是目前的难点[1,2].伊马替尼(Imatinib)的商品名是格列卫(Gleevec),是对GIST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为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侯晓茹;付泽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癌症患者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癌性疲乏(CRF)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中一种极普通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升高,癌症晚期患者数目不断增多,而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是经历了临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身体状况日益衰退,癌性疲乏成为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作者:陈璐;康琳;朱红卫;刘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因素分析及预后

    目的 分析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8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0%、32.92%和11.49%;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临床因素有: 体质量下降、卡氏评分、肿瘤的长径和宽径、X线分型,而血红蛋白含量,年龄与对生存率影响及预后无关(P>0.05).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确定.体质量、卡氏评分、血红蛋白含量、肿瘤的大小、近期治疗反应的分级及X线分型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王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有关提高护理教育质量的思考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需要护生有较强的理论和很强的护理实践能力,要保证护生在踏上临床前,有较好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同时保证学校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采用较灵活、较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及客观评价方法.

    作者:须蒙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儿的预防及保健

    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15%,国际糖尿病联盟预计未来15年内,全球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增长将超过50%.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儿童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少年儿童.

    作者:刘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肺结核药物化疗的治疗体会

    肺结核病仍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吸入感染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以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毒性症状和咳嗽、咯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为特征.

    作者:龚大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脂肪肝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同时对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求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肝功能、肝脏B型超声等,收集2007~2008年来我科健康普查3 000例成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医学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脂肪肝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率为20%,饮酒、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均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中脂肪肝各危险因素按危险风险大小顺序排列如下:饮酒>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结论 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近2年来脂肪肝患病呈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有呈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刘亚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94~2008年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病例,对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 在检索时间内国内公开报道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病例118例,死亡病例3例.男性占54.24%,女性占45.76%,13.46%患者有过敏史;发生过敏性休克42例(35.59%)泌尿系统不良反应29例(24.58%);克林霉素的使用以静脉给药为主(96.60%).结论 使用克林霉素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原患疾病,控制好药物的用量、滴注速度,并做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准备.

    作者:何玉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结肠灌洗与口服20%甘露醇行肠道准备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结肠清洁程度是影响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6-2008年9月,我院对8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2种不同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卫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烧伤科护士的身心危害及防范措施

    总结烧伤科护士职业危害现状,提出防护措施,认为烧伤科强化安全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1 常见的危害因素1.1 生物因素1.1.1 接触性危害:烧伤科护士为患者清洁床单、被褥、输液、抽血各种护理治疗等,患者创面的渗液(体液、血液)皮屑等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护士常被污染,增加了潜在感染的机会.

    作者:江兰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转移癌1例

    患者,男,42岁,因腰部双髋关节疼痛,6周前曾在当地卫生院服中药、抗感染治疗无好转,于2008年4月4日入我院骨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表情痛苦,自动体位,检查欠合作,其心律整齐,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无异常,有慢性咳嗽,肝、脾、肾脏无异常,腰椎脊突有轻度压痛,腰椎及双髋关节区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作者:李红橙;胡如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1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升高,以45~70岁人群多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各种有关胰岛素治疗的建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生物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邱冰;郭新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不同时间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30min、餐后2h及晚上睡前共7次血糖水平,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次血糖及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的相关性.结果 MBG非空腹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1) ;HbA1C与全天7次血糖水平除空腹外,其余时间点以及时间段血糖与HbA1C均呈正相关,其中中餐前、MBG餐前、MBG餐后、MBG5 、MBG非空腹、及MBG7与HbA1C均显著正相关,且随着血糖监测次数增加,平均血糖与HbA1C的相关性越密切.结论 T2DM患者HbA1C与MBG非空腹水平的关系密切,而日内血糖的漂移变化主要归因于餐后及夜间血糖的漂移,尤其早餐后2h和中餐前血糖的检测.因此,T2DM的血糖监测及干预治疗应针对全天血糖谱.早餐后2h和中餐前血糖及睡前血糖在预测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其他时间点的血糖,在评价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时,可作为HbA1C的一个补充指标.

    作者:杨孟雪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经皮气管切开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新的气管切开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对20例患者采用了经皮气管切开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曹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检测血小板参数在妊娠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妊娠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76例临床资料.结果 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CITP)组,PLT计数减少(P<0.01),MPV及PDW升高(P<0.05);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组,PLT计数减少(P<0.01),MPV、PDW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升高(P<0.05).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组,PLT计数及MPV减少(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MPV、PDW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东立;曹彦敏;孙家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筛窦,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和恶变的特点,彻底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降低肿瘤复发率的关键.传统治疗采取鼻侧切开术或经鼻内进路切除肿瘤,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具有手术创伤小,肿瘤范围清楚,切除彻底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何福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护理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溃疡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溃疡者部分创面较大,破坏深层组织,终导致截肢,致残率高,是临床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组织营养和代谢障碍,引起神经和血管病变、免疫性异常等改变,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周围组织结构及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治疗周期长,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患者痛苦大.

    作者:马玉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衡水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目的 调查衡水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原因.方法 参照<河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全市5年孕产妇的死亡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全市活产数为170 355例,死亡49例,死亡率28.7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城市死亡率下降较快,但农村呈上升趋势.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主.结论 在加强产科建设的同时,需注重对全全市产科人员有机急救能力的培训,强化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

    作者:支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病1、3、7、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1、3、7、14d时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水平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CR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性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作者:左平祥;高瑞利;季向东;张国华;张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