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敏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近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进步.控制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减少并发症,还应保证生活质量,并逆转靶器官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会敏;张海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急症,指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占95%左右,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由于快速敏感的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和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的患者得以用药物治疗.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NYNA分级、血压改善情况(LVEP)、血压、心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NYHA分级、心率、血压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美托洛尔组病死率高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卡维地洛可更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压效果.
作者:姜俊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总结烧伤科护士职业危害现状,提出防护措施,认为烧伤科强化安全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1 常见的危害因素1.1 生物因素1.1.1 接触性危害:烧伤科护士为患者清洁床单、被褥、输液、抽血各种护理治疗等,患者创面的渗液(体液、血液)皮屑等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护士常被污染,增加了潜在感染的机会.
作者:江兰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当今社会,卫生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卫生行政执法管辖范围广泛、事物量大,情况复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监督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自主寻求判断事实与法律的佳结合点,并据此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作者: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匹维溴胺治疗,疗程1个月;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50mg,每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3例(73.3%),有效8例(17.8%),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显效25例(55.6%),有效9例(20.0%),总有效率80.0%.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颜廷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94~2008年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病例,对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 在检索时间内国内公开报道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病例118例,死亡病例3例.男性占54.24%,女性占45.76%,13.46%患者有过敏史;发生过敏性休克42例(35.59%)泌尿系统不良反应29例(24.58%);克林霉素的使用以静脉给药为主(96.60%).结论 使用克林霉素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原患疾病,控制好药物的用量、滴注速度,并做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准备.
作者:何玉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院外科从2002年3月-2008年3月共收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3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56.8岁.本组病例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体检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有局限性腹膜炎和全腹腹膜炎体征,所有病例腹部X线片均提示有肠管扩张、积气及积液,B型超声或CT扫描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者16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
作者:曹鸿豪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难治性白血病指经2个疗程诱导化疗未能获得缓解的初发白血病、半年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以及多次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国外使用FLAG方案[即氟达拉滨(Flud)每天50mg,第1~5天;阿糖胞苷(Ara-C)每天2g,第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天300μg,皮下注射,化疗前1d~第5天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已多年,大多报道完全缓解(CR)率达30%~80%,但骨髓毒性作用明显.
作者:崔兴;徐瑞荣;侯仰韶;刘朝霞;赵玉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术后如何进一步治疗是目前的难点[1,2].伊马替尼(Imatinib)的商品名是格列卫(Gleevec),是对GIST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为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侯晓茹;付泽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现压疮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压疮1例占2.33%,对照组发生压疮4例占9.30%,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钟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在一般医院中居急腹症首位.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本病有效的手段.现将我院 2006 年1月-2009年1月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利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据报道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1],因此,良好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989年,DICKSON及其同事将医疗卫生领域中护患沟通定义为护患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分享信息,含义和感受的过程[2].
作者:姚立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冠心病伴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单用胺碘酮.使用ESVEM标准评定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VA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药学服务是由美国Hepler和Strand教授在1990年正式定义,是通过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施良好的药学服务是当今社会对药师的新标准要求,是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一种合理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者:吕声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我院医院自配制剂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医院自配制剂的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情况.结果 共应用44种医院制剂,销售金额达361.64万元,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2.28%.中药制剂使用量较大,门诊和住院科室应用医院制剂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 医院制剂占药品销售金额的一定比例,在日常诊疗工作不可或缺.
作者:周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7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35例,服用吉非替尼250mg,每天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培美曲塞组32例,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治疗,每3周重复,至少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组:部分缓解(PR)28.6%,疾病稳定(SD)42.9%,疾病进展(PD)20%,疾病控制率71.4%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培美曲塞组:PR 25%,SD 37.5%,PD 37.5%,疾病控制率62.5%,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结论 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相似,但口服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宇卉;王海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的污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其中结肠及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0%以上,因此预防并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历来对餐饮食品的卫生安全非常重视,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但这些管理方法的特点是重于事前或事后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生问题后的处理,而忽略了对食品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督控制,因而有关食品卫生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作者:张卫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硫普罗宁、复方丹参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强力宁、复方丹参等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2组效果.结果 2组均有良好的改善肝功能及退黄作用,但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普罗宁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肝炎疗效肯定.
作者:汤先团;姚慧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