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患者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陈璐;康琳;朱红卫;刘志敏

关键词:癌症疲乏, 护理干预
摘要:癌性疲乏(CRF)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中一种极普通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升高,癌症晚期患者数目不断增多,而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是经历了临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身体状况日益衰退,癌性疲乏成为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衡水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目的 调查衡水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原因.方法 参照<河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全市5年孕产妇的死亡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全市活产数为170 355例,死亡49例,死亡率28.7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城市死亡率下降较快,但农村呈上升趋势.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主.结论 在加强产科建设的同时,需注重对全全市产科人员有机急救能力的培训,强化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

    作者:支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得新辅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的药物制剂,新的剂型不断涌现,为药剂学的发展推波助澜.目前医药市场上不断推出的缓控释制剂,以1级或0级速度释药,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和减小了峰谷现象,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因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曹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小切口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2例临床分析

    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后交叉韧带损伤机会明显增高.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选择手术治疗的指征严格,后抽屉试验在二度以内建议保守治疗,三度损伤才建议手术重建修复,但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引起的膝关节后向不稳,一般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将骨折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丁国强;汪艳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关于医院查体的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查体已成为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我院自2004年成立查体中心以来,共为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20多万人查体工作,广得好评,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素红;马燕;陈永庆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应用心理护理缓解产程疼痛的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产妇对减轻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无痛的分娩不仅仅是产妇的愿望,也是每位产妇及胎儿的权利,必须被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产妇心态是产程顺利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能够影响并缓解产程中的疼痛反应,并明显缩短总产程时间,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产妇的痛苦,降低精神和体力消耗,对产妇顺利分娩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我院医院自配制剂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医院自配制剂的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情况.结果 共应用44种医院制剂,销售金额达361.64万元,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2.28%.中药制剂使用量较大,门诊和住院科室应用医院制剂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 医院制剂占药品销售金额的一定比例,在日常诊疗工作不可或缺.

    作者:周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BD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的护理观察

    液体治疗和检查注射造影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和检查手段之一.近年来BD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已大大地减少了静脉输液及检查造影时液体的外渗,但在留置期仍可遇到液体外渗的情况.临床上通过预防和护理观察,加强护士程序化操作,做好维护及管理,能减少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谭正巧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溃疡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溃疡者部分创面较大,破坏深层组织,终导致截肢,致残率高,是临床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组织营养和代谢障碍,引起神经和血管病变、免疫性异常等改变,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周围组织结构及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治疗周期长,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患者痛苦大.

    作者:马玉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癌症患者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癌性疲乏(CRF)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中一种极普通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升高,癌症晚期患者数目不断增多,而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是经历了临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身体状况日益衰退,癌性疲乏成为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作者:陈璐;康琳;朱红卫;刘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据报道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1],因此,良好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989年,DICKSON及其同事将医疗卫生领域中护患沟通定义为护患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分享信息,含义和感受的过程[2].

    作者:姚立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支原体是一群无细胞壁的真细菌,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支原体呈高度多型性,且能通过滤菌器.属于缺壁菌门,柔膜体纲,有6个属,其中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与人体有关;目前人类能检测到的支原体有15种,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1].

    作者:陈永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哺乳期乳头皲裂和凹陷的处理

    母乳是婴儿天然的食物,是人类生命早期的佳营养食物和天然免疫制剂,尤其是初乳,含有乳清蛋白较多,约占蛋白质总量的2/3,并含有较多的脂肪酸,易于婴儿的消化吸收.因此哺乳早期能使婴儿充分吸到母乳是很重要的.其中乳头凹陷和皲裂直接影响婴儿对母乳的获取,并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一些处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应用,CT更多地被用于LDH的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也明显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LDH患者经X线检查结合CT扫描诊断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荣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32例治疗体会

    我院外科从2002年3月-2008年3月共收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3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56.8岁.本组病例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体检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有局限性腹膜炎和全腹腹膜炎体征,所有病例腹部X线片均提示有肠管扩张、积气及积液,B型超声或CT扫描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者16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

    作者:曹鸿豪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抗生素应用体会

    随着剖宫产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使得剖宫产术已成为耗时短、损伤小的普及手术,但因属Ⅱ类手术,术后感染仍为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可并发感染,包括腹部切口感染、子宫下段切口感染、盆腹腔内感染,也可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由感染并发的栓塞性静脉炎、盆腹腔粘连、宫腔粘连等[1].

    作者:王晓晔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改良节段性食管旷置术治疗自发性胸段食管破裂10例

    食管自发性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外科急症,临床误诊率及手术死亡率较高,自1996~2008年,我院收治10例食管自发性破裂患者,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35~54岁8例,均因酒后剧烈呕吐引发,突发性胸痛,进行性加重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发热、白细胞增多;胸部 X线检查示:右液胸或液气胸等.

    作者:赵冰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NYNA分级、血压改善情况(LVEP)、血压、心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NYHA分级、心率、血压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美托洛尔组病死率高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卡维地洛可更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压效果.

    作者:姜俊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冠心病伴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单用胺碘酮.使用ESVEM标准评定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VA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三酰甘油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寻找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经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特征;并对其中32例不稳定斑块患者查相关的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等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76例脑缺血住院患者中超声检出不稳定斑块32例.32例中高血压29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14例,三酰甘油增高9例,糖尿病8例.32例中23例有硬斑及不稳定斑块形成,9例单纯有不稳定斑块形成.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其中不稳定斑块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高三酰甘油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在斑块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继强;吕静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疏导

    长期卧床的患者多见于脑梗死后遗症、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损伤、晚期癌症等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从而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悲观厌世等多方面心理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患者,应该给予良好的护理和及时的心理干预疏导,让患者建立一个积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和面对今后的人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也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作者:王静;王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