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毒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王启仁;姚蓉;卓文磊

关键词:生物毒素, 抗肿瘤, 进展
摘要:生物毒素是指生物来源且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1].对生物毒素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增强其靶向性和毒性,是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生物毒素的抗肿瘤研究作一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霉素过敏的抢救

    青霉素类药物抗菌谱广、疗效好、价格低,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率很高,但也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多的药物之一.过敏反应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若抢救及时,措施得当,成功率很高;若抢救不及时且没有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患者则会在短时间内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现将青霉素过敏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姚立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外科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因其生理心理特点,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并发症,这就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我科对2007~2008年54例外科老年卧床患者制定并实施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效的预防了肺部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闫文隽;许惠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合并慢性溃疡形成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程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其诱因是外周血管病变、肢体末梢神经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多种诱因引起的外伤、烫伤、鸡眼、脚癣等.临床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足部皮温降低,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

    作者:孙鸿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缺血性损伤或坏死.因AMI起病急、病性重、病死率高,除对症治疗外,溶栓治疗由于效果迅速、显著,能有效控制心肌梗死范围,使冠状动脉再通,降低病死率等特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张彩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新生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疾病治疗措施中基本、主要的操作技术,由于新生儿头皮静脉管腔小、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弹性差,分支多交错成网,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无主动配合能力,有时厚厚的胎脂使静脉无法暴露,看不到摸不到.由于新生儿生理、病理及解剖特点等因素,致使新生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新生儿病情复杂,变化快,掌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技术提供随时用药,有利于抢救措施的实施[1].

    作者:石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氯倍霜毒理学研究

    目的 对氯倍霜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包括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氯倍霜用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急性毒性情况;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氯倍霜,观察动物过敏情况;以1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氯倍霜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豚鼠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 氯倍霜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无皮肤与全身过敏反应,1次或多次给药的刺激性强度为对豚鼠正常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对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24h和48h>0.5分,但<2.99分,48h或72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结论 外用氯倍霜未产生急性毒性和过敏反应,对豚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或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晚间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透明质酸

    目的 建立透明质酸钠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测定方法.方法 于10ml比色管中依次准确加入一定量的钠盐(SH)标准溶液、1.0ml pH 5.0的HAc-NaAc缓冲溶液和2ml 0.01%的CV溶液,以二次蒸馏水定容,摇匀.将溶液于荧光光度计上以λem=λex(即Δλ=0)方式进行同步扫描得RRS光谱,于λem=λex处测定产物溶液的散射光强度I和试剂空白的散射强度Ⅰ0,以ΔⅠ=Ⅰ-Ⅰ0计量记录.结果 透明质酸钠与结晶紫在pH 3.6~5.6的HAc-Ac-酸性介质中作用, 将导致其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大散射峰位于341nm处.在0~2.0mg/L范围内透明质酸钠浓度与RRS强度成正比.透明质酸钠的检出限(3σ)为17.1ng/ml,RSD为2.1%.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也较好.用于测定从动物组织鸡冠中提取自制的透明质酸粗品,结果满意.

    作者:张世娜;王祥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胆汁反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既能结合反流至胃内的胆酸,又可减少胆酸反流,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反流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冯玉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应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50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双手干燥、红润.无Horner综合征、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远期主要并发症为转移代偿性多汗,其发生率与术前病情分级相关,大部分转移性多汗可自愈.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发症,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和随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茜;岑婧;邵伟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哮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雾化吸入喘可治注射液,每次2ml,加入注射用水3ml,每天2次,疗程14d;对照组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5mg,加入注射用水4ml,每天2次,疗程14d.如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征象均酌加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咯痰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有补肾固本、健脾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雾化吸入该药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和咯痰症状,有效改善小气道功能,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晓勤;倪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儿童166例.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剂量按每天10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1~3h静脉慢滴,疗程3~7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以及外周血、肝功能、肾功能及X线胸片变化,并取痰液作培养及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药敏试验,或取痰液及血清进行非典型病原菌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治愈55例,显效67例,好转11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73.5%,18例(10.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纳差16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1d后消失.2例治疗前血清转氨酶为48U/L、56U/L(正常值<40U/L),治疗后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痊愈,肝功恢复正常.结论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对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晋荣新;周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更好更合理的应用拉米夫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以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治疗后动态观察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V-DNA阴转和ALT复常情况,以及出现HBV-DNA复阳的情况.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3年),52例出现HBV-DNA阴转占89.66%(52/58),HBeAg阴转率为65.52%(38/58),HBeAg血清转换率为29.31%(17/58).12个月时ALT复常率79.31%(46/58).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复阳22例,占HBV-DNA阴转总数的42.31%(22/52),其中13例加用阿德福韦酯后再次阴转,13例停药后随访,6例出现HBV-DNA复阳.5例患者出现HBsAg阴转.结论 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持久抑制HBV复制和促进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但存在耐药性和停药后的复发,选择适合的患者,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赖祥红;朱肖鸿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ACS患者、27例SAP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结果 ACS组MMP-9、CRP浓度为(50.64±7.68)ng/ml和(10.24±3.47)mg/L,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与正常组MMP-9、CRP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

    作者:李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80例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并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A组)40例和氨茶碱对照组(B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30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氨茶碱250mg每天1次,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的增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仅2例(5.0%)有胃肠道症状,B组有11例(27.5%)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心血管、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较氨茶碱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案的首选.

    作者:曹春强;郭鹏;张晓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不合理用药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659张,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方案不合理、重复用药、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等.结论 将用药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可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袁勇;钟代成;杨勤;何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调查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的环节及控制措施.方法 对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进行相关调查并分析控制措施.结果 呼吸机管道、简易人工呼吸器、吸引器、吸痰管、治疗室的洗手池采样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经过彻底消毒呼吸机管道、简易人工呼吸器及吸痰器、加强环境管理及感染者管理,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 加强呼吸机管道和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消毒和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婕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下肢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统计资料显示:DVT中肺栓塞高达39%~41%[1].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程素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药品不良反应407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40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4:1;>50岁的中、老年患者166例,占40.79%;单一用药384例,联合用药23例,静脉给药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常见药物占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1.8%;皮肤及附件是常见的ADR损害部位,占49.4%;根据ADR程度分类,中度363例,重度只有2例.对ADR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具有肯定因果关系27例,很可能258例,可能106例,可疑16例;治愈227例,好转180例.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作者:张峥;肖琳琳;陈吉萍;闫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25碘(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放射治疗包括外放疗和内放疗2种,内放疗即肿瘤内种植的放射源照射.放射粒子永久植入是一种新的放疗方法,该方法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使放射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的形状和大小,随着同位素的衰变,肿瘤照射时间延长,局部接受较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对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无明显影响.125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现将136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蒋桂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